第312章 看不见的膜?到底撞到了什么!

    第312章 看不见的膜?到底撞到了什么!
    青山发电站是以新核能源为技术基础,投资的大型发电站。
    发电设施的核心是主反应炉,反应炉内持续维持原子核核力拆分,也就是新核反应,反应炉释放的持续热能带动发电机组运转。
    第一台发电机组制造完成,对外输出功率达到了500兆瓦以上。
    从能量测定以及反应炉情况来看,还能够带动五个以上的发电机组,也就是最终的发电功率会超过3000兆瓦。
    3000兆瓦,是相当惊人的数据。
    做个对比来说,能顶得上二十个以上普通火力发电站,相当于最大的发电站,三侠水电站发电功率的八分之一以上。
    到现在为止,青山发电站的投资规模也不小,达到了460亿人民币。
    但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    发电站以新核能源为基础,也是世界第一台新核能源发电站,先天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,都可以围绕其打造一个科研基地。
    新核能源制造电力,实用性也是非常巨大的,因为其需求燃料非常少,公开的资料表明,只需要铝、镁作为材料,几十斤、几百斤的需求,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    另外,污染性也很低。
    新核能源反应放射性很低,制造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,高温下迅速就会完成衰变,废物处理根本不是问题。
    青山发电站最大的意义在于,可以帮助积累新核能源发电的经验,随后就可以帮助建造更多的发电站。
    “有了新核能源后,火力发电站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。”
    “新核能源发电建造费用不高,运转需求原材料极少,可以一直维持下去,并源源不断的制造电力,电力成本单价极低。”
    “成本低、效率高、无污染,新核能源必定会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能源支撑……”
    青山发电站以及项目组的消息,引起了国际舆论热议。
    好多媒体争相进行报道,很多人都参与过讨论,“这种技术太厉害了,完全顶替了可控核聚变。”
    “等于是提前实现了可控核聚变,而且需求的成本更低,其放射性甚至比核聚变还要低。”
    “核聚变也有一定的放射性,氚元素本来就有具有放射性,除非是实现了氘氘聚变,但短时间不太可能……”
    “连氘氚都没有,氘氘……也只能想想了。”
    “新核能源的建造费用不算低,但维持费用极低,而且不需要大量原材料,现在就可以取代大部分非清洁能源。”
    “青山发电站成功以后,国内可以开始普及了……”
    “我是在鹰国,不知道什么时候,才能用上新核能源制造的电力……”
    新核能源发电站很受期待。
    国内还有很多的火力发电的,或者说,很大比例的电力都是火力发电站供应的。
    火力发电站,原材料耗费多,污染性还比较高。
    和新核能源发展相比,火力发电站几乎没有任何优势,被取代也是必然的,区别只在于时间问题而已。
    新的技术要普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因为新的发电站建造需要大量成本投入。
    替代过程,也只能一步步进行。
    在国际舆论沸沸扬扬中,能源原料价格受到了重大影响,煤炭价格应声暴跌,而且是持续几天的暴跌。
    火力发展,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煤炭。
    如果新核能源发电开始普及,煤炭的使用量就会大幅下降,煤炭的未来预期自然变得非常惨淡。
    石油、天然气等原料也迎来下跌,跌幅赶不上煤炭,也可以归在‘历史性’行列中了。
    上一次石油、天然气的大跌,还是在新核能源信息发布的时候,有了新核能源以后,化石原料未来的预期都变得很差,后续也只能是跌跌不休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青山发电站项目组的成功,影响辐射了整个世界。
    能源,就是科技发展的基础。
    能源科技研究带来的变化,影响是方方面面的,而人类发展各个领域,都和科技研究是分不开的。
    前沿的能源科技,能改变现有的能源格局。
    其他科技也是如此。
    引力技术研发,让全世界都认为引力飞行器才是未来的主流,国内则是已经试飞了引力飞行器,其飞行测试频频登上报道。
    源点论研究中心的实验组,则专注于引力技术的‘进一步研究’。
    其又代表了什么呢?
    赵老师非常关注,新的实验是有风险的,有风险出问题自然要担责。
    所以研究不止是研究,也是承担风险的一次赌注,他不懂什么理论、技术,唯一能做的就是监督张硕,不让他直接接触实验。
    其他,已经管不了了。
    实验当天,赵老师和张硕一起待在了苏东大学,或者说,是张硕在苏东大学,赵老师只是过来看着他。
    这天的实验非常重要,但因为一切已经安排好,实验本身也无法插手,张硕干脆抽空履行了一下教学职责。
    他开了一堂公开课,讲了下‘能量力场规范理论’。
    ‘能量力场规范理论’,是源点论的基础,是基础力关系模型构架的重要理论。
    张硕的课程依然非常火爆,即便只是仓促做出准备,课堂依旧是人满为患。
    “能量力场规范方程,是通过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推导出来的。”
    “哪怕再精准的实验,检测数据是肯定是存在偏差的,更不用说以此总结出的方程、函数……”
    “所以能量力场规范方程的解,也同样是不精准的,只是代表一种物理的规律,当然大多数人接触不到这些,因为方程的精确解是数学的一大难题……”
    当无法求出精确解,自然也谈不上精准不精准了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源点论研究中心的实验组正在进行紧张的实验。
    姚启明依旧负责实验工作。
    薛柏坤、王强等人待在控制室做数据工作,等实验正式开始以后,他们又一次发现了上一次实验的情况——
    中间引力测定设备有数据,其他的设备无数据。
    同时,引力数值无规律跳转。
    “和上一次情况一致啊,都是不断跳转。”
    “这也是正常的吧,按照我们的分析,氚元素流动速度更快,引力场变化频率更高,一秒捕捉一次场力数据,不仅不精准,而且也不会有规律……”
    “确实是这样。”
    “但能看出什么呢?我们也没办法证明引力场强度是周期性波动的吧?”
    当检测结果和上一次实验一致,因为检测设备的性能跟不上,想从数据上看到一些内容就很难。
    主实验间。
    姚启明正承受着巨大的决策压力,他一直盯着‘管道温度’检测的几个数据,尤其是不断上升的管道壁温度。
    从数据上来说,管道壁温度不超过两百摄氏度就是安全的。
    在超过两百摄氏度以后,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到实验,甚至是影响到安全的问题。
    常规来说,只要温度上涨到100摄氏度,就会决定暂停试验,就像上次一样,不断上涨就感觉很有风险。
    现在管道壁温度,已经上升到超过150摄氏度。
    姚启明有心暂停实验,但又想让实验继续维持,因为他们还没有测定到有意义的数据,又或者,他们没有看到‘不同’的现象。
    ‘不同’的现象,也就代表有新的发现。
    如果能测定到特殊的数据,比如,薛柏坤那边发来信息,说有什么数据和常规不一样,也同样代表有了新的发现。
    现在什么都没有,暂停实验很可能代表实验没有任何发现。
    一定程度上,可以说实验就没有意义。如果继续呢?
    别说是发生爆炸之类的问题,即便只是设备出现故障也是大事情,会带来很大的损失,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实验。
    “现在怎么办?”
    姚启明感觉到很大的压力。
    所有人都等着他的指令,而他不知道该怎么做。
    他凝住了眉头,盯着设备中心的引力测定装置看了很长时间,忽然脑子里出现了个念头,“你要不直接试一下引力场呢?”
    这个念头出现以后,马上就被否定了,因为‘试一下’不在计划之内,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担责了。
    当然,担责也不是大问题,最主要是出现了风险怎么办?
    他还是在现场的。
    其他还有好几个人也在现场。
    姚启明犹豫了好半天,直到发现管道壁温度上升到160摄氏度……
    “拼了!”
    “就试一下!”
    “常规来说,应该不会有问题。”他用力咬牙低头看到了一个塑料水杯。
    “拿这个试试!”
    姚启明拿起了水杯,递给旁边的实验员徐利,“把这个扔到中心位置,看看会发生什么!”
    他说完指着环状管道的中心方向,也就是因为引力测定设备的位置。
    那个位置有一块空旷区域。
    引力场是在环状管道的中心位置,空旷区域内必定存在不断变化的场力。
    “啊?”
    徐利听罢有点懵,他接过塑料水杯愣愣的问道,“姚组长……这不在计划内吧?”
    “总要试一下吧?要不然实验不是白做了,扔一下看看,应该不会有问题……”
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
    徐利身上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,手上也有厚重的手套,他拿起水杯笔画的对准中心位置试了试。
    “不一定能扔的准,”
    “试一下,看看,反正都是铁的东西,一个塑料水杯扔过去不会出什么问题。”
    “不管出现什么情况,都结束实验。”
    姚启明说完还朝着所有人强调一句,“准备关闭电力。”
    “等徐利扔过去,不管有什么情况,马上关闭……”
    “好~~”
    其他人回答的也都看向徐利。
    “扔的准一点!”
    “可别扔错地方,那个中间范围……”
    “那么大地方呢!”
    徐利顿时产生不少的压力,他倒是知道姚启明为什么让他来扔。
    一个是年轻。
    另一个是,他的位置距离场力位置最近,也只有四米多一点。
    四米多,扔过去……
    常规来说没有问题,但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,对动作的影响是很大的。
    徐利深吸了一口气,就像是姚启明说的,不管怎么也要试一下。
    他下定了决心,认真盯着目标区域,右手抓着塑料水杯试了几次,一咬牙直接朝前扔了过去。
    这次‘投杯’非常准。
    塑料水杯划着一条小弧线,冲向了引力测定设备的边侧空旷区域。
    空旷区域什么都没有。
    按照正常情况,水杯必定会穿过空旷区域,并砸在后面的线路、设备上。
    所有人都认真看着。
    下一刻,意外的情况发生了,水杯没有能冲过空白区域,而像是撞上了一层透明的膜,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,就直接转向撞到了引力测定设备边缘。
    “彭!”
    “哐当……”
    水杯撞了几下设备后落地。
    此时此刻,没有任何人再去关注水杯了,实验间内的所有人都带着惊讶盯着中心的空旷区域。
    好多人的表情都僵在了脸上。
    有些人张着的嘴,就一直维持没有再合拢,有些人则忘记了呼吸,就瞪大了眼看向那片空旷区域。
    一秒、两秒……
    好像是过了很长时间,又好像只过了一瞬,徐利第一个反应过来,忍不住大喊一声,“怎么回事!”
    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,“水杯好像是撞上了一层膜?”
    “看不见的膜?引力场不应该这样吧?”
    “刚才怎么了?是撞上其他东西了吗?我怎么没看见?”
    “不对劲!等会调监控……”
    姚启明也反应过来,他也对看到的事情感到惊讶,但理智还是存在的,他马上大声提醒,“关闭电力!”
    “结束实验!”
    那喊声中带着惊讶和激动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什么?”
    “实验中朝引力区域扔了个水杯,然后被弹开了?”
    “好像存在透明的膜儿?”
    “塑料水杯出现了损坏,碰撞位置产生撕裂变形……”
    张硕是在课后听到的汇报。
    姚启明说明了下实验情况,话语里都带着激动,他说完了发现的情况以后,还承认了错误,“主任,我是看实验没有发现,擅自决定扔个东西试一下……”
    这种做法确实是违规的。
    虽然结果是好的,但过程可能会发生风险。
    不过张硕更重视结果,实验中什么都可能发生,实验人员突发奇想,想扔个东西试一下场力,也是一种科学性的探索。
    这种行为不鼓励,但也不能完全否定,毕竟科学就需要探索精神。
    姚启明还是一线坐镇实验间,直接负责实验相关的事务,出现风险可是直接面对的。
    张硕并没有说什么,只是交代道,“调监控,把那段视频保存好,我马上回去!”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