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改革秦国,储备秦吏 (求打赏月票!
第15章 改革秦国,储备秦吏 (求打赏月票!)
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扶苏的身上。
毕竟谁又能料到,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说出来这么有道理的话。
这个外表上倔强顽劣的小子,内心却有着怜悯众生的情怀。
没有人注意到,铜制屏风后,有人穿着足衣轻轻地离开。
嬴政坐回王座上,微微仰头往大殿左侧的窗口看去,高远的天空就在他的眼前,殿外植着数颗高大桑树。
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这一刻,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明确了对于未来王位的继承人。
殿门外,缭看着扶苏,心中不免再次对秦国感到惊讶。
这秦国的长公子,不就是未来的太子吗?
这秦国上下到底是积攒了什么样的德行,居然六世不衰,还有这样有智慧的少年作为储君。
他心中一时又对秦国充满了信心,认定了秦未来必定能够一统天下。
他离开时脚步生风,心情十分畅快。
他口中喃喃自语,“人只要作为人,生下来就注定是要受苦的。纵使战争结束了,也还是如此。国家无论兴亡,到头来受苦的也终究是百姓。”
“说的真好啊!”
“太有道理了。”
扶苏看着缭离去,心中满是对他的佩服。
这个人,能在嬴政没有夺得天下之前就作出断言。
他曾说,‘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,天下皆为虏矣。不可与久游。’
如果有一天,秦王得到了天下,那么天下就成了他的俘虏。不可长久地侍奉他。
他能够在事情尚且未开始时,就料到结局。
绝不是一般人。
可是这个人最让他感到佩服的地方在于,他明明知道秦王得志于天下,天下人将要受苦,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。
可是他还是来做这件事了。
明知事情不成,还会来做。
按照史书上他的结局,以及后世发掘的尉缭子兵书。此人是在嬴政一统天下后就归隐了。
扶苏望着缭离开发呆的时间里,宫中宦侍见到缭出来,赶忙进去侍奉嬴政,给嬴政换酒水,准备食物。
“大王,长公子求见。”
“宣。”
——
扶苏趋步而来,嬴政见面即问。
“免礼。到底有什么要事要见寡人?寡人听说你今天在殿外等候了足足半日。”
扶苏看看四周,用眼神示意嬴政最好把这些宦侍都给打发了。
嬴政脸上露出笑意。
这小子到底要耍什么把戏。
“你们都退下。公子有要事要禀告寡人。”
众宦侍忍不住,都笑了出来。
他们如鱼儿一般彼此跟在屁股后面,乖乖地退了出去。
众人不在,嬴政松开了自己的腰带,脸上写着明显的疲惫。
“说吧——”
看起来嬴政今天心情很不错。
“君父在上,孩儿最近想到一条妙计。此计可以让我们秦国在打胜仗,灭掉其他的国家前提下,巩固我们新占领的地盘。”
“我们秦国打起仗来,那素来是势如破竹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可是我们占领其他地方的速度,却远远慢于治理当地的速度。”
“君父要一统天下,势必要派我们秦国的官吏去外地。可是我秦国官吏,去原本属于赵国、韩国、齐国的地界,一则人生地不熟、二则他们那些亡国的子民人多势众,而我秦国官吏却甚少。”
“长此以往,怕是不利于地方郡县的治理。到时候就算打完了天下,可是治理天下时却仍旧会出现人手不够的问题。”
嬴政原本觉得扶苏今日是前来作妖的。
可是没想到他能说出这么有想法的话。
八岁的孩子,能有这样的见地,绝对是政治天才。
嬴政处理政务,确实发现了同样的问题。
因为秦国攻打占领了其他郡县后,无论是派遣官吏接管还是派兵镇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而军队接管镇压容易引发骚乱。
将士们苦苦在外征战,内心多有苦闷。对他们来说,在外地长期驻守比打仗更为煎熬。
士兵们会和当地的百姓起冲突。
又如韩国主动割让给秦国的土地,经常有暴民作乱。
战争刚刚结束,需要兵力进行镇压;而那些即便是被攻占很久的地方,仍然会时不时出现暴乱。
所以秦国的兵马总是出现四分五裂的状态,历代秦王都不得派遣大将在国家各个地方驻守。
这样做,有利于分散兵权,让自己手中的十万精锐部队始终占在上风。
可是却也有着致命的弱点。
大军被四散分开,在地方久了战斗力就会下降。
军队无法用于治理地方郡县,只能用于镇压。他们被困在同样的地方。
而同样因为接管速度过慢,所以他不能快速的攻城略地。
因为后方的接管需要大量的时间,后方不稳,前方作战的将士也人心惶惶。
所以每次攻打完城池,嬴政都要留大量的军队驻地在当地,以防不测。
时间一久,粮草的供应又成了问题。
他就不得不对国中的子民增加赋税,同时要不断地从人家里拉百姓出来带兵打仗。
久而久之,他们秦国有了生儿不如生女好的谣言。
他们秦国的子民说,只要是作为秦国的男儿,不是死在赋役,就是死在战场。
一环扣着一环,各个环节的弊病积压久了,到时候一旦爆发,就要出大乱子。
所以,真正身在高位的人,那都是如履薄冰。
因为他们知道,权力的最底层随时面临着坍塌的危险。
而让他感到厌恶的是,那些三公九卿举荐上来的人,只会歌功颂德,对于这些朝廷弊病的处理办法,一点主意都没有。
但是他的儿子,居然在自己没有开示的前提下,自己想到了这个问题。
“善。说下去。”
“君父,儿子以为,如果从官吏不足的地方着手,此事或许可以得到根治。”
嬴政微微有些失望。
“仅仅是从官吏不足的地方着手吗?你要知道,我秦国是久战之国。早在昭襄先王在世时,就已经在官吏问题上着手了。”
“我秦国秦吏原本只有世袭才可入府、入室继续为秦吏;后来为了培养秦吏,又在宫中宦侍之中挑选慢慢可用之才,专门培养。”
赵高一个罪籍之后,本没有机会翻身,不过是享受了昭襄先王定下的这个规矩,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。
“后来我秦国成立了专门的学室,规定非秦吏世袭的士人之后,也可以通过推荐,进入学室学习。”
“如今寡人继位后,立即下令可以从刀笔吏之中慢慢提拔秦吏。”
“如果仅仅是从秦吏人员不足之处入手解决这些问题,是否显得过去昭襄先王以及寡人太过愚笨了呢?”
“不过,伱已经做的够好了。这个想法很不错。至少你看到了我秦国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。”
读者老爷们,给点打赏月票吧!
(本章完)
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扶苏的身上。
毕竟谁又能料到,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说出来这么有道理的话。
这个外表上倔强顽劣的小子,内心却有着怜悯众生的情怀。
没有人注意到,铜制屏风后,有人穿着足衣轻轻地离开。
嬴政坐回王座上,微微仰头往大殿左侧的窗口看去,高远的天空就在他的眼前,殿外植着数颗高大桑树。
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这一刻,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明确了对于未来王位的继承人。
殿门外,缭看着扶苏,心中不免再次对秦国感到惊讶。
这秦国的长公子,不就是未来的太子吗?
这秦国上下到底是积攒了什么样的德行,居然六世不衰,还有这样有智慧的少年作为储君。
他心中一时又对秦国充满了信心,认定了秦未来必定能够一统天下。
他离开时脚步生风,心情十分畅快。
他口中喃喃自语,“人只要作为人,生下来就注定是要受苦的。纵使战争结束了,也还是如此。国家无论兴亡,到头来受苦的也终究是百姓。”
“说的真好啊!”
“太有道理了。”
扶苏看着缭离去,心中满是对他的佩服。
这个人,能在嬴政没有夺得天下之前就作出断言。
他曾说,‘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,天下皆为虏矣。不可与久游。’
如果有一天,秦王得到了天下,那么天下就成了他的俘虏。不可长久地侍奉他。
他能够在事情尚且未开始时,就料到结局。
绝不是一般人。
可是这个人最让他感到佩服的地方在于,他明明知道秦王得志于天下,天下人将要受苦,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。
可是他还是来做这件事了。
明知事情不成,还会来做。
按照史书上他的结局,以及后世发掘的尉缭子兵书。此人是在嬴政一统天下后就归隐了。
扶苏望着缭离开发呆的时间里,宫中宦侍见到缭出来,赶忙进去侍奉嬴政,给嬴政换酒水,准备食物。
“大王,长公子求见。”
“宣。”
——
扶苏趋步而来,嬴政见面即问。
“免礼。到底有什么要事要见寡人?寡人听说你今天在殿外等候了足足半日。”
扶苏看看四周,用眼神示意嬴政最好把这些宦侍都给打发了。
嬴政脸上露出笑意。
这小子到底要耍什么把戏。
“你们都退下。公子有要事要禀告寡人。”
众宦侍忍不住,都笑了出来。
他们如鱼儿一般彼此跟在屁股后面,乖乖地退了出去。
众人不在,嬴政松开了自己的腰带,脸上写着明显的疲惫。
“说吧——”
看起来嬴政今天心情很不错。
“君父在上,孩儿最近想到一条妙计。此计可以让我们秦国在打胜仗,灭掉其他的国家前提下,巩固我们新占领的地盘。”
“我们秦国打起仗来,那素来是势如破竹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可是我们占领其他地方的速度,却远远慢于治理当地的速度。”
“君父要一统天下,势必要派我们秦国的官吏去外地。可是我秦国官吏,去原本属于赵国、韩国、齐国的地界,一则人生地不熟、二则他们那些亡国的子民人多势众,而我秦国官吏却甚少。”
“长此以往,怕是不利于地方郡县的治理。到时候就算打完了天下,可是治理天下时却仍旧会出现人手不够的问题。”
嬴政原本觉得扶苏今日是前来作妖的。
可是没想到他能说出这么有想法的话。
八岁的孩子,能有这样的见地,绝对是政治天才。
嬴政处理政务,确实发现了同样的问题。
因为秦国攻打占领了其他郡县后,无论是派遣官吏接管还是派兵镇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而军队接管镇压容易引发骚乱。
将士们苦苦在外征战,内心多有苦闷。对他们来说,在外地长期驻守比打仗更为煎熬。
士兵们会和当地的百姓起冲突。
又如韩国主动割让给秦国的土地,经常有暴民作乱。
战争刚刚结束,需要兵力进行镇压;而那些即便是被攻占很久的地方,仍然会时不时出现暴乱。
所以秦国的兵马总是出现四分五裂的状态,历代秦王都不得派遣大将在国家各个地方驻守。
这样做,有利于分散兵权,让自己手中的十万精锐部队始终占在上风。
可是却也有着致命的弱点。
大军被四散分开,在地方久了战斗力就会下降。
军队无法用于治理地方郡县,只能用于镇压。他们被困在同样的地方。
而同样因为接管速度过慢,所以他不能快速的攻城略地。
因为后方的接管需要大量的时间,后方不稳,前方作战的将士也人心惶惶。
所以每次攻打完城池,嬴政都要留大量的军队驻地在当地,以防不测。
时间一久,粮草的供应又成了问题。
他就不得不对国中的子民增加赋税,同时要不断地从人家里拉百姓出来带兵打仗。
久而久之,他们秦国有了生儿不如生女好的谣言。
他们秦国的子民说,只要是作为秦国的男儿,不是死在赋役,就是死在战场。
一环扣着一环,各个环节的弊病积压久了,到时候一旦爆发,就要出大乱子。
所以,真正身在高位的人,那都是如履薄冰。
因为他们知道,权力的最底层随时面临着坍塌的危险。
而让他感到厌恶的是,那些三公九卿举荐上来的人,只会歌功颂德,对于这些朝廷弊病的处理办法,一点主意都没有。
但是他的儿子,居然在自己没有开示的前提下,自己想到了这个问题。
“善。说下去。”
“君父,儿子以为,如果从官吏不足的地方着手,此事或许可以得到根治。”
嬴政微微有些失望。
“仅仅是从官吏不足的地方着手吗?你要知道,我秦国是久战之国。早在昭襄先王在世时,就已经在官吏问题上着手了。”
“我秦国秦吏原本只有世袭才可入府、入室继续为秦吏;后来为了培养秦吏,又在宫中宦侍之中挑选慢慢可用之才,专门培养。”
赵高一个罪籍之后,本没有机会翻身,不过是享受了昭襄先王定下的这个规矩,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。
“后来我秦国成立了专门的学室,规定非秦吏世袭的士人之后,也可以通过推荐,进入学室学习。”
“如今寡人继位后,立即下令可以从刀笔吏之中慢慢提拔秦吏。”
“如果仅仅是从秦吏人员不足之处入手解决这些问题,是否显得过去昭襄先王以及寡人太过愚笨了呢?”
“不过,伱已经做的够好了。这个想法很不错。至少你看到了我秦国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。”
读者老爷们,给点打赏月票吧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