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.第294章 秦国人的骄傲(求打赏月票全订
第294章 秦国人的骄傲(求打赏月票全订!)
“这个计策,一石三鸟啊!”王绾眸中闪着光,他捋捋胡须,步子也慢下来。
“这样做,一来可以稳固太子的位置;二来让太子得到应有的赏赐;三则太子放弃领兵马攻打楚国,也是主动成全大王和太子的父子之情。”
“妙哉!妙哉啊!”
王绾不住地说着。
隗状却道,“岂止啊?这好处还多着呢。你也不想想看,这楚国的战事,到时候必然又能晋升提拔一批武将。自古以来,想要换碗饭吃都容易,可是要封侯,那可就是难事。”
“朝中多少武将在巴望。太子不退,自然白白招致武将不满。仗,只要打得赢,谁上都行。区别只在于,这些人是否能稳固秦国。”
王绾后知后觉,眼中闪着不可思议的光,“这笔账我倒是没有算过。”
“还是用点心吧。你不算这个,有的是人帮你算这些。朝中诸多上卿,可都瞅准了伱这位置。”
“那你呢?难道他们不打你的主意啊?”
“老哥啊!”隗状拍着王绾的肩,“打你的主意,可不就是打我的主意吗。难得咱们两多年来在大事上意见基本保持一致。可是你我政见一致,对别人来说却不是好事。”
隗状又高又壮,腰间挎着一把剑。
和王绾在一起时,隗状可谓意气风发,完全不像在旁人面前时那般严谨木讷,呆板愚钝。
王绾捋须,“这话未免说的太早了。我的位置,岂是那些人想坐就能坐的,大王不答应,谁惦记都是徒劳。”
隗状只是望着地面,若有所思道,“但愿吧。这件事,咱们就这么说定了。你我坐在这个位置,虽然不至于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可是这一路走来,都是历经艰难险阻,这才有了今天。”
“如果不能帮助大王处理好这件事,以后贻害无穷。到时候那就是上对不起大王,下对不住秦国百姓。小心你我二人的功劳,到头来功亏一篑啊。”
每个男人都有个梦,干一番事业,名垂千古的事业。
前往咸阳城的人,一半多是为了富贵功名,只有那么一小撮的人,是为了让自己的大名垂于竹帛。
虽然知道自己一生不过是历史长河里一段小小的浪,但是他们希望能够让自己这朵浪激荡地高点。既能建立一番事业,又能无愧于天地,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这可就很难。
王绾双手缩在袖子里,他望着天地间的山川草木,非常感慨地说道,“大事天定,小事由人。”
“哎!你说这些做什么,快说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?”
“我不同意能怎么样。你们都觉得这么做对秦国是最好的,那就这么办吧。”
“好。有你这句话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隗状开心笑着。
——
九月,秋高气爽。
苍茫大地上,秦国的士兵们举着一条黑色的长龙贴着地面,沿着驰道向咸阳城的方向徐徐前进。
长条条的黑色队伍里,战车上一位青年正按剑眺望远方;他系着白色的披风,微风吹动着他的衣服,衣襟和袖子随风飘动。
一进入关中的地界,扶苏举头就看到湛蓝空明的青天,只有几朵白云悬浮着,远处巍峨山脉,气势雄伟,接连不断;
扶苏穿着玄色深衣,身姿雄健挺拔,众将士多有将目光放过来,仔细端详未来的秦王。
“太子,车上风大,您还是坐在马车里吧。”
灌夫好意提醒着。
纵使扶苏胸中原本有多少豪情,这一刻也都荡然无存,扶苏望着灌夫,“我又不是娇滴滴的女人,坐在马车里算什么。再说了,这马车还不够快,风也不够大。你驾车驾快点,我好早日回去见君父。”
灌夫闻言,当即也很兴奋,“遵命。”
一想到他都好久没有见到妻与子了,灌夫便勒马快速前进。
一顿操作猛如虎,后面的兵卒吃了一嘴的土。
信就坐在后面的马车上,只听得灌夫一声遵命,随后整个队伍都开始起哄。
只有今淑的辒辌车慢悠悠地跟在队伍最后面。
载着他的马车忽然就疯了似地向前冲,险些把他摔下马车。
“灌夫,肯定是你没错。”
随后军中就开始起歌,一开始是几个人唱,随后就是几十个人,接着是几百人,几千人跟着唱。
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
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
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
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”
将士们黑黝黝的面上都挂着喜色,骑马的将士们高兴之余,还甩着马鞭。
歌声从田间地头传到远处坝上,从这边山岗,传到另一边山坡上,引得咸阳百姓出来驻足观望。
秦国的男人,十个有九个上过战场,剩下一个是服劳役的。
家中男女老少都出来看,一见这军队数量也不足五千人,可旗帜上写着大秦二字,却没有标明是哪家将军。
队伍也不整齐,稀稀拉拉像是放羊一样。
秦人知道,他们的太子回来了。
“太子回来了!”
“太子回来啦!”
秦国的乡民们振臂高呼,那是个个满心欢喜,奔走呼告。
等扶苏到秦国时,咸阳百姓几乎都是涌出城外,来瞻仰这个天之骄子的后代。
在秦人的心目中,嬴政像一座大山,矗立在咸阳城,支撑着天地。
嬴政的经历,本身就是个传奇。秦国人对他没有不服气的。
而等到扶苏打出了闻名天下的战役,整个秦国就开始不知不觉间,把他们的关注和一些莫可名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颗未来的太阳上。
因为太子的车驾出行,通常都是要清理道路,让行人退避的。
但是为了观望扶苏,很多人天还没有亮,就出门来到了士兵迎接的大道两旁,站在山岗上、堤坝上。
这些穿着青色、褐色、灰色葛布衣衫的青壮,那才是秦国的支柱。
他们纷纷从家里的谷场上走了出来,欢迎秦国人的骄傲——太子扶苏。
(本章完)
“这个计策,一石三鸟啊!”王绾眸中闪着光,他捋捋胡须,步子也慢下来。
“这样做,一来可以稳固太子的位置;二来让太子得到应有的赏赐;三则太子放弃领兵马攻打楚国,也是主动成全大王和太子的父子之情。”
“妙哉!妙哉啊!”
王绾不住地说着。
隗状却道,“岂止啊?这好处还多着呢。你也不想想看,这楚国的战事,到时候必然又能晋升提拔一批武将。自古以来,想要换碗饭吃都容易,可是要封侯,那可就是难事。”
“朝中多少武将在巴望。太子不退,自然白白招致武将不满。仗,只要打得赢,谁上都行。区别只在于,这些人是否能稳固秦国。”
王绾后知后觉,眼中闪着不可思议的光,“这笔账我倒是没有算过。”
“还是用点心吧。你不算这个,有的是人帮你算这些。朝中诸多上卿,可都瞅准了伱这位置。”
“那你呢?难道他们不打你的主意啊?”
“老哥啊!”隗状拍着王绾的肩,“打你的主意,可不就是打我的主意吗。难得咱们两多年来在大事上意见基本保持一致。可是你我政见一致,对别人来说却不是好事。”
隗状又高又壮,腰间挎着一把剑。
和王绾在一起时,隗状可谓意气风发,完全不像在旁人面前时那般严谨木讷,呆板愚钝。
王绾捋须,“这话未免说的太早了。我的位置,岂是那些人想坐就能坐的,大王不答应,谁惦记都是徒劳。”
隗状只是望着地面,若有所思道,“但愿吧。这件事,咱们就这么说定了。你我坐在这个位置,虽然不至于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。可是这一路走来,都是历经艰难险阻,这才有了今天。”
“如果不能帮助大王处理好这件事,以后贻害无穷。到时候那就是上对不起大王,下对不住秦国百姓。小心你我二人的功劳,到头来功亏一篑啊。”
每个男人都有个梦,干一番事业,名垂千古的事业。
前往咸阳城的人,一半多是为了富贵功名,只有那么一小撮的人,是为了让自己的大名垂于竹帛。
虽然知道自己一生不过是历史长河里一段小小的浪,但是他们希望能够让自己这朵浪激荡地高点。既能建立一番事业,又能无愧于天地,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这可就很难。
王绾双手缩在袖子里,他望着天地间的山川草木,非常感慨地说道,“大事天定,小事由人。”
“哎!你说这些做什么,快说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?”
“我不同意能怎么样。你们都觉得这么做对秦国是最好的,那就这么办吧。”
“好。有你这句话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隗状开心笑着。
——
九月,秋高气爽。
苍茫大地上,秦国的士兵们举着一条黑色的长龙贴着地面,沿着驰道向咸阳城的方向徐徐前进。
长条条的黑色队伍里,战车上一位青年正按剑眺望远方;他系着白色的披风,微风吹动着他的衣服,衣襟和袖子随风飘动。
一进入关中的地界,扶苏举头就看到湛蓝空明的青天,只有几朵白云悬浮着,远处巍峨山脉,气势雄伟,接连不断;
扶苏穿着玄色深衣,身姿雄健挺拔,众将士多有将目光放过来,仔细端详未来的秦王。
“太子,车上风大,您还是坐在马车里吧。”
灌夫好意提醒着。
纵使扶苏胸中原本有多少豪情,这一刻也都荡然无存,扶苏望着灌夫,“我又不是娇滴滴的女人,坐在马车里算什么。再说了,这马车还不够快,风也不够大。你驾车驾快点,我好早日回去见君父。”
灌夫闻言,当即也很兴奋,“遵命。”
一想到他都好久没有见到妻与子了,灌夫便勒马快速前进。
一顿操作猛如虎,后面的兵卒吃了一嘴的土。
信就坐在后面的马车上,只听得灌夫一声遵命,随后整个队伍都开始起哄。
只有今淑的辒辌车慢悠悠地跟在队伍最后面。
载着他的马车忽然就疯了似地向前冲,险些把他摔下马车。
“灌夫,肯定是你没错。”
随后军中就开始起歌,一开始是几个人唱,随后就是几十个人,接着是几百人,几千人跟着唱。
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
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
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
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。与子偕作!
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
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。与子偕行!”
将士们黑黝黝的面上都挂着喜色,骑马的将士们高兴之余,还甩着马鞭。
歌声从田间地头传到远处坝上,从这边山岗,传到另一边山坡上,引得咸阳百姓出来驻足观望。
秦国的男人,十个有九个上过战场,剩下一个是服劳役的。
家中男女老少都出来看,一见这军队数量也不足五千人,可旗帜上写着大秦二字,却没有标明是哪家将军。
队伍也不整齐,稀稀拉拉像是放羊一样。
秦人知道,他们的太子回来了。
“太子回来了!”
“太子回来啦!”
秦国的乡民们振臂高呼,那是个个满心欢喜,奔走呼告。
等扶苏到秦国时,咸阳百姓几乎都是涌出城外,来瞻仰这个天之骄子的后代。
在秦人的心目中,嬴政像一座大山,矗立在咸阳城,支撑着天地。
嬴政的经历,本身就是个传奇。秦国人对他没有不服气的。
而等到扶苏打出了闻名天下的战役,整个秦国就开始不知不觉间,把他们的关注和一些莫可名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颗未来的太阳上。
因为太子的车驾出行,通常都是要清理道路,让行人退避的。
但是为了观望扶苏,很多人天还没有亮,就出门来到了士兵迎接的大道两旁,站在山岗上、堤坝上。
这些穿着青色、褐色、灰色葛布衣衫的青壮,那才是秦国的支柱。
他们纷纷从家里的谷场上走了出来,欢迎秦国人的骄傲——太子扶苏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