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3章 安排后路
第853章 安排后路
袁尚躺在府里,胸膛微微起伏,已经是奄奄一息,行将就木。
这一个多月来,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城里传播疫病的消息,数天前就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,但出于侥幸心理,他并没有太过在意。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应对之策。
之前袁熙的信中,也警告过袁尚小心防备水淹城池后可能发生的疫病,还建议他万一事不可为,可以放弃邺城,退往北面的安平重整旗鼓。
信里最后有句话说,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,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,这话颇得田丰几位谋士赞赏,但袁尚思虑再三,还是决定尝试守城看看。
结果曹操两次出其不意的水攻,让袁尚进退不得,只能在城里坚守,如今疫病爆发迅猛,很多兵士百姓都倒下了,再这样下去,只怕不出十日,城头便无兵可站了!
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困境,谋士们分为了两派,一派认为应该设法突围,去安平郡重整旗鼓,聚拢兵士防守。
另外一派则认为,曹军虽然用水攻围城,但他们也是也很难攻进城来,先前有曹军几十艘大小战船尝试过登城,但曹军不擅水战,缺乏攻城手段,都被淳于琼张郃等人带兵打退。
所以谋士们认为,现在曹军的打算,应该还是以围困邺城,让城里的人死光为目的,而此时突围,兵士只能用浮木等泅渡,这要是撞在曹军手里,岂不是自投罗网?
而且这一派还隐隐暗示,即使去了安平郡,以袁尚的身体,只怕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,若其身体康健,冀州各地还能起兵相应,但袁尚如今伤重垂死,得知真相后,只会加快冀州崩溃。
前一派虽然对这个观点颇为抵触,但也不得不承认,现在冀州军的军心浮动,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袁尚的身体状况。
袁尚感觉一阵疲惫,说道:“都出去吧,我要歇歇。”
众人听了,忙将还在苦恼的刘氏劝了出去,袁尚躺着望向屋顶,过了一会,才缓缓坐起。
审配田丰等人连忙俯身跪下,深深叩首,含泪道:“请使君放心,吾等为袁氏尽忠!”
他试了几次,都没有直起身子,屋外的洪氏见了,连忙进来劝道:“夫君躺着将养身体,有什么事情,妾来”
但也正因为如此,袁尚命不久矣的事实,才让他们痛心疾首,他们将要失去一个合格的主公,但之前他们却没有珍惜,觉得优势很大,所以出于种种私欲内斗不休,等即将失去这一切的时候,才发觉悔之晚矣。
更要命的是,袁尚没有子嗣!
“你为何不听阿母的话,你让我为你收尸吗,这是不孝啊!”
众人愣住了,不可置信地看向袁尚,却见其缓缓道:“我已经时日无多,还逃什么?”
这两个决定其实颇为正确,可以说是当前最好的选择,但谋士们听到后,第一反应不是欣喜,而是凄凉和失落。
“出城突围,本就艰难,路途颠簸,只怕没到地方我就没命了。”
“你们不用管我,各自做各自的事情,把袁氏家眷都带出去就好。”
袁尚躺在榻上,勉力张口,一件件向众人交代各类事宜,审配出声道:“我会尽量打造船只,先将使君送出去。”
众人默然,一旁刘氏哭嚎起来,“尚儿,难道你要丢下阿母吗?”
袁尚要是死了,众人应该为谁效忠?
两派的争执不下,城内得病的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曾经受过伤,身体本就虚弱的高览等将领,也纷纷倒下,袁尚意识到,不论选择那一条路,邺城剩下的这些人,十个能活一两个就已经不错了,等再过些时日,只怕一個都跑不掉。
“这里是阿父去世的地方,我没有完成阿父遗志,便只能和这座城池共存亡。”
于是他召集了手下重要的掾属和袁氏族人,宣布了两个消息。
袁尚摇了摇头,对审配等人道:“一切便有劳诸位了。”
他们不是对袁尚不满意,而是很满意,如果假以时日,其未必不能走到袁绍的高度。
一个是尽可能搜集城内木柴,搭建浮栅,同时城中还能行动的人一起乘坐突围,往北从魏郡进入按安平郡,同时发信让冀州军和袁熙军接应。
另外一个就是从袁氏子弟之中,寻找年幼男童,过继为自己的子嗣。
袁尚摇了摇头,说道:“我不走。”
袁尚沉声道:“扶我到桌案上,磨墨。”
洪氏不敢违拗,扶着袁尚下榻,拿出松墨磨了起来。
袁尚拿出一块丝绢,用颤抖的手提起毛笔,再上面歪歪斜斜写下一行行字迹。
他写的很快,也很潦草,洪氏也不敢抬头去看写了什么,只不过一会,袁尚就放下笔,将绢布卷成一卷,封入竹筒中。
他涂上火漆,放在灯上烧热,然后盖上印章,方才交到洪氏手里,说道:“你若能出城得救,将其交给二哥。”
洪氏连忙道:“妾身留下陪夫君”
袁尚烦躁起来,“让你做便做,这么多废话,讨打?”
“收好快滚!”
洪氏连忙接过竹筒,低着头退了出去,快到门口时,袁尚开口道:“我死之后,便管不了你了。”
“我不管伱将来投靠谁,但过继来的孩子,你必须要照料好。”
洪氏连忙应声,袁尚见其呆立不动,喝道:“说完了,还愣着做什么?”
“快走,别在这里碍眼!”
袁尚准备突围的消息,在几日之后,便被各方得知。
邺城南边的魏郡,大半都被曹军占据,如今曹操军营之中,曹操亲自坐镇,谋士们济济一堂,几乎都赶到了帐下。
其中一位,便是无奈投靠过来的许攸,他正坐在下首,看着众人谈笑甚欢,感觉自己格格不入,不由想起了先前自己投奔过来的景象。
他当初过来时,曹操极为欣喜,拉着许攸的手道:“我可把子远盼来了!”
“想当年你我袁本初三人年轻相知,都是胸怀大志,立志改变天下之人,奈何袁本初走错了路,不幸逝世,如今我有子远相助,何愁大事不成啊?”
许攸一脸苦涩,“现在的我,已经不是当年的我,早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,只求在明公帐下做一小卒,苟延余生罢了。”
曹操听了,更是哈哈大笑,“子远啊,这可不像你啊,当年的你,志向可比我和本初大的多了!”
“你放心,到了我这边,必然不会像袁本初麾下那样束手束脚,我必然会给子远建功立业的机会!”
许攸赶紧拜谢道:“如此便多谢明公了!”
曹操将许攸拉入帐中,问起了邺城的事情,许攸一一应答,遇到防务上面的布置,却鬼使神差地随口敷衍过去,曹操问完之后,对许攸笑道:“有子远在,邺城何愁不破!”
“这几日子远便好好休息吧!”
许攸当即拜谢,告辞离去,他却不知道自己走后,曹操的脸色却是沉了下来。
关于城内布防的数字,许攸说的和自己部下打探的出入颇多,是其不懂装懂应付自己,还是有别的目的?
他想了想,叫过许褚,说道:“派两个人,盯好许攸。”
如今许攸魂不守舍的坐在下首,邺城方面传来消息,里面的疫病很是厉害,邺城已经支撑不住了,所以开始谋划突围,曹军岂会放过这个机会?
冀州军想要逃跑,只有一个选择,肯定会往北,而且十有八九肯定会向袁熙求援接应,如此一来,曹军的计划,便转向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击败袁熙。
程昱首先献策驱虎吞狼之计,建议曹操令清河郡的袁谭发兵攻打袁熙,这命令看上去也是合乎常理,毕竟离着安平郡最近的就是他。
若两人相斗,曹军必然能坐收渔利!
陈群则是提出两路夹击之计,袁谭在东路牵制攻击安平郡的袁熙,曹军则趁机从邺城西边的黑山附近北上,绕到邺城北面,攻击邺城逃出来冀州军的同时,袭击袁熙军侧翼,和袁谭两面夹攻,彻底击垮袁熙,如果谋划成功,曹军便能全取冀州,甚至推到幽州境内,也未可知!
而荀攸却是有不同意见。
他出声道:“从西侧进军,不可避免会接近黑山,那边敌军动向不明,先前赵云一直在其内骚扰怀城,但若是接近我们这边.”
此话一出,堂下曹营将领谋士脸色都不好看,荀攸摆明了对众人阻拒赵云没有信心,但事实也是如此,这才是让众人难以决定的原因。
荀攸继续道:“与其选择左路,为何不去右路?”
陈群醒悟过来,“公达的意思,我们跟在袁谭后面?”
荀攸出声道:“邺城其实大局已定,关键还在于击败凶虎,尽可能削弱其实力。”
“如今最大的变数,便是在袁谭身上。”
“次人反复无常,又狡诈非常,在知道我们利用其攻击凶虎的情况下,未必不会反戈一击,背叛我们。”
“所以我们必须要盯死他,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,我们必须要先下手为强!”
荀攸的这个计策,显然更加靠谱,一方面众人不想面对赵云,一方面袁谭显然不是傻子,被坑了一次,这次很难说乖乖就范当炮灰,而曹操的风格,便防患于未然,他能坑袁谭一次,也能坑第二次。
至于盟友什么的,袁谭早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,曹操将来若要一统中原,哪有他的位置?
(本章完)
袁尚躺在府里,胸膛微微起伏,已经是奄奄一息,行将就木。
这一个多月来,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城里传播疫病的消息,数天前就已经传到了他的耳中,但出于侥幸心理,他并没有太过在意。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应对之策。
之前袁熙的信中,也警告过袁尚小心防备水淹城池后可能发生的疫病,还建议他万一事不可为,可以放弃邺城,退往北面的安平重整旗鼓。
信里最后有句话说,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,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,这话颇得田丰几位谋士赞赏,但袁尚思虑再三,还是决定尝试守城看看。
结果曹操两次出其不意的水攻,让袁尚进退不得,只能在城里坚守,如今疫病爆发迅猛,很多兵士百姓都倒下了,再这样下去,只怕不出十日,城头便无兵可站了!
对于如何解决当前困境,谋士们分为了两派,一派认为应该设法突围,去安平郡重整旗鼓,聚拢兵士防守。
另外一派则认为,曹军虽然用水攻围城,但他们也是也很难攻进城来,先前有曹军几十艘大小战船尝试过登城,但曹军不擅水战,缺乏攻城手段,都被淳于琼张郃等人带兵打退。
所以谋士们认为,现在曹军的打算,应该还是以围困邺城,让城里的人死光为目的,而此时突围,兵士只能用浮木等泅渡,这要是撞在曹军手里,岂不是自投罗网?
而且这一派还隐隐暗示,即使去了安平郡,以袁尚的身体,只怕也支撑不了多少时日,若其身体康健,冀州各地还能起兵相应,但袁尚如今伤重垂死,得知真相后,只会加快冀州崩溃。
前一派虽然对这个观点颇为抵触,但也不得不承认,现在冀州军的军心浮动,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袁尚的身体状况。
袁尚感觉一阵疲惫,说道:“都出去吧,我要歇歇。”
众人听了,忙将还在苦恼的刘氏劝了出去,袁尚躺着望向屋顶,过了一会,才缓缓坐起。
审配田丰等人连忙俯身跪下,深深叩首,含泪道:“请使君放心,吾等为袁氏尽忠!”
他试了几次,都没有直起身子,屋外的洪氏见了,连忙进来劝道:“夫君躺着将养身体,有什么事情,妾来”
但也正因为如此,袁尚命不久矣的事实,才让他们痛心疾首,他们将要失去一个合格的主公,但之前他们却没有珍惜,觉得优势很大,所以出于种种私欲内斗不休,等即将失去这一切的时候,才发觉悔之晚矣。
更要命的是,袁尚没有子嗣!
“你为何不听阿母的话,你让我为你收尸吗,这是不孝啊!”
众人愣住了,不可置信地看向袁尚,却见其缓缓道:“我已经时日无多,还逃什么?”
这两个决定其实颇为正确,可以说是当前最好的选择,但谋士们听到后,第一反应不是欣喜,而是凄凉和失落。
“出城突围,本就艰难,路途颠簸,只怕没到地方我就没命了。”
“你们不用管我,各自做各自的事情,把袁氏家眷都带出去就好。”
袁尚躺在榻上,勉力张口,一件件向众人交代各类事宜,审配出声道:“我会尽量打造船只,先将使君送出去。”
众人默然,一旁刘氏哭嚎起来,“尚儿,难道你要丢下阿母吗?”
袁尚要是死了,众人应该为谁效忠?
两派的争执不下,城内得病的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曾经受过伤,身体本就虚弱的高览等将领,也纷纷倒下,袁尚意识到,不论选择那一条路,邺城剩下的这些人,十个能活一两个就已经不错了,等再过些时日,只怕一個都跑不掉。
“这里是阿父去世的地方,我没有完成阿父遗志,便只能和这座城池共存亡。”
于是他召集了手下重要的掾属和袁氏族人,宣布了两个消息。
袁尚摇了摇头,对审配等人道:“一切便有劳诸位了。”
他们不是对袁尚不满意,而是很满意,如果假以时日,其未必不能走到袁绍的高度。
一个是尽可能搜集城内木柴,搭建浮栅,同时城中还能行动的人一起乘坐突围,往北从魏郡进入按安平郡,同时发信让冀州军和袁熙军接应。
另外一个就是从袁氏子弟之中,寻找年幼男童,过继为自己的子嗣。
袁尚摇了摇头,说道:“我不走。”
袁尚沉声道:“扶我到桌案上,磨墨。”
洪氏不敢违拗,扶着袁尚下榻,拿出松墨磨了起来。
袁尚拿出一块丝绢,用颤抖的手提起毛笔,再上面歪歪斜斜写下一行行字迹。
他写的很快,也很潦草,洪氏也不敢抬头去看写了什么,只不过一会,袁尚就放下笔,将绢布卷成一卷,封入竹筒中。
他涂上火漆,放在灯上烧热,然后盖上印章,方才交到洪氏手里,说道:“你若能出城得救,将其交给二哥。”
洪氏连忙道:“妾身留下陪夫君”
袁尚烦躁起来,“让你做便做,这么多废话,讨打?”
“收好快滚!”
洪氏连忙接过竹筒,低着头退了出去,快到门口时,袁尚开口道:“我死之后,便管不了你了。”
“我不管伱将来投靠谁,但过继来的孩子,你必须要照料好。”
洪氏连忙应声,袁尚见其呆立不动,喝道:“说完了,还愣着做什么?”
“快走,别在这里碍眼!”
袁尚准备突围的消息,在几日之后,便被各方得知。
邺城南边的魏郡,大半都被曹军占据,如今曹操军营之中,曹操亲自坐镇,谋士们济济一堂,几乎都赶到了帐下。
其中一位,便是无奈投靠过来的许攸,他正坐在下首,看着众人谈笑甚欢,感觉自己格格不入,不由想起了先前自己投奔过来的景象。
他当初过来时,曹操极为欣喜,拉着许攸的手道:“我可把子远盼来了!”
“想当年你我袁本初三人年轻相知,都是胸怀大志,立志改变天下之人,奈何袁本初走错了路,不幸逝世,如今我有子远相助,何愁大事不成啊?”
许攸一脸苦涩,“现在的我,已经不是当年的我,早已经没有了雄心壮志,只求在明公帐下做一小卒,苟延余生罢了。”
曹操听了,更是哈哈大笑,“子远啊,这可不像你啊,当年的你,志向可比我和本初大的多了!”
“你放心,到了我这边,必然不会像袁本初麾下那样束手束脚,我必然会给子远建功立业的机会!”
许攸赶紧拜谢道:“如此便多谢明公了!”
曹操将许攸拉入帐中,问起了邺城的事情,许攸一一应答,遇到防务上面的布置,却鬼使神差地随口敷衍过去,曹操问完之后,对许攸笑道:“有子远在,邺城何愁不破!”
“这几日子远便好好休息吧!”
许攸当即拜谢,告辞离去,他却不知道自己走后,曹操的脸色却是沉了下来。
关于城内布防的数字,许攸说的和自己部下打探的出入颇多,是其不懂装懂应付自己,还是有别的目的?
他想了想,叫过许褚,说道:“派两个人,盯好许攸。”
如今许攸魂不守舍的坐在下首,邺城方面传来消息,里面的疫病很是厉害,邺城已经支撑不住了,所以开始谋划突围,曹军岂会放过这个机会?
冀州军想要逃跑,只有一个选择,肯定会往北,而且十有八九肯定会向袁熙求援接应,如此一来,曹军的计划,便转向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击败袁熙。
程昱首先献策驱虎吞狼之计,建议曹操令清河郡的袁谭发兵攻打袁熙,这命令看上去也是合乎常理,毕竟离着安平郡最近的就是他。
若两人相斗,曹军必然能坐收渔利!
陈群则是提出两路夹击之计,袁谭在东路牵制攻击安平郡的袁熙,曹军则趁机从邺城西边的黑山附近北上,绕到邺城北面,攻击邺城逃出来冀州军的同时,袭击袁熙军侧翼,和袁谭两面夹攻,彻底击垮袁熙,如果谋划成功,曹军便能全取冀州,甚至推到幽州境内,也未可知!
而荀攸却是有不同意见。
他出声道:“从西侧进军,不可避免会接近黑山,那边敌军动向不明,先前赵云一直在其内骚扰怀城,但若是接近我们这边.”
此话一出,堂下曹营将领谋士脸色都不好看,荀攸摆明了对众人阻拒赵云没有信心,但事实也是如此,这才是让众人难以决定的原因。
荀攸继续道:“与其选择左路,为何不去右路?”
陈群醒悟过来,“公达的意思,我们跟在袁谭后面?”
荀攸出声道:“邺城其实大局已定,关键还在于击败凶虎,尽可能削弱其实力。”
“如今最大的变数,便是在袁谭身上。”
“次人反复无常,又狡诈非常,在知道我们利用其攻击凶虎的情况下,未必不会反戈一击,背叛我们。”
“所以我们必须要盯死他,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,我们必须要先下手为强!”
荀攸的这个计策,显然更加靠谱,一方面众人不想面对赵云,一方面袁谭显然不是傻子,被坑了一次,这次很难说乖乖就范当炮灰,而曹操的风格,便防患于未然,他能坑袁谭一次,也能坑第二次。
至于盟友什么的,袁谭早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,曹操将来若要一统中原,哪有他的位置?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