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1章 互算
第1391章 互算
郭淮怀疑,对面的晋军是不是换军师了,因为据他了解,诸葛亮平素行事谨慎,能减少损失的时候,绝对不会冒险。
这也是为什么先前晋军救援关平,会被郭淮猜中动向,那时候郭淮成功后,真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诸葛亮看穿了。
而且按照郭淮的想法,晋军受挫两次之后,应该是更加小心从事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加上晋军另外两路进展很快,诸葛亮为了避免被人非议争功导致冒进,只会更加瞻前顾后,采取保守态势。
而郭淮要做的,就是利用晋军这种心理,摆出一副和对方在宛城不死不休的架势,便能让这一路晋军倾向于等待其他两路突破,到时起码荆州这一路便能守住,从而完成曹丕交代的任务。
至于其他两路,这边自然是无力去管,郭淮只要保证司马懿能压过其他竞争对手就好。
然而晋军这次却是采用了绕过宛城,直扑武关的激进战法,便将这个选择的难题抛给了郭淮,是追还是不追?
如果不追的话,晋军便会截断这一路的后勤,到时候不出一月,司马懿这数万军马便会不战自溃。
但如果追的话,谁知道对面会不会引诱埋伏自己,要是自己野外交战失利,即使能跑回来,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宛城,到时候晋军要是攻下宛城,便可以夺取南阳,等于魏国彻底失去了荆州。
郭淮想来想去,头都大了,他第一次发现事情失去了掌控,魏军这边最大的弱点,就是实力不足,只能用奇谋,而对面却是算准这点,掐死了魏军用计的主动权,让这边陷入了两难的抉择!
宛城北方,诸葛亮已经带兵扎营,宛城北面的道路全部封死,他和郭淮对于奇谋的看法并不相同,郭淮认为的奇谋,在诸葛亮看来根本不算计策,他只是挡在了郭淮前面,让对方根本无法跳出自己布置的陷阱而已。
诸葛亮想通了,如今晋军兵力占优,便意味着有优先选择权,所以根本不需要和对面猜拳,他就这么步步进逼,对面便只能被牵着鼻子走。
诸葛亮的牌,远比魏国要多,他将魏延派出去,手里还有黄忠,魏军那边却只有个郭淮,他想要做任何事情,都必须要将黄忠击败才行。
而诸葛亮留着文聘去对付司马懿,虽然稍微有些冒险,但目的只是拖住司马懿,只要不冒进,应该不会出大问题。
至于如何行事,诸葛亮给出建议是之前袁熙提过的八个字,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不求战胜对手,只求疲惫骚扰,黏住不放,让其无法随意用兵就好。
而司马懿那边,若是想要破局,就需要深入晋军腹地,占下至少半州之地,才有腾挪用兵的空间,而晋国这边战略纵深极长,以司马懿的兵力,根本吃不下晋国这么多地盘。
而汉南国那边,却是个不稳定的因素,诸葛亮觉得关平战阵经验不足,很容易在司马懿手里吃亏,若司马懿舍晋军而取关平,占据荆南三郡,那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。
然而诸葛亮的这种忧虑,并没有持续多久,数日后南边传来消息,说司马懿进攻襄阳受挫,中了庞统的计策,兵力折损不少。
司马懿之所以吃亏,还是没有料到襄阳坐镇的是庞统,他用对付关平的思路用计,结果反而被庞统摆了一道,兵士渡江时被庞统指挥伏击,沉了几十条船,只得狼狈退了回去。
至于关平,庞统那边则是派人来送信,说其北上去武关和青泥隘口去了。
诸葛亮收到信后,也不由感慨起来,他和庞统算是想到一块去了,司马懿这一路的关键,根本不在于想办法打垮其主力,而是断了其归乡的路,其自然士气低落。
事实也证明诸葛亮选对了,司马懿得知汉南国和晋军都派人去打武关了,当即放弃樊城安众,全军回撤宛城。
司马懿也看得很明白,魏军所处的樊城到宛城的这二百里狭长地带,两边是两条江水,这如同是一个瓶子,而诸葛亮这支军就是个盖子,想要把魏军全封在盖子里面闷死,司马懿自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。
司马懿其实性格谨慎之处,比诸葛亮更甚,他嘴上说相信郭淮,但以他的性格,还是不敢将命运全部赌在郭淮身上,于是反复思量之下,便果断带兵回撤,准备固守宛城,让晋军无法通过。
这个想法也被诸葛亮料中,因为换了他在司马懿的位置,也没有第二个选择,毕竟往南打胜利再多,也保不住长安。
司马懿此举是放弃了上庸房陵一线,将益州到荆州的东边门户交了出去,这等于是壮士断腕,因为汉南国和晋国无论哪一方,若是直接从这条路往汉中突入,便有可能截断长安通往益州的道路。
现在魏国丢失了和凉州之间的通道,若是再失去益州通道,便只能在长安等死了!
而事后要是曹丕追究起来,司马懿会不会被问罪?
面对徐邈梁畿的这个疑问,司马懿出声道:“现在哪有余力去管这个?”
“如今晋军已经是在其他两路突破了,我们要是再死守上庸房陵,那最先死的,就会是我们这一支!”
“所以我们必须要死保宛城,确保有一天我们还能退回长安,若兵士知道退路被断,军中混乱,还打什么仗?”
徐邈苦笑道:“谁也没有料到,不仅关中的崤函道,连凉州那边的鄢陵侯也败的那么快。”
“其素来勇武过人,有西凉豪强和骑兵相助,却还是中了晋军计策,如今天水郡都丢了,即使我们着这一路挡得住,长安也不再安全了。”
梁畿点头道:“没错,其实我们早就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了。”“大将军看的很准,就是我们能打下襄阳,打下荆南,又能怎么样?”
“对面收缩防守,将几十座城池让给我们,将人口都迁走,我们这凭几万人,占都占不下来,更不说守住了!”
“但大将军,我们即使守住宛城,也迟早会被雒阳增援的晋军围住吧?”
“为什么不直接退守武关,而是占住这已经没有多少作用的宛城呢?”
司马懿沉声道:“因为前者用意太过明显,很容易被诸葛亮识破,在路上埋伏我们。”
“和诸葛亮此人对战,必须要多想几步,不然会被其算计的死死的。”
徐邈出声道:“郭淮这两次算准了对面想法,难道是因为他想的比大将军多?”
他身为军师,却只能提些查缺补漏的建议,而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长史郭淮,却崭露头角,甚至挫败了晋军的意图,这让徐邈心中也隐隐有些嫉妒。
司马懿道:“不,郭淮前两次能抓准诸葛亮想法,是因为那时候的关平,是联军软肋。”
“如今关平不在,换成了庞统,此人本就难对付,诸葛亮也不用再保护汉南军,其实那边已经不存在可以被抓住的弱点了。”
“眼下和晋军对决,已经成了纯粹的实力比拼,他们根本没有掩饰分兵偷袭武关,断我们后路的想法,便是想要我们举止失措,露出破绽来。”
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急,最为稳妥的法子,就是依托宛城,和晋军打消耗战,也不能暴露出退往长安的意图,不然肯定会被拿捏的死死的。”
梁畿出声道:“但若对方看准形势按兵不动,只和我们在宛城交战怎么办?”
司马懿道:“若事情不谐,我们也便只能退走。”
“但走的方向也很讲究,一是突然斜插西下,打垮汉南国军这路,重新占领房陵上庸。”
“二是直接北上,渡过洛水,直逼雒阳,断了晋军中军后路!”
徐邈梁畿惊讶地睁大眼睛,这不就是孤注一掷吗,雒阳可是晋军中军发兵地,若是打不下来,魏军便会陷入晋军包围,有全军覆没之虞!
司马懿道:“置之死地而后生,兵法之道,便是攻敌必救,牵着敌人鼻子走,才能算中敌人行动。”
“雒阳是凶虎亲征的后方大本营,若我们将其攻陷,便能沿着崤函道急行,将凶虎堵死在潼关和三门峡之间。”
“晋军从上到下,谁也不敢冒这个险,必然倾尽全力相救,我们便能扯动晋军本来严密的防线,让其露出破绽。”
“到时候我们想去哪里,才能不受晋军牵制,安全退走。”
听到这里,徐邈梁畿才心悦诚服道:“大将军高明!”
诸葛亮在宛城和洛水之间的上百里战线上,层层设置防线,将麾下兵马次第排开,以应对来袭的晋军。
这防线的距离很是讲究,远了便不能互相支援,被敌人各个击破,近了又不能守住各个关口,只会让敌人漏过去。
如今这布下的大网,如同漏洞百出的筛子,看着一冲就破,若是换了其他诸侯,确实是不堪防守,徒然暴露弱点。
但唯独晋军可以,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火箭信号,在极短的时间标识敌军动向,四面合围,如同渔网上的线,一拉整个渔网就立刻收紧,将鱼儿全部网在其中。
诸葛亮指着地图某处,对黄忠道:“司马懿很有可能在此处发动攻击,以扯开我们防线。”
(本章完)
郭淮怀疑,对面的晋军是不是换军师了,因为据他了解,诸葛亮平素行事谨慎,能减少损失的时候,绝对不会冒险。
这也是为什么先前晋军救援关平,会被郭淮猜中动向,那时候郭淮成功后,真的认为自己已经将诸葛亮看穿了。
而且按照郭淮的想法,晋军受挫两次之后,应该是更加小心从事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,加上晋军另外两路进展很快,诸葛亮为了避免被人非议争功导致冒进,只会更加瞻前顾后,采取保守态势。
而郭淮要做的,就是利用晋军这种心理,摆出一副和对方在宛城不死不休的架势,便能让这一路晋军倾向于等待其他两路突破,到时起码荆州这一路便能守住,从而完成曹丕交代的任务。
至于其他两路,这边自然是无力去管,郭淮只要保证司马懿能压过其他竞争对手就好。
然而晋军这次却是采用了绕过宛城,直扑武关的激进战法,便将这个选择的难题抛给了郭淮,是追还是不追?
如果不追的话,晋军便会截断这一路的后勤,到时候不出一月,司马懿这数万军马便会不战自溃。
但如果追的话,谁知道对面会不会引诱埋伏自己,要是自己野外交战失利,即使能跑回来,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宛城,到时候晋军要是攻下宛城,便可以夺取南阳,等于魏国彻底失去了荆州。
郭淮想来想去,头都大了,他第一次发现事情失去了掌控,魏军这边最大的弱点,就是实力不足,只能用奇谋,而对面却是算准这点,掐死了魏军用计的主动权,让这边陷入了两难的抉择!
宛城北方,诸葛亮已经带兵扎营,宛城北面的道路全部封死,他和郭淮对于奇谋的看法并不相同,郭淮认为的奇谋,在诸葛亮看来根本不算计策,他只是挡在了郭淮前面,让对方根本无法跳出自己布置的陷阱而已。
诸葛亮想通了,如今晋军兵力占优,便意味着有优先选择权,所以根本不需要和对面猜拳,他就这么步步进逼,对面便只能被牵着鼻子走。
诸葛亮的牌,远比魏国要多,他将魏延派出去,手里还有黄忠,魏军那边却只有个郭淮,他想要做任何事情,都必须要将黄忠击败才行。
而诸葛亮留着文聘去对付司马懿,虽然稍微有些冒险,但目的只是拖住司马懿,只要不冒进,应该不会出大问题。
至于如何行事,诸葛亮给出建议是之前袁熙提过的八个字,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,不求战胜对手,只求疲惫骚扰,黏住不放,让其无法随意用兵就好。
而司马懿那边,若是想要破局,就需要深入晋军腹地,占下至少半州之地,才有腾挪用兵的空间,而晋国这边战略纵深极长,以司马懿的兵力,根本吃不下晋国这么多地盘。
而汉南国那边,却是个不稳定的因素,诸葛亮觉得关平战阵经验不足,很容易在司马懿手里吃亏,若司马懿舍晋军而取关平,占据荆南三郡,那会造成相当大的麻烦。
然而诸葛亮的这种忧虑,并没有持续多久,数日后南边传来消息,说司马懿进攻襄阳受挫,中了庞统的计策,兵力折损不少。
司马懿之所以吃亏,还是没有料到襄阳坐镇的是庞统,他用对付关平的思路用计,结果反而被庞统摆了一道,兵士渡江时被庞统指挥伏击,沉了几十条船,只得狼狈退了回去。
至于关平,庞统那边则是派人来送信,说其北上去武关和青泥隘口去了。
诸葛亮收到信后,也不由感慨起来,他和庞统算是想到一块去了,司马懿这一路的关键,根本不在于想办法打垮其主力,而是断了其归乡的路,其自然士气低落。
事实也证明诸葛亮选对了,司马懿得知汉南国和晋军都派人去打武关了,当即放弃樊城安众,全军回撤宛城。
司马懿也看得很明白,魏军所处的樊城到宛城的这二百里狭长地带,两边是两条江水,这如同是一个瓶子,而诸葛亮这支军就是个盖子,想要把魏军全封在盖子里面闷死,司马懿自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。
司马懿其实性格谨慎之处,比诸葛亮更甚,他嘴上说相信郭淮,但以他的性格,还是不敢将命运全部赌在郭淮身上,于是反复思量之下,便果断带兵回撤,准备固守宛城,让晋军无法通过。
这个想法也被诸葛亮料中,因为换了他在司马懿的位置,也没有第二个选择,毕竟往南打胜利再多,也保不住长安。
司马懿此举是放弃了上庸房陵一线,将益州到荆州的东边门户交了出去,这等于是壮士断腕,因为汉南国和晋国无论哪一方,若是直接从这条路往汉中突入,便有可能截断长安通往益州的道路。
现在魏国丢失了和凉州之间的通道,若是再失去益州通道,便只能在长安等死了!
而事后要是曹丕追究起来,司马懿会不会被问罪?
面对徐邈梁畿的这个疑问,司马懿出声道:“现在哪有余力去管这个?”
“如今晋军已经是在其他两路突破了,我们要是再死守上庸房陵,那最先死的,就会是我们这一支!”
“所以我们必须要死保宛城,确保有一天我们还能退回长安,若兵士知道退路被断,军中混乱,还打什么仗?”
徐邈苦笑道:“谁也没有料到,不仅关中的崤函道,连凉州那边的鄢陵侯也败的那么快。”
“其素来勇武过人,有西凉豪强和骑兵相助,却还是中了晋军计策,如今天水郡都丢了,即使我们着这一路挡得住,长安也不再安全了。”
梁畿点头道:“没错,其实我们早就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了。”“大将军看的很准,就是我们能打下襄阳,打下荆南,又能怎么样?”
“对面收缩防守,将几十座城池让给我们,将人口都迁走,我们这凭几万人,占都占不下来,更不说守住了!”
“但大将军,我们即使守住宛城,也迟早会被雒阳增援的晋军围住吧?”
“为什么不直接退守武关,而是占住这已经没有多少作用的宛城呢?”
司马懿沉声道:“因为前者用意太过明显,很容易被诸葛亮识破,在路上埋伏我们。”
“和诸葛亮此人对战,必须要多想几步,不然会被其算计的死死的。”
徐邈出声道:“郭淮这两次算准了对面想法,难道是因为他想的比大将军多?”
他身为军师,却只能提些查缺补漏的建议,而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长史郭淮,却崭露头角,甚至挫败了晋军的意图,这让徐邈心中也隐隐有些嫉妒。
司马懿道:“不,郭淮前两次能抓准诸葛亮想法,是因为那时候的关平,是联军软肋。”
“如今关平不在,换成了庞统,此人本就难对付,诸葛亮也不用再保护汉南军,其实那边已经不存在可以被抓住的弱点了。”
“眼下和晋军对决,已经成了纯粹的实力比拼,他们根本没有掩饰分兵偷袭武关,断我们后路的想法,便是想要我们举止失措,露出破绽来。”
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急,最为稳妥的法子,就是依托宛城,和晋军打消耗战,也不能暴露出退往长安的意图,不然肯定会被拿捏的死死的。”
梁畿出声道:“但若对方看准形势按兵不动,只和我们在宛城交战怎么办?”
司马懿道:“若事情不谐,我们也便只能退走。”
“但走的方向也很讲究,一是突然斜插西下,打垮汉南国军这路,重新占领房陵上庸。”
“二是直接北上,渡过洛水,直逼雒阳,断了晋军中军后路!”
徐邈梁畿惊讶地睁大眼睛,这不就是孤注一掷吗,雒阳可是晋军中军发兵地,若是打不下来,魏军便会陷入晋军包围,有全军覆没之虞!
司马懿道:“置之死地而后生,兵法之道,便是攻敌必救,牵着敌人鼻子走,才能算中敌人行动。”
“雒阳是凶虎亲征的后方大本营,若我们将其攻陷,便能沿着崤函道急行,将凶虎堵死在潼关和三门峡之间。”
“晋军从上到下,谁也不敢冒这个险,必然倾尽全力相救,我们便能扯动晋军本来严密的防线,让其露出破绽。”
“到时候我们想去哪里,才能不受晋军牵制,安全退走。”
听到这里,徐邈梁畿才心悦诚服道:“大将军高明!”
诸葛亮在宛城和洛水之间的上百里战线上,层层设置防线,将麾下兵马次第排开,以应对来袭的晋军。
这防线的距离很是讲究,远了便不能互相支援,被敌人各个击破,近了又不能守住各个关口,只会让敌人漏过去。
如今这布下的大网,如同漏洞百出的筛子,看着一冲就破,若是换了其他诸侯,确实是不堪防守,徒然暴露弱点。
但唯独晋军可以,因为他们可以利用火箭信号,在极短的时间标识敌军动向,四面合围,如同渔网上的线,一拉整个渔网就立刻收紧,将鱼儿全部网在其中。
诸葛亮指着地图某处,对黄忠道:“司马懿很有可能在此处发动攻击,以扯开我们防线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