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7章 南下

    第877章 南下
    虽然不愿意承认,徐晃的确是对这个问题很好奇。
    因为说实在的,从常理来看,丁繇不过是才加入泰山军数月而已,甚至此前就是纵横淮水上的水匪。
    随着泰山军越来越强,虎吞天下已不在话下。所以不断有人要搭上泰山军这艘大船,想要在这最后的一餐中吃个饱。
    这种心态徐晃当然清楚,甚至如军中的梅乾他们都是这样的想法。
    每个人加入泰山军都是有他的原因的,以前徐晃是不太关心的,因为这些都太过于阴私了,他徐晃不屑去了解。
    可在丁繇身上,徐晃却有着巨大的疑问和好奇,那就是别人都是图功名利禄要加入泰山军,可这丁繇又是要什么呢?
    有什么东西要拿自己的命去拼的呢?
    此刻,徐晃分外想知道这个答案。
    丁繇笑了笑,正要说话,忽然一口血就喷在了徐晃的胸口上。
    两人都呆住了。
    尤其是徐晃,此刻像一个做错的孩子,忙要喊外面的医匠进来。
    可他却被丁繇制止了,这个强横的汉子此刻竟然哭了。
    他哭着对徐晃道:
    “徐……帅,不用再喊了……,让……我说完,说完……这话,不然我死得……不甘。”
    听着这话,徐晃不动了,整个人僵硬在那,等着丁繇说话。
    可过了好一会,丁繇都不说话,似乎刚刚那一番话已经用尽了他全部气力。
    可徐晃依旧站着没动,他知道丁繇这样要强的汉子,他是一定不会带着不甘下去的。
    果然,再一次开口,丁繇彷佛恢复了生命一样,口齿清晰的说道:
    “我丁繇不算是穷人,也没过什么苦日子。我丁繇也不是什么好人,当年纵横淮上的时候,什么人没杀过?但那种感觉大帅懂吗?就那种这日子多过一日,少过一日,似乎对于我丁繇来说也无所谓。”
    “后面我稍微懂了,我丁繇不把别人命当命,是因为我自己就没把自己的命当回事,就没活明白。”
    “可是在泰山军的这些日子,我却总盼着这日子能过得慢一点,能和大伙呆得久一点。”
    “我在军中老听一些大道理,说实话,我老丁都听得烦。但你要说真自己那么想想吧,好像又只觉得宣慰们说的又是对的。大帅,你说我别扭不别扭。”
    徐晃没有回应,只是抓住丁繇的手,感受他手里最后的气力。
    之后,丁繇说的话越来越快,也越来越颠三倒四,他彷佛已经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要走到尽头了。
    忽然,丁繇将徐晃的手捏住,眼里带着畏惧,又带着憧憬,问着徐晃:
    “大帅,你说像我这样的恶人也能进黄天吗?”
    徐晃愣住了,头下意识的点了点。
    看见徐晃的样子,丁繇惨笑了一下,然后摇头道:
    “其实咱也知道怕是不能的。但如果能为弟兄们做到这些,能帮助咱们泰山军早一日收复天下,让天下人都能过得明白,上不了黄天就上不了吧。”
    徐晃要解释,但丁繇压根不给徐晃说话的机会,继续开口:
    “咱这一个月真是没白活啊。”
    说完,丁繇又不说话了。
    徐晃还站着等着,只是这一次他等了许久都没有等到这位沛国勇士再说一句话。
    良久,徐晃叹了一口气,背了过去。
    渐渐的,肩膀在微抖,抽噎一阵阵的从徐晃的嘴里传出。
    最后,徐晃到底还是没能忍住,哭了。
    他很少有这样的情绪,也不明白丁繇到底是哪句话触动了自己,他只是觉得这世间啊,真的好难好难。
    徐晃抹掉了眼泪,将布盖在了丁繇的脸上,随后走出了帐外。
    外面高敖、徐商、黄盖这些军将都在,他们其实都听到了里面的抽噎声,只是谁都没有提这个。
    见徐晃出来后,几人叹了口气,脸上严肃。
    这场战事打得太久太久了。
    从徐晃南下算,是打了两个月。
    从张冲出泰山算,是打了六年。
    而从第一个反抗压迫者,为了尊严和自由来算,又是打了千年。
    终于终于,那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。
    这一次,他们不会输了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淮南的捷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传到中军大营。
    此刻,张冲的主力大军已经行进到了东平国一带的无盐附近,并陆续接收了原鲁中南地区的行政和人事任命。
    对于关羽的最新任命已经悄然一变,从原先的持节而变成了单纯的方面帅臣,不再对地方有节度的权限。
    此外,原先隶属在泰山、河济、鲁国等地的根据地也在行营停驻到无盐后开始直发行营。
    也正是随着张冲行营抵达无盐后,整个青徐战场的形势就全展露在张冲的面前了。
    之前张冲一直坐镇京都,对东方的战事只能依靠军报文书来了解,很多东西都是隔了一层。
    也就是回到东平国后,张冲陆续接见了当地的官吏们才陆续把关羽大败的原因了解清楚。
    说起来,关羽这一次于济南大败,多少还和他张冲有点关系呢。
    原来此前张冲为了征伐平州、辽东等地时,枢密院从各根据地都调集了一批兵马北上支援。
    之后这批兵马就没有再被发回去。
    而当时占据青徐战场优势的关羽军团,就将自己的一个精锐军,合计万人派遣到了北面支援。
    他的儿子关平和游奕大将太史慈就是在这个时期北上的。
    从青徐上来的这万人军,后面被整编了两个军,还是由张南和郭默统领,就隶属在张冲的行营下。
    这两人原先就是关羽麾下的大将,此前关羽数次上书枢密院,想要将这两人再要回来,但枢密院都没肯放人。
    其实这背后的原因相当简单,无论泰山军的性质到底如何改变,作为下属、人臣的普遍都是为上所急。
    当时王上正要攻略京都呢,无论是张南还是郭默都是大将之才,如何可能放回去给关羽呢?
    最后不得以,关羽为了填补兵力的空缺,就只能下令收缩防线。
    此前,凭借着鲁中南老区的经营以及关羽的四处出击,泰山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琅琊、彭城一带,甚至泗水下游的下邳都有泰山军的小根据地。
    但现在关羽只能将这些地区的根据地的兵力都抽调回来,毕竟老区才是核心。
    可关羽这么一抽调,泰山军原先布置在青徐后方的势力就前功尽弃了,本来有这些小根据地在,关羽总能聊敌于先。但现在兵力一抽,原先建立的根据地被当地的土豪又给夺回去了,不仅关羽丢了眼线,就连整个对外战略,都从进取转入了内线防御。
    不然就算是曹操针对性的设计关羽,关羽还真不一定就会中计。
   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张冲这才明白了关羽的难处。
    而另外发生的一件事,又让张冲对关羽的戒心释然了不少。
    那就是当张冲的行营抵达无盐没多久,还在奉高的关羽就星夜飞驰到无盐,求见了张冲。
    有时候一些误会不是原则性的,只要说开了就好了。
    对于关羽的忠诚,张冲是信任的,他之所以对关羽的不满,主要还是集中在关羽在鲁中南地区实行了二次分田造成的。
    因为这件事是关羽没有和门下禀告就直接在地方推动的,不仅创伤了老区的情感也造成了地方上的混乱。
    这个责任,关羽必须要负主要责任。
    不过这事到底是集中在民政上的,在张冲将关羽的民事权都剥夺后,这个方面的矛盾也就没了。
    所以,张冲在和关羽聊了一夜后,就给他第一个任务,那就是带其部运动到北海一带,他要在那里截击曹操可能后撤的军队。
    原来就在这个春天,以丁盛、董访两个军团为主的北地军团,合兵四万已经渡过大河,深入到了平原南部。
    丁、董二军的北地军团战力非常凶悍,军团中都是以幽、平、辽为主的精锐营头,凭青州军在平原的力量,不可能阻挡的了他们。
    所以为了防止青州军放弃青州北部,撤往北海一带与徐州军一起建立防线,张冲就需要关羽带着所部中原军团移动到北海,堵住曹操的归路。
    这就是张冲对现在整个战略的规划。
    为何张冲将寿春当成了线头?因为正是意识到寿春的重要性后,他就改变了原先的思路。
    此前他是打算直捣彭城,一战定胜负。
    但意识到寿春的存在后,张冲明白这种求成的想法反而是错误的。
    于是,张冲便决定由自己带主力军团布兵泗水一线,持续给予徐州方面压力,然后就以偏师袭寿春,以关羽、丁盛、董访三个军团合围曹操。
    正如当年周人伐商一样,先翦除羽翼,再一战而攻成。
    所以张冲在见到关羽后,就将堵截曹操归路的任务交给了关羽。
    他相信,关羽一定不会放过复仇的机会。
    果然,关羽得令后,当夜就奔回了奉高。
    只是一日,关羽就集合了中原军团的两万余兵马,然后直奔北海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在张冲主力驻扎东平国,关羽率中原军团与黑夫的河济军团共两万人挺近北海时,青州最北部的平原,战事已经打响了。
    去年冬,董访就带着代北军团两万人南下到了平原津一带,与那里的丁盛的燕辽军团汇合了。
    之后整个冬日,两个军团就在平原津彼此磨合,训练大军团作战的经验。
    因此此前丁盛在平原津的奋力抵抗,青州军一直没能夺下这个渡口,如此泰山军这就有了直接渡过大河的基础。
    终于在太武四年,二月,两军于北岸誓师,四万大军如潮水一样直压青州。
    可等两军抵达南岸后,却并没有遭遇到青州军的抵抗,很显然敌军进行了坚壁清野。
    甚至为了阻断泰山军南下的速度,青州军还挖断直道,在漯水、济水一带烧毁桥梁。
    负责坚壁清野的正是青州军的大将夏侯渊。
    此前曹操在给夏侯渊的军令中就是这么一条:
    “坚壁清野,节节抵抗。”
    夏侯渊完成这个任务非常彻底。
    不仅是泰山军行进路上的亭舍、坞壁全部拆毁,就连直道都给掘掉了。
    以泰山军那样体量的大军南下,没有平整道路行军的话,后勤供应就会变得非常困难。
    正常的车轮在平整道上能走五百里,在颠簸的野路上,可能五十里就要坏。
    而且夏侯渊这些人在和对面的泰山军作战久了,也学会了一些人海战术的皮毛。
    他大发平原、济南、乐安三郡的府库,专门将钱粮发给三郡百姓。
    让他们破坏道路,不仅破坏获得的土石、转头一律可以拿走外,还可以到曹军那边收取一份钱粮。
    对于夏侯渊来说,反正三郡都保不住,这些钱粮也带不走,不如用在这上头呢。
    可以说,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。
    丁盛、董访两个军团自南下到青州后,可以说寸步难行。
    道路既难行,又获得不了补给,没奈何只能聚集到一处等待后方的补给送来。
    丁、董二人不敢分大军团分头出击,只能以骑军携带干粮的方式每日游弋。
    但问题是,这些骑军都是北人,对于青州腹地几乎是两眼一抹黑,走不了多久就要迷路,最后只能原路返回。
    没办法,丁、董二人商议了一下,由董访留在平原一带建立粮站,然后丁盛先行带着大军南下济南。
    只要先南下济南,泰山军就能和老泰山地区建立联系,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从鲁中南一带获得补给。
    于是,两军商定,就按这么来。
    此后,丁盛率领燕辽军团两万人向着济南的东平陵进发。
    因为军中有不少张氏族人,他们当然知道回家乡的路该怎么走,所以在本地人的导引下,一路南下。
    经过多年的锤炼打磨,丁盛用兵已经是非常谨慎了。
    论勇,丁盛可能不是最勇的那个,但论谨慎稳健,他丁盛可以说无人争锋。
    为了防备青州军袭扰,丁盛的行军队伍非常严密。
    每个营头为一个序列,沿着道路两侧步行,中间道路上都是后勤辎重人员。
    每日也不多走,走三十里就会就地警戒扎营。
    如此,靠着过分的谨慎,丁盛所部步步为营,终于快抵达了东平陵。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