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平平无奇的战阵

    第103章 平平无奇的战阵
    却说正当赵士褭这厢的众人商议之时,泗州厢军越逼越近。
    紧张的形势一触即发,压迫得使团中竟然有人想逃。
    对面可是实打实的一千人,个个看上去膀大腰圆,孔武有力。反观自己这边,看似五六百人,真正可战之兵只有一百。
    事已至此,众人也顾不上分析来人到底是什么人,出于什么目的。
    火烧眉毛先顾眼前,先能活下命来才是关键。至于其他的,随后慢慢再说。
    禁军的统制觉得打不赢,梁兴觉得能守住,两人之间意见有分歧。到底是战是逃,这时候需要赵士褭来拍板。
    赵士褭看向李申之,李申之定然是不想逃的,那样便会功亏一篑,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,那么多的铺垫将会化作乌有,辛苦一场,到头来一场空。
    李申之决定要守,便是赵士褭的意思。
    怎么守?还得李申之拿主意。
    “大宗正,事急从权,还请大家听从我家这位随从指挥。”李申之一把拉过梁兴,对众人说道。
    他没有公开梁兴的身份,假称是自家的随从。赵士褭在从临安城出发之前,就早已猜到了梁兴的身份,也始终没有点破。大家心知肚明,是以赵士褭对梁兴的军事素养非常放心。
    赵士褭大手一挥,对着梁兴说道:“你且与禁军统制在一起,所有指令通过他下达便可。”
    让梁兴直接指挥禁军,有诸多不便之处。兵将之间从来没有配合过,缺乏默契,再加上禁军之中或许也有不服之人,更加增加了梁兴调配军力的难度。现在正是紧要关头,万一指挥系统出现问题,对在场之人就是灭顶之灾。
    通过禁军统制来传达命令,只需要说服禁军统制一人便可,他传达出的命令,禁军中人必然不敢违拗。
    梁兴和禁军统制纷纷领命。
    梁兴正准备下达军令,布置防御阵型,那统制却忽然说道:“大宗正,此刻禁军士气低迷,还请大宗正为大伙儿鼓鼓气。”
    宋军的尿性,赵士褭太熟悉了,已经爬上城头了,都能回头跟主将要赏赐。要是主将不给赏赐,他们能自己从城头上撤回来。
    赵士褭不计较禁军的“勒索”,当即掀开车帘,就站在马车之上,大声说道:“尔等只需奋力杀敌,待出使回京之后,每人赏银百两,官升二级。”
    这里的官,指的是级别。宋代的官员等级非常之多,少的时候有三十多级,多的时候有五十多级,所以升两级官并不多,对士兵们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鼓励。
    大宗正的口碑相当的硬,禁军们将心放回了肚子里,纷纷准备战斗。
    禁军统制也看向了梁兴,等待着命令的下达。
    梁兴跃上一匹战马,昂首挺胸,宛如将军一般,环视四周。他也是赵宋官家任命的正经统制,级别上跟禁军的统制平级。更兼之常年征战沙场,不论是气质还是派头,全都压过禁军统制一头。
    禁军统制不自觉地退后了半步,以副官的姿态站在梁兴的战马旁边。
    行走了一路,梁兴一直在观察使团的成员,这支禁军的成色早已了然于胸。士兵们该怎么安排,如何排兵布阵,心里大致有了盘算。
    再加上作为将领的职业敏感性,刚才魏良臣前来的时候,他就观察好了地形,对于哪里可以布置阵地,哪里可以快速行军,一旦出现敌军该怎么对阵,怎么迂回包抄,心里大致预演了一遍。
    拿到指挥权,梁兴迅速进入角色,作出了如下布置:
    二百老弱病残负责传递箭矢,运送伤员。
    二百老兵油子负责举盾牌。不求有多大效果,只要能保证自己不被流失射中就行。
    将另外一百可战之兵分成两队,每队五十人,有禁军统治亲自负责。
    每队之中各有长枪兵和弩手若干,藏身在老兵油子的身后。
    老兵油子并不是战斗力不行,而是他们极度自私自利的心理,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,十成力能使出半成,就算是良心发现。
    可谁要是因为这个小看了老兵油子,很可能吃大亏。
    老兵油子再不堪,也是“老兵”。在无数战斗中能活下来的人,必有其过人之处,他们的战斗素质和对战场形势的敏感度,远超一般人。
    禁军统治又领了十个人在身边,充当执法队。
    梁兴传令,把军中战马全都聚拢在了一起,带领十多个本部人马(同样是李申之的随从),组成了一个骑兵小队。
    剩下的各府家将仆从聚拢在赵士褭身边,充当预备队。
    一番调度有模有样,转眼之间摆好了阵型,颇有一番精锐的姿态。
    李申之将这一幕幕看在眼里,忽然明白了培训基层军官的必要性。
    梁兴的一番布置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,严格说起来,只是中规中矩。
    但许多基层军官连这个都安排不好。说到底,还是基层军官的训练不到位,打仗全凭“感觉”。
    殊不知,在尔虞我诈的战场上,“感觉”是最不可靠的玩意,那是狡猾的敌人早已研究透彻的人性弱点。
    除非是天赋异禀的将领,天资平平的人,越是相信“感觉”的人,死的越惨。
    对于平庸的将领,作一个莫得感情的工具人,反倒是最好的选择。
    若是每个军官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战斗部署和作战任务,即便没有名将光环,也足以在这个乱世立足。若是运气好一些,还有可能成长为一代名将。
    说起梁兴的一番布置,不得不简述一下古代军队组织制度。
    古代军事的组织单位,始终秉承着“什伍制”,也就是五人小组是最小作战单元,他们相互扶持,相互监督,跟民间连坐的邻居差不多。
    两伍叫一什,行军时这十个人在一个灶里吃饭,也叫一“伙”,大概类似于现代的一个班。
    再往上的军事单元,都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单位叠加而成,或叫一师,一团,一军,一营,一都,一队,根据时代不同各有差异。
    到了唐代的时候,又出现了一个叫“队”的基本编制,对战争开展的方式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    一队,五十人,却并不是简单的五个“什”组合起来。
    这一队之中,有队正(一把手),有队副(二把手),有旗手(三把手,兼职执法官,《长安十二时辰里》周一围饰演的龙波就是旗手),这三个人组成了一队的领导团队。士兵们也分长枪兵,盾牌兵,弓弩手,五十个人各司其职,组合在一起便成为一支合成化的最小作战单元。
    战斗时,队正依据不同的战场形势组成战斗阵型,大体结构是盾兵顶在最前,长枪兵站在盾兵身后,弓弩手再后,最后是一支骑兵小队。
    其组织形式与现代的“连队”大致相同。
    宋代虽然对唐代的军士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但是基本的作战单元,却予以了不同程度的保留。
    直到明代戚继光大放异彩的“鸳鸯阵”,也是脱胎于此。
    梁兴的布置,就是一套唐军的标准布置。
    平平无奇。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