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217 很不对劲
“当我走进电影院,见识到真正的囚禁play之后,我意识到了什么叫灵魂出窍。”
“哈哈哈哈,真终生难忘的友情,这是句大实话,马彦文和朋友的友情,谁敢说不是?!!”
“前期我还嫌陆煦扮演的主角太过平凡,那些日常的元素占据了太多镜头,看到后来——我只能膜拜。”
“膜拜+1,被剧本的思路征服了,现在我甚至有进电影院再看一遍的冲动。”
“再看一遍+1。”
虽然《面人》评论区充斥着“?”和“!”,可只要来一个新人问《面人》值不值得看,评论区都是一片热情推荐。
几个小时之后,回复里又多了一堆“?”和“!”
“有点太坏了哈。”
“我自己上过的当,别人不上一遍,我心里难受。”
“单纯无知的我真的是冲着难忘的友情去看电影的,我太傻了,难忘的友情怎么会和捆绑囚禁两个词产生联系?”
“……emmmm,其实我是冲着捆绑囚禁来的,友情什么的,我根本没有在意。”
粉丝们多是抱着温暖的想象去看《面人》的,对他们来说,开篇一幕里马彦文被囚禁的镜头就是雷击。
“谁和我一样,压根没认出来马彦文其实是陆煦演的?”
“我也……”
“把《编号a77》看了整整三遍的我,还以为马彦文是那种平凡都市男中年,有点懦弱,有点卑怯,看上去没什么性生活那种,我以为陆煦这次会演一个迎合奖项的文艺男,结果……真的,《面人》这片子初看让人觉得昏昏欲睡,越往后越震撼,看到后面的剧情再来回顾前面,感觉木琅导演的镜头语言真心无敌。”
“+1+1,剧情反转后的震撼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,剧组甚至没有做太多铺垫,让观众直面这种冲击。”
“其实是有铺垫的,只是埋得太深了,一般人根本体会不到。”
《面人》官博评论区,粉丝们已经肆意地讨论开了,可惜没有谁剧透,大部分人都只聊到了电影后续有反转,没有看过的粉丝并不清楚电影后续究竟讲述了什么。
可一旦上前问了,回答就成了“真的很感人,没看过这么震撼人心的友情故事”、“不看一定会后悔,眼泪一筐筐得流。”
#眼泪用筐根本兜不住#
#明知他们在骗人,依然因为好奇继续被骗#
5月这个档期上映的几部电影里,没有一部比《面人》的评论区更为热闹。
等电影上映满一天,#《面人》 诈骗#成功登顶热搜榜。
诈骗电影年年有,还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多的趋势,不明真相的观众真以为《面人》剧情比期待中烂一万倍,结果点开热搜,一群人“嗷嗷”叫着被宣传片了,却还“嗷嗷”叫着要去电影院再看一遍。
“究竟是好看还是不好看?”
“都囚禁捆绑play了,能不好看吗?”
和《面人》同期上映的,有两部投资远超《面人》的电影,二者的排片更多一些,不过由于这个档期没有那种制作超惊人的特效和剧情大片,上映第一天盘点票房,《面人》居然稳稳占据了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。
当然,没有人对这个事实感到惊讶,对于陆煦而言,这只是基本操作。
关键是——与首日1.8亿票房相对应的,还有《面人》狂飙一般的讨论度。
同期上映的电影都在拼命宣发,一众宣传语中,《面人》“终生难忘的友情”其实是很平淡的一条。
可“友情”这个词莫名其妙就爆了。
这天实时搜“友情”这个词的话,80%的讨论都与《面人》相关。
搜“好看”和“反转”两个词的话,同样80%和《面人》相关。
这就很难让人不对《面人》产生好奇。
友情在影视作品里太常见了,圈内每年都会推出相关的作品,即便涉及到背叛这个元素,相关作品也并不少见。
从影迷们的留言看,《面人》也应该与背叛有关。
但……纯粹讲背叛的话,恐怕不会引来那么多的关注。
《面人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?
这是很多影迷与业内很好奇的事。
围绕《面人》的讨论一直不断,有说它让人感动的,有说它让人背后一凉的,还有人说,在观影厅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窒息感,它是暗黑的绝望的。
让人感动这种说法显然是诈骗,但不出意外的话,《面人》应该不是那种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的作品,电影的剧情应当很有新意。
影评人“观影日记”就抱着这种的心态临时买了张电影票,他现在已经坐在电影院里了。
这个档期他最早看的其实不是《面人》,而是另外两部电影,一部聚焦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,另一部则描述了温馨小院的春夏秋冬——业内从齐笛《泪之歌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,这类亲情片拍摄时尽量不憋屈,而是转向温情的方向。
但“观影日记”挡不住评论区一大片安利《面人》,要他写影评的。
“观影日记”这个账号开了不少年了,实话说,他本人从未见过这种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元素的推荐。
友情、囚禁、平凡、老师、捆绑、恶意……上一部元素这么丰富的电影,还是四大名著里的《水浒传》。
但据他所知,《面人》并不是古装电影,角色更是少得可怜,官博简介里,正儿八经拥有戏份的也就那几个人。
不得不说,诈骗和各种play确实把“观影日记”吸引到了,加上他察觉到,粉丝们虽然对《面人》的吐槽声满满,却没有指责这部电影不好看的意思。
“观影日记”前后看了陆煦不少电影了,在他印象中,陆煦没演过质量特别烂的片子,对方属于那种比较有底线的演员,并非什么剧本都接。
影院里的人流把“观影日记”惊讶到了。
据他所知,《面人》成本只有几千万,也没有宏大的场景和特效,受题材所限,这种电影基本上不会吸引数量庞大的观众。
但他亲眼所见的,是电影开场后观影厅内坐满了的场景。
陆煦扮演的角色叫马彦文,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老师。
“观影日记”双眼蓦然亮了。
一开场,陆煦真的把帅哥这个身份抽出去了,马彦文平凡懦弱爱絮叨抱怨,是那种扔进人堆里都辨别不出的人,陆煦确实把这么一个形象展现出来了。
马彦文开局被囚禁,“观影日记”也看出来了,这个片段对应的是把观众骗进来宰的“囚禁捆绑”,谁能否认这不是囚禁捆绑play?这么说一点没错。
在一开始,“观影日记”也有些茫然,因为马彦文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与他的日常,注定了他不会和波澜壮阔的生活产生联系。
抓错人了?
还是像悬疑片那样,马彦文的一切都是伪装,他是某个大阴谋的幕后boss?
“观影日记”知道后续一定会有反转,便按捺住性子,慢慢去看。
前面这部分的剧情并没有什么波折,马彦文虽懦弱平常,但总体来说他是个好人,做了一些好事,只是偶尔不被外界理解,不过“观影日记”觉得,这部分剧情里一定也有玄机,木琅呈现出的画面色彩与他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。
屏幕上,马彦文仍在絮叨仍在抱怨,到这时候,“观影日记”已经完全忘记这个角色是由陆煦扮演的,开始讨厌起这个角色了。
没办法,马彦文看着太不讨喜了。
“他和他口中的自己是同一个人吗?”“观影日记”脑海中渐渐产生了这样的疑惑。
而当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瞬间,屏幕上,剧情终于迎来了转折——
在不知名的神秘声音引诱与操控下,马彦文终于暴露出了真实的自己。
“观影日记”觉得,用语言来形容这段剧情过于贫乏了。
木琅所采用的展现手法是——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进行直接的对比。
两个场景中出现的人和故事都一模一样,回忆里的人甚至露出了一样的笑容与弧度,唯一不同的就是主角的身份变了。
前半部分是马彦文,后半部分是朋友,两人的衣着、姿态、眼神……竟诡异地重叠到了一起,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,无端让人觉得凉意闪过。
马彦文在他的回忆里剥夺了朋友的存在,他将朋友对自己的善意据为己有,而将自己人格中的卑劣、阴暗、嫉妒一股脑地塞给了对方。
他甚至有意无视了朋友的死亡。
明明朋友对他奉献出了最诚挚的友情,并且不要求他一丝回报。
作为影评人,分析电影、分析角色是“观影日记”的长项,此刻《面人》尚未结局,“观影日记”却很清楚,马彦文这个角色身上有太多值得去分析的点。
他是坏人吗?
似乎与大众认知中的坏人有些差距,他能力有限,他做不好许多事情,但这种来自平凡人的、仿佛阴沟里老鼠一般的黑暗,却叫人遍体生寒。
马彦文真的像个面人一般,看似谁都可以搓圆捏扁,却可以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换上另一副面孔。
木琅用镜头将这个人的内心展现到极致——前一部分回忆,镜头的中心在马彦文身上,后一部分在朋友身上,可仔细去看的话,会发现两部分场景虽然毫无区别,第二幕却有一股强烈的凝视感。
这份凝视叫人觉得格外不适。
还有一个细节是“观影日记”格外在意的——《面人》自上映到现在,全片近两个小时的时长,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姓名。
他只是朋友,没有名姓,就如同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马彦文的回忆里被抹杀了一样。
“哈哈哈哈,真终生难忘的友情,这是句大实话,马彦文和朋友的友情,谁敢说不是?!!”
“前期我还嫌陆煦扮演的主角太过平凡,那些日常的元素占据了太多镜头,看到后来——我只能膜拜。”
“膜拜+1,被剧本的思路征服了,现在我甚至有进电影院再看一遍的冲动。”
“再看一遍+1。”
虽然《面人》评论区充斥着“?”和“!”,可只要来一个新人问《面人》值不值得看,评论区都是一片热情推荐。
几个小时之后,回复里又多了一堆“?”和“!”
“有点太坏了哈。”
“我自己上过的当,别人不上一遍,我心里难受。”
“单纯无知的我真的是冲着难忘的友情去看电影的,我太傻了,难忘的友情怎么会和捆绑囚禁两个词产生联系?”
“……emmmm,其实我是冲着捆绑囚禁来的,友情什么的,我根本没有在意。”
粉丝们多是抱着温暖的想象去看《面人》的,对他们来说,开篇一幕里马彦文被囚禁的镜头就是雷击。
“谁和我一样,压根没认出来马彦文其实是陆煦演的?”
“我也……”
“把《编号a77》看了整整三遍的我,还以为马彦文是那种平凡都市男中年,有点懦弱,有点卑怯,看上去没什么性生活那种,我以为陆煦这次会演一个迎合奖项的文艺男,结果……真的,《面人》这片子初看让人觉得昏昏欲睡,越往后越震撼,看到后面的剧情再来回顾前面,感觉木琅导演的镜头语言真心无敌。”
“+1+1,剧情反转后的震撼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,剧组甚至没有做太多铺垫,让观众直面这种冲击。”
“其实是有铺垫的,只是埋得太深了,一般人根本体会不到。”
《面人》官博评论区,粉丝们已经肆意地讨论开了,可惜没有谁剧透,大部分人都只聊到了电影后续有反转,没有看过的粉丝并不清楚电影后续究竟讲述了什么。
可一旦上前问了,回答就成了“真的很感人,没看过这么震撼人心的友情故事”、“不看一定会后悔,眼泪一筐筐得流。”
#眼泪用筐根本兜不住#
#明知他们在骗人,依然因为好奇继续被骗#
5月这个档期上映的几部电影里,没有一部比《面人》的评论区更为热闹。
等电影上映满一天,#《面人》 诈骗#成功登顶热搜榜。
诈骗电影年年有,还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多的趋势,不明真相的观众真以为《面人》剧情比期待中烂一万倍,结果点开热搜,一群人“嗷嗷”叫着被宣传片了,却还“嗷嗷”叫着要去电影院再看一遍。
“究竟是好看还是不好看?”
“都囚禁捆绑play了,能不好看吗?”
和《面人》同期上映的,有两部投资远超《面人》的电影,二者的排片更多一些,不过由于这个档期没有那种制作超惊人的特效和剧情大片,上映第一天盘点票房,《面人》居然稳稳占据了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。
当然,没有人对这个事实感到惊讶,对于陆煦而言,这只是基本操作。
关键是——与首日1.8亿票房相对应的,还有《面人》狂飙一般的讨论度。
同期上映的电影都在拼命宣发,一众宣传语中,《面人》“终生难忘的友情”其实是很平淡的一条。
可“友情”这个词莫名其妙就爆了。
这天实时搜“友情”这个词的话,80%的讨论都与《面人》相关。
搜“好看”和“反转”两个词的话,同样80%和《面人》相关。
这就很难让人不对《面人》产生好奇。
友情在影视作品里太常见了,圈内每年都会推出相关的作品,即便涉及到背叛这个元素,相关作品也并不少见。
从影迷们的留言看,《面人》也应该与背叛有关。
但……纯粹讲背叛的话,恐怕不会引来那么多的关注。
《面人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?
这是很多影迷与业内很好奇的事。
围绕《面人》的讨论一直不断,有说它让人感动的,有说它让人背后一凉的,还有人说,在观影厅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窒息感,它是暗黑的绝望的。
让人感动这种说法显然是诈骗,但不出意外的话,《面人》应该不是那种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的作品,电影的剧情应当很有新意。
影评人“观影日记”就抱着这种的心态临时买了张电影票,他现在已经坐在电影院里了。
这个档期他最早看的其实不是《面人》,而是另外两部电影,一部聚焦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,另一部则描述了温馨小院的春夏秋冬——业内从齐笛《泪之歌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,这类亲情片拍摄时尽量不憋屈,而是转向温情的方向。
但“观影日记”挡不住评论区一大片安利《面人》,要他写影评的。
“观影日记”这个账号开了不少年了,实话说,他本人从未见过这种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元素的推荐。
友情、囚禁、平凡、老师、捆绑、恶意……上一部元素这么丰富的电影,还是四大名著里的《水浒传》。
但据他所知,《面人》并不是古装电影,角色更是少得可怜,官博简介里,正儿八经拥有戏份的也就那几个人。
不得不说,诈骗和各种play确实把“观影日记”吸引到了,加上他察觉到,粉丝们虽然对《面人》的吐槽声满满,却没有指责这部电影不好看的意思。
“观影日记”前后看了陆煦不少电影了,在他印象中,陆煦没演过质量特别烂的片子,对方属于那种比较有底线的演员,并非什么剧本都接。
影院里的人流把“观影日记”惊讶到了。
据他所知,《面人》成本只有几千万,也没有宏大的场景和特效,受题材所限,这种电影基本上不会吸引数量庞大的观众。
但他亲眼所见的,是电影开场后观影厅内坐满了的场景。
陆煦扮演的角色叫马彦文,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老师。
“观影日记”双眼蓦然亮了。
一开场,陆煦真的把帅哥这个身份抽出去了,马彦文平凡懦弱爱絮叨抱怨,是那种扔进人堆里都辨别不出的人,陆煦确实把这么一个形象展现出来了。
马彦文开局被囚禁,“观影日记”也看出来了,这个片段对应的是把观众骗进来宰的“囚禁捆绑”,谁能否认这不是囚禁捆绑play?这么说一点没错。
在一开始,“观影日记”也有些茫然,因为马彦文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与他的日常,注定了他不会和波澜壮阔的生活产生联系。
抓错人了?
还是像悬疑片那样,马彦文的一切都是伪装,他是某个大阴谋的幕后boss?
“观影日记”知道后续一定会有反转,便按捺住性子,慢慢去看。
前面这部分的剧情并没有什么波折,马彦文虽懦弱平常,但总体来说他是个好人,做了一些好事,只是偶尔不被外界理解,不过“观影日记”觉得,这部分剧情里一定也有玄机,木琅呈现出的画面色彩与他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。
屏幕上,马彦文仍在絮叨仍在抱怨,到这时候,“观影日记”已经完全忘记这个角色是由陆煦扮演的,开始讨厌起这个角色了。
没办法,马彦文看着太不讨喜了。
“他和他口中的自己是同一个人吗?”“观影日记”脑海中渐渐产生了这样的疑惑。
而当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瞬间,屏幕上,剧情终于迎来了转折——
在不知名的神秘声音引诱与操控下,马彦文终于暴露出了真实的自己。
“观影日记”觉得,用语言来形容这段剧情过于贫乏了。
木琅所采用的展现手法是——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进行直接的对比。
两个场景中出现的人和故事都一模一样,回忆里的人甚至露出了一样的笑容与弧度,唯一不同的就是主角的身份变了。
前半部分是马彦文,后半部分是朋友,两人的衣着、姿态、眼神……竟诡异地重叠到了一起,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,无端让人觉得凉意闪过。
马彦文在他的回忆里剥夺了朋友的存在,他将朋友对自己的善意据为己有,而将自己人格中的卑劣、阴暗、嫉妒一股脑地塞给了对方。
他甚至有意无视了朋友的死亡。
明明朋友对他奉献出了最诚挚的友情,并且不要求他一丝回报。
作为影评人,分析电影、分析角色是“观影日记”的长项,此刻《面人》尚未结局,“观影日记”却很清楚,马彦文这个角色身上有太多值得去分析的点。
他是坏人吗?
似乎与大众认知中的坏人有些差距,他能力有限,他做不好许多事情,但这种来自平凡人的、仿佛阴沟里老鼠一般的黑暗,却叫人遍体生寒。
马彦文真的像个面人一般,看似谁都可以搓圆捏扁,却可以在常人看不到的地方换上另一副面孔。
木琅用镜头将这个人的内心展现到极致——前一部分回忆,镜头的中心在马彦文身上,后一部分在朋友身上,可仔细去看的话,会发现两部分场景虽然毫无区别,第二幕却有一股强烈的凝视感。
这份凝视叫人觉得格外不适。
还有一个细节是“观影日记”格外在意的——《面人》自上映到现在,全片近两个小时的时长,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姓名。
他只是朋友,没有名姓,就如同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马彦文的回忆里被抹杀了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