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

    【星火燎原的组建就不提了,这是高中历史的考点。秦历8年时,星火的收益已经可以富养一支百人军队,但大秦户籍管理严格,秦二想要养军只能招募游侠。】
    【秦初时期的游侠基本上不再依附权贵,他们崇尚仁义,喜欢结群却不愿意被限制自由。要招揽他们并训练成精锐,就必须找到一个同时具备“受游侠尊敬”“勇武”“忠诚”三项特质的首领(或者说将军)。】
    【这时候,在星火部搜集的海量情报中,身负“当刑而王”谶语的英布引起了秦二的注意。】
    燎原一营的游侠们已在两年时间内被英布训练成精锐的士卒,在燎原属于秦二这个情报被天幕透露出来后,英布就将他们召集起来。
    在秦二带来的红色朝晖影响下,他们有着迥异于这个世界其他军队的特质。
    指导员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凝聚军心。
    “哈哈哈!看,后世赞吾勇武!忠诚!吾将因军功封王!”
    英布得意洋洋地跟一营的兄弟们大声炫耀。
    为什么不自夸受尊敬,因为英布只能说曾经是受游侠尊敬的——
    关于游侠们是怎么从“不愿意被限制自由”变成令行禁止的军队,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    士卒们纷纷鼓掌,给足首领面子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嬴云曼暗自否认。
    她不是从海量的情报中按特质找出英布。
    而是为了找到英布,刻意引导二营去寻找有这些特质的人。
    毕竟她也就记得黥布当刑而王,在哪刑的、什么时候刑的一概不知。
    没有给出“英布”这个名字,则是因为若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张布李布也行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秦二和始皇帝一样相信谶语?
    张良皱起眉头。
    这不是什么好消息。
    不对——
    秦二不是相信谶语,她是需要一个忠诚的将军。
    【在那个时代,受游侠尊敬的勇武之士几乎不可能效忠一个女童,即便她是大秦的公主。】
    【英布例外。】
    【他年少时有客人给他看相,说他会在受刑之后称王。秦二发现他的时候,他正因为犯法受了黥刑,被关在骊山给秦始皇修陵墓。】
    【在这种时候,大秦的公主将他赎买出来,给予他募军的财力,并告诉他这支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夺权——这个时候,换你是英布,你怎么想?】
    【那客人看相真准?】
    【没错,英布认为这就是天意,他称王的机会来了。为了称王、为了一步登天,他必须效忠秦二,这就满足了第三个特质:忠诚!】
    【去他的一见钟情,这才是真正的秦二啊啊啊!】
    原来不是主动忠诚啊。
    在部下们善意的哄笑中,英布言之凿凿:“忠诚这种事情,怎么能看原因,结果才是最重要的!”
    至于他被秦二算计——
    试问这普天之下,有谁会不愿意被算计为王?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对于秦二,嬴政早就有十分的满意。
    哪怕这个女儿对他并不恭敬。
    ——相比扶苏的恭敬,不恭敬也好。
    “借用谶语不过取巧,无法令人归心。”
    接触得越久,嬴云曼就越了解祖龙,甚至能从这毫无波澜的语气中听出“果然是个小孩,做事不够稳妥”的嫌弃与一丝诡异的……优越?
    “臣受教矣。”
    她当然不会指望一个谶语就能收服英布——英布在刘邦麾下还上演了造反-被杀的戏码,明显不是忠臣人设。
    就算是史书盖章的忠臣,嬴云曼也不会给出五分以上的信任。
    她没那么幼稚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想到其中隐患的智者不少。
    若英布和秦二一样有“反骨”,借秦二之财养独夫之兵,秦二又该如何处置?
    谶语只是刑而为王,可不是“尊秦二则刑而为王”。
    但天幕早就给出英布战功封王的结果,只能感叹天意在秦二:她挑中的英布确实是忠信之士。
    连项羽也在项梁的谆谆教导中知道:绝不能单以谶语用人。
    如今天幕将英布际遇公之于众,天下恐怕会涌现无数“得谶之人”。
    比较特殊的是才能出众的韩信——
    他不仅认为秦二用人毫无问题,还给出极高的评价:君以诚待将,将以忠侍君。
    【老师等一下!我有问题!】
    【我记得秦二是荀派啊!她信性本恶的啊!她怎么会草率地把燎原一营交给初次见面还犯过法的英布?】
    【这位同学问得好——这当然是因为秦二还有后手。】
    【那就是她超前的治军理念:为军队配备指导员。】
    英布疑惑地看向指导员,实在看不出这扛不住他几拳的“文弱”指导员能算什么后手。
    ——文弱只是对比英布本人,指导员和一营同吃同睡同训,绝对是优秀的士兵。
    指导员露出和善的微笑,英布心中恶汗。
    瞬间想起了被“抄写营规”“当众检讨”支配的恐惧。
    一营成员……不,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是士卒的士卒们若有所思。
    指导员的指导卓有成效,他们比“屡教不改”的英布更快想明白天幕在说什么。
    假如英布要背叛燎原,自己是跟随还是阻止?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李斯心中一震:秦二是荀派?
    她崇儒家?
    他师从荀子,但不代表他认同老师的理念。
    纵使知道这个消息,李斯也不敢再因学派之争干涉帝储之选。
    等想起确立以法治国的《秦宪》,他更是无需忧虑。
    是了,老师认为人性本恶需要教化,而他和韩非都是在老师的影响下转向法家。
    故而秦二崇儒却不抑法。
    嬴政罕见地出现了恼怒这种情绪,周身气场似乎瞬间降温几度。
    嬴云曼无奈。
    又不是她让祖龙好为人师再被打脸的——她可是虚心接受指教。
    谁知道论坛紧接着就进行补充,以至于她方才的受教搞得像在反讽?
    扶苏苦笑不已,丝毫没有为云曼也崇尚儒家而喜悦。
    他尊敬孟子,信的是人性本善。
    后果是放任胡亥残虐手足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叔孙通狂喜!
    他正苦于儒家学说没落,结果秦二崇儒!
    不管孟派荀派,既然是儒学传人,便是儒家兴盛的机会。
    “既然尊我儒学,她为女子怎能不‘三从’……”
    “住口!”叔孙通勃然大怒:“你走吧,此后你不再是我的弟子。”
    他怎会教出这样蠢笨的学生!
    儒家内部派系复杂本就内争不断,秦二这种既是君王又是女性的情况,更是引出儒学各派之间激烈的唇枪舌战及拳脚交锋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秦二的理念倾向引发儒法两家轩然大波的同时,兵家也被天幕之说惊动。
    创造绳梯并不能体现出秦二在军事上的才能,但后世盖章“超前”的治军理念却可能引发兵法之大变。
    无论是李信、蒙恬这样正统兵家出身,是韩信这样自学成才,还是项羽这样不学也天赋异禀的将才,都在此刻为之肃然。
    指导员?
    顾名思义,或有指示、指导的意思。
    若是通过指导将领来防止兵变,这与监军何异?
    监军尚且对军队的影响有限,何况秦二此时并非君王,她派遣的监军又凭什么来阻止将领叛变?
    【在同时期的军队能达到令行禁止就已经是精锐之师的时候,指导员在训练之余给将士们扫盲答疑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、复盘每一次的战斗等等。】
    【这使得燎原一营总体军事素养超群,随便一个服役两年以上的士卒都是百夫长起步的水准。】
    【假如士兵或他的家属遇到困难,指导员要负责解决或上报燎原甚至联合星火一起处理。】
    【燎原部五营更是专门负责阵亡士卒家属的抚恤与后续照顾,如果出现鳏寡孤独——还有养济院兜底。】
    【这个时期的指导员也都是养济院出身。】
    【在这种情况下,就算英布想不开非要叛变,这些兵也只会是阻力而不会成为他的助力。】
    【咦,怎么感觉和政尉很像?】
    【现行军制就是秦二理念的改进,当然像了。】
    燎原一营的士卒虽说此前只当自己是“门客”,但在保护星火商队的时候与匪徒作战的频率并不低,战死的同袍二十又三。
    这23人的姓名都刻在竹简上,他们的家属得到了燎原的照顾。
    现在的百人是不断招募新人的结果,且优先招收遗属。
    指导员还经常带他们去遗属家做些修葺房屋之类的事情。
    另外,前任指导员的姓名也在那份竹简上。
    英布这才反应过来,为何秦二要求他招揽的游侠必须有家属居住在咸阳。
    “我怎么会想不开?吾是要军功封王的大丈夫!”
    语气依旧得意。
    虽然他不能叛变,但他基本也不用担心部下会叛变啊!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秦朝的军制为耕战结合,所有适龄男子都是待役者。
    “服役两年就能成为百夫长?”
    尚武大秦无数百姓翘首以盼秦二世发起战争!
    文化水平太低,以至于他们还无法理解“有当百夫长的水准”和“成为百夫长”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。
    其他地方只能被动等待秦二的征召,但咸阳——
    人们找不到燎原一营,也不知道星火部藏在何处。
    但养济院可太明显了!
    养济院院长无师自通了“我的沉默震耳欲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