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

    这日没有朝会,江见月晚醒了半个时辰。观滴漏,将将卯时。
    殿中上月开始就烧起了地龙。且这处是椒房殿,墙壁上粉刷着厚厚的花椒树花朵粉末,芬芳又保暖。
    她揉着太阳穴,从榻上坐起,锦被从身上滑下去半截,倒也不觉得冷。只是整个人浑噩得厉害,头脑酸胀,胃里也不甚舒服。
    垂眸看见榻边案几上放着那樽雕镂四神温酒器,轻嗅屋中还弥散着淡淡的药味,和花椒的辛香来回冲击。
    记忆慢慢回笼。
    昨夜饮了酒, 传了太医, 唤了师父……
    师父。
    江见月环顾西周,也没惊动人, 只下榻寻去。
    帝王寝殿深阔,她住在最里间。
    里间左边是书案,右边立着一架屏风,是她更衣所用。这左右两处都有暖榻,供她偶尔小憩。
    所以, 她想师父是否歇在这处了。
    但是都没有。
    于是她推开一重门。
    廊下守夜的阿灿一下便醒了,见江见月赤足披发,小衣搭身,连件披风都没披,不由大惊,“陛下何事出来,唤婢子便好。”边说边拥她入内殿,又急着让小宫女拿衣裳。
    江见月没有应声, 退了两步站定,拂开她,重新奔出去。
    内殿太隐蔽,师父不好歇在里头。
    那穿过这守夜长廊,还有一处可歇息的地方。她平日午后歇晌的殿阁,那处总不要紧。
    前两回师父过来,她还晃着小腿在榻上哼曲子、背诗词。
    但是,这处也没有师父。
    她看着空荡荡的卧榻。
    如此就剩一处了,便是最外头要走出殿门的偏殿东暖阁。
    有时夷安会歇在那处,楚王妃和梁王妃也宿过一回。都是宗亲得殊荣所住的地方,在自己的寝宫内,但又同自己不在一殿,既近又远的地方,他总在了吧。
    江见月跑来外殿,在门边打了个哆嗦。
    天还是黑的。
    朔风呼啸,漫天飞雪,大地白茫茫一片。
    她的长发一下就被吹乱,发间落了雪花。
    但她没有停留,跑过去推开了东暖阁的门。
    屋内没有留灯,没有烧地龙,没有他的影踪。
    其实还可以再找一找的,椒房殿有六处暖阁,三处偏殿,两处温泉台。亦或者他没有宿在这殿中,毕竟是她的寝宫。
    他可能歇在昭阳殿,飞翔殿,兰林殿,再不济在宣室殿……
    但她没有再去找。
    她已经确定,昨夜他没有来。
    因为一路走来,从内到外,她都没有闻到雪中春信的味道。
    那股梅开千朵,带着湿冷雪意的清香,淡而弥久。但凡他来过,哪怕是来了又走,一夜的时辰,这股香味是散不开的。
    即便他来时匆忙,来不及配香囊,系香袋。但他所有的衣袍,都熏了这种香。
    阿灿带着宫人追上来,给她囫囵套了双鞋,然后裹上雀裘拥了回去。她们给她换衣,泡足,让她喝了一大碗姜汤驱寒,然后把她塞入被衾中。
    她卷起被子往里翻了个身。
    阿灿说,“陛下,你现在退烧了。身子还有哪里不适?”
    “头还晕不晕?”
    “胃里还疼不疼?”
    “今个没早朝,你要不多眠一会?婢子让太医令晚些来给您请脉。”
    “陛下——”半晌,阿灿又唤了一句,低声道,“您可是在寻苏相?”
    江见月翻过身来,两眼望着帐顶,“宫门下钥了,你们也出不去,所以没去请,对不对?”
    “陆青去了,持着咱们椒房殿的手令出去的。”阿灿回想昨夜的折腾,一遍遍喊要师父,哪有不去请。
    她往卧榻前站了站,给她将被角掖好。
    但是苏相没有来。
    按陆青的说法,苏彦原本都已经穿戴齐整,缰绳都握在手中了,却在临上马的一刻回了屋子,只说让太医令用心照顾。他翌日再来请安。
    风雪肆虐天,他弃马车而骑马,可见是万分心急的。但却又不来,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。
    缓缓说与主子听了。
    卧榻上的少女并不言语。
    她看着帐顶大朵大朵盛放的并蹄莲,簇拥着中间的鸳鸯戏水图,感觉很是刺眼。
    倒也不怪宫人。
    这椒房殿历来都是皇后虽居宫殿,所谓椒房盛宠,自然该绣这样的图案。
    前郢的殿宇至今数百年了,也难怪他们一下子适应不过来。
    她很体贴地给办事的诸人寻理由。
    有说“天子一怒,伏尸百万”,她拢在被衾中的手攥着被褥,一点裂帛的声响,指尖透过布帛掐入掌心。
    痛意和阿灿的话,让她慢慢冷静下来。
    她道,“明日让他们换了这帘幔帐子,换些素净的。”
    阿灿愣了愣,须臾反应过来,连声道好。
    江见月往外侧翻过,总算给了她一个眼神,“半夜大雪,辛苦陆青了。”
    想了想又道,“师父不来是对,朕也没事,来回闹一出说不定还让他着凉了。”
    她这样想念师父,是为何来着?
    往前推去。
    是昨日在未央宫前殿里,师父带头捐供,惹了世家众怒。她想保护他,抱抱他,不许人欺他伤他。
    再者,他欲来未来,是因为怕误她为君的名声,怕御史台言官的口诛笔伐,怕她不安稳。
    这会要是为他不来而恼了,岂不是适得其反,莫名其妙!
    就如师父教导她,要克制,仁爱,要悲悯世人。
    她又看了眼帘帐,所以事出有因,不能罚她们。
    尽管,她是生气的。
    她轻轻揉着掌心破皮处,但是止不住疼,便索性又掐了起来。
    她有些困,却又很想寻人说说话。
    于是笑了笑,往后挪过些身子,示意阿灿坐下来,细声细语道,“姑姑,你陪我说说话。”
    弃了“朕”字,阿灿便愈发怜惜眼前的孩子,点头坐下来。
    静默了好一会。
    江见月道,“姑姑,可是前头子檀师兄生病,那样远师父也去的。他连夜赶去。”
    “婢子听您说过,那不是苏校尉病得快不行了吗?”阿灿慈爱地给她将鬓边碎发别在耳后。
    “可是,他有阿母,有舅父,有外祖,那样多的亲人,他们都在。师父晨起也能行。”
    “那苏相不也是他亲人吗?真论起来,除了他阿母,舅父外祖,都亲不过叔父,他们乃同宗血亲。”阿灿一边解释,一边往被中塞了个手炉。
    小姑娘体虚,被窝总是睡不热的。纵是这殿中暖如春日,她还是手足冰凉。
    阿灿不知道她手心的皮被抠破了,便也不知这样给她手里塞一个暖炉,没让她取到多少暖,反让她一阵阵刺痛。
    但是江见月自己都没当回事,没吭声。
    “陛下如何论起这档子事来了?”放好手炉,阿灿问道。
    “随便说说!”少女摇摇头,手抓在暖炉上,闭起了眼睛。
    这个世上,血亲未必及师友。
    但是师友的情分,多来也抵不过血亲。
    她很想要一个,真正属于自己的血亲。
    *
    这日,她又睡了一觉,梦里都是师父。
    醒来时,师父已经在了。
    因为即将辰时。
    纵是没有早朝,也到了中央官署、各办公府衙上值的时辰。
    君上有疾,丞相代百官于上值时辰内,入宫请安问疾,是他职责所在。
    “陛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您原也清楚自个身体的,若非专制的药酒和果酒,旁的酒水您都用不了!”苏彦这会见到人,一颗心才彻底放下来。但又总觉得一夜过去,人似是瘦了一圈,心中不免痛怒, “好好的,何故酒?”
    “好好的,就不能饮酒吗?”
    “好好的,师父还给朕送温酒器呢!”
    江见月病去养了精神,原本已经复了清醒。然见苏彦上来就训斥自己,哪怕他说的有理,她也气恼!
    如此不阴不阳地回他。
    话落,便喘着气。
    不知何时起,苏彦见不得她面容苍白,也受不住她气息不足。
    一下便软了声息,“臣并非斥责陛下,实乃龙体重要。”
    君君臣臣,江见月不想听,扭头哼了声。
    “陛下!”苏彦低眉寻她眸光,不得应声,环顾四下道,“皎皎。”
    “嗯。”少女声音微不可闻。
    但总算也闻见了。
    于是,苏彦便继续道,“皎皎,我们昨日好不容易才打了一场胜仗。从诸门手中聚起一笔银子丰盈国库。纵是高位如你我,这也是极其得罪人的事。若这个节骨眼上,我深夜入你寝宫,你被言官直谏,史官载册,我被御史台弹劾,可能之前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。退一步讲,即便不影响捐供一事,来日路也是徒增艰难。你只是微恙,有整个太医署,师父实在无需走这趟!”
    在节骨眼才不来。
    只是微恙方不来。
    少女乌黑的眼珠转过一圈,远山黛轻挑,从席案站起,居高临下看清贵温润的男人。
    他一贯身姿挺拔,即便哄她半弯着腰这会片刻间随她的起身也重新端正了姿仪。
    背如翠竹笔直,颈似白鹤秀颀,仰头间眉目如画,只眸光如水带着一点疑惑。
    疑惑她骤然地起身。
    疑惑她骤然地将他拥入怀抱。
    隔夜的药苦,少女的馨甜,在一瞬间铺天盖地而来,将他包裹。
    “皎皎知道师父不易,所以初时想要师父来,只是想抱一抱师父。”她还没有完全长开,站着抱跽坐的人,正好将他头颅护在胸膛稍低处,于是俯下一点身,寻了个更好的位置。
    他的面庞贴在她胸口,她的下颌抵在他鬓角。
    鱼水相拥,耳鬓厮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