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
苏彦从苏恪处回屋的时候是廿八晚间。
他在屋中看见用剩下的膳食,整齐地放在桌案,尤似等人归来食用;看见被褥被叠起,是就寝起来后规整的模样;还看见席案角上勾着一块碎步,是她今日身上穿的那件男装花样;甚至他还寻到了旁的的东西,但是唯独没有见到她……
从李肃口中得了话,都未曾向胞姐告别,便驾马下山。
结果山中大雪,朔风将他吹得清醒些。
如此风雪, 必困山间,徒费时辰。
他退回半山,盼着前头前往大本营召集人手的传令兵能带人迎上她。
李肃跪在地上壮着胆子道, “大人,或许您过虑了。毕竟陛下往来这处不过两日一夜,无人知她踪迹。”
他拢在袖中的手,指尖捏着一物,拢入掌心,“但愿。”
但,天不遂人愿。
风雪愈大,雪鹄不渡,传信无音。
鹅毛大雪在廿九的晚间方歇, 朔风亦止。
李肃连夜带人清理山路,他在雪霁之后的两个时辰出发。
彼时见他房中灯未息。
桓四姑娘洗手作羹汤,正熬煮一锅羊肉汤饼,肉烂汤浓送到他处时,他正好离开, 留她一个背影。
“苏相,桓四姑娘来送行, 可要稍缓片刻。”传话的是返身回去拿东西的抱石。
却压根没得回应,只有步履匆匆的身影。
桓四姑娘。
苏彦脑海中念过这个名号,原该转眼挥散,这厢却来回流转。待到渭河畔,这四字便彻彻底底刻在他脑子里。
一昼夜大雪,渭河桥上冰雪又覆一层,已经洗刷掩盖了之前的血迹和杀戮。苏彦行径此地时又是凌晨夜、视线极差之时,原该无所察觉。
但是马是一种嗅觉极其灵敏的动物,才临近桥头,便扬蹄喷鼻示警。
于是,随从手中照明的火把四下探视,发现了残留的血迹,冰霜下封印的尸体……
苏彦有一个瞬间,气血上涌。
眼前全是少年女帝的模样,她五岁时的模样。
扬鞭策马奔皇城,转眼便消散在夜色里……
*
是马蹄疾奔的声响,是越来越清晰的面容。
剑眉,星目,唇珠,还有雪中春行的味道,随着渭河的逐渐后退,他便离她越来越近,近到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他,近到呼吸间全是他的雪意梅香。
可是,她伸出手,人便散了。
他没有入宫,一直都在他的丞相府中。
丞相府后院的轩榭里,地龙烧得暖洋洋的,青年丞相跽坐席上,正在教一个孩童写字。
除夕夜,他教她写“春风送屠苏,新桃换旧符”。
旁边还设一案,一位妇人正在烹茶。
茶烟袅袅,看不清她面庞,但能看见她舀茶晾清,送到他面前,唤他“郎君!”
他含笑接过茶水,却闻孩子的声音又响起,“阿母,我也渴了。”
“阿翁的给你。”他将茶水喂给孩童。
“那郎君喝妾的。”妇人揽袖喂他。
眉目婉转,郎情妾意。
屋中来了小黄门,打破这温馨场面,伏地道,“丞相,陛下病了,宣您入宫。”
他搁下茶盏,眉宇间已经有些不耐,“臣亦抱恙,恐病染君上,且不去了,望太医好生照顾。”
半个时辰后,内廷的大长秋来了,还未开口,便闻他道,“劳大长秋回去告诉陛下,臣亦有家室妻儿,除夕团圆日,总没有空置她们的道理。”
大长秋问,“那丞相昔日之话便不算数了?您自个说的,往后年年守岁日,绝不会留陛下一人。”
“她如今富有四海,臣奴环绕,不是一人。”青年丞相微顿,“若陛下执意认为唯臣所伴,方不算一人,那便当昔日话戏言尔,当臣失信背诺,忘了吧。”
翌日,内廷传来旨意,邀丞相妻儿赴宴,来的却只有丞相一人。
女帝道,“朕款待的不是丞相。”
丞相道,“臣来也是一样的。”
君臣二人共膳,膳毕,丞相请辞。
临去前,他道,“陛下,请莫碰她们。”
面色如常,话也平静,礼貌而疏离。
以往很多年,他不是这样和她说话的,他也不是这样待她的。
何时起的,从他成婚,生子,开始的。
他有了和他相濡以沫的人,有了和他血脉相连的人。
她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……
“陛下!”
“陛下!”
江见月又一次在梦中被唤醒。
阿灿过来给她披衣,持着巾怕擦去她满头薄汗。
齐若给她搭脉。
方桐摊开一卷银针考虑是否要加一次针灸。
“您可是又做梦了?”阿灿急道,“这两日间,高烧反反复复,脾胃也不好用不进膳食,到底如何是好?”
自圣懿仁皇后去世,阿灿照顾她至今已有五年。这是第三回 见到她这般,高烧反复,胃中绞痛,还伴着梦魇。
第一回 ,是刚刚搬出宫建立公主府孤弱无依的时候。
第二回 ,是去岁先帝去世,她在灵前被宣平侯怀疑弑父。
“那不若就养着吧。”方桐接过话来,“陛下左腿崴了,又从马上跌下,虽无大碍,但也肿胀,若是晚间除夕宫宴出去一趟,总是要走路的,还得这会再针灸一回。这针灸非必要还是少用的好,很是疼痛,多费心力。且出去的话,又是风又是雪的,徒增风寒。”
齐若明默了片刻,松开她手腕,有些无奈道,“倒不是外头风雪之故。陛下是旧疾发作了,药先不断,且用着。”
“陛下,昨个臣便与您说了,药石只是辅助,你还需自控。”
江见月点了点头,观滴漏即将未时,如此再过一个时辰便是申时。
申时三刻,是除夕宫宴开始的时辰。
“方太医给朕针灸吧,姑姑去传衣丞,给朕被冕冠。”
“这,不是说了不赴宫宴的吗?左右让太后掌宴便可。”阿灿劝道。
江见月笑笑,“朕窝在这处,不见旁人,不理他事,朕便要困死自己了。齐太医都说了,朕需自控。”
她每次发病,都是因为心神不宁,遭受惊惧忧患所致。
这会亦是如此。
渭河畔的刺杀,直接刺激出了她在杜陵邑隐忍的愤怒和恐慌。
她从确定心意的那一刻起,便不曾想过苏彦会拒绝她,只一心觉得他们就该在一起。以至于遭受拒绝和呵斥后,她才那样委屈,至今日做出那样的梦。
一想起梦中场景,她自是止不住发抖。
他会有妻子,有血脉,会不再将她捧在手心,不再特殊待她,不再理她。他们的情分抵不过他的骨肉至亲。
躺在这方寸之间,温软卧榻上,除了让自己更可怜更虚弱,没有任何意义。
再者,也不单单所谓情故。
这一趟杜陵邑之行,虽受打击,但也引出了第一波不服她欲要她命的人,也算价值所在。
悲伤就该点到为止。
她合眼忍过方桐针灸的疼痛,须臾长吁一口气。
然后起身传宫人戴冠更衣。
十二冕旒冠,十二章纹朱衣玄裳,洁袜赤舄,左垂白玉双佩,右悬鹿玉剑。
她看着铜镜中的自己,又想起苏彦的话。
——你甚至都没有任性的资格。
的确,所行皆要在规矩内,所行皆有时。
悲伤,也是有时限的。
她抬手抚上冰冷镜面,抚摸着镜中的少年,看她微微展颜,笑意爬上眼角,却达不到大眼底。
是帝王合适的神情。
“这样,对吗?”她轻轻问道,“师父,满意否?”
*
未央宫前殿中,銮驾高升,臣奴呼万岁。
宗亲在左,百官在右。
这日宫宴上,宗亲之守的楚王章继因迎接捐供银子离京,百官之首的苏彦因探望胞姐告假,两人都不在。
年轻的官员里,苏瑜告了病假,陈珈告了事假,瞩目的就剩了一个夷安长公主。
是故,这宴觥筹交错间便少了些许热烈。
唯有陈章多次望向自己的太后女儿,似有事催促她,然陈婉只头一回同他目光相接后,便未再迎他,垂眸默默饮着酒水。徒留陈章叹气不已。
未几赵励对着御座上的少女拱手道,“陛下,臣早年行军有伤,值此寒冬复发,可否容臣先行离席。”
这话一出,殿中诸人都静了一瞬。
能入未央宫前殿参加除夕宫宴的,都是四百秩及以上的官员,乃殊荣也。名单旨意早早传达,若是特殊情况不能赴宴者,也该在廿七之时提出,譬如久病的廷尉便提早告假,以此安排旁人替补,以示君恩。而即便中途离席,也该在三巡酒之后。
这会第一轮尚未结束,赵励便这般提出,明显是有意拂君主颜面。在他后头数排的赵谨眉宇折川,只觉他这叔父早晚要赔上整个薛氏一族。
不想少年君主不仅未生气,还含笑道,“原是朕考虑不周,靖北侯征战多年,劳苦功高,是该多歇息。准奏!”
又赐除夕菜品三道,着黄门一道送入靖北侯府。
如此,便如朝会告假,没一会,陆陆续续又有数位官员一次请辞。
女帝一一恩准。
酒过三巡时,没人再请辞。
歌舞笙箫里,少年女帝举杯与诸臣共饮,后单独敬酒于赵谨。
她面容上有隐约的笑意,开口却是家常,“今朕见如此众人聚一堂共度除夕,原是盛宴欢娱时,奈何丞相不在,朕颇有遗憾。诸卿皆知,朕自小受教于丞相身边,得丞相教授文武,一路栽培至此,情意自然深些。然见赵主簿,乐又重来。”
“当年年少,在丞相的抱素楼中,也曾两度与师叔共度除夕。”她持起金樽敬向赵谨,“朕从未忘记旧年时光,今此良辰,敬四师叔。”
他在屋中看见用剩下的膳食,整齐地放在桌案,尤似等人归来食用;看见被褥被叠起,是就寝起来后规整的模样;还看见席案角上勾着一块碎步,是她今日身上穿的那件男装花样;甚至他还寻到了旁的的东西,但是唯独没有见到她……
从李肃口中得了话,都未曾向胞姐告别,便驾马下山。
结果山中大雪,朔风将他吹得清醒些。
如此风雪, 必困山间,徒费时辰。
他退回半山,盼着前头前往大本营召集人手的传令兵能带人迎上她。
李肃跪在地上壮着胆子道, “大人,或许您过虑了。毕竟陛下往来这处不过两日一夜,无人知她踪迹。”
他拢在袖中的手,指尖捏着一物,拢入掌心,“但愿。”
但,天不遂人愿。
风雪愈大,雪鹄不渡,传信无音。
鹅毛大雪在廿九的晚间方歇, 朔风亦止。
李肃连夜带人清理山路,他在雪霁之后的两个时辰出发。
彼时见他房中灯未息。
桓四姑娘洗手作羹汤,正熬煮一锅羊肉汤饼,肉烂汤浓送到他处时,他正好离开, 留她一个背影。
“苏相,桓四姑娘来送行, 可要稍缓片刻。”传话的是返身回去拿东西的抱石。
却压根没得回应,只有步履匆匆的身影。
桓四姑娘。
苏彦脑海中念过这个名号,原该转眼挥散,这厢却来回流转。待到渭河畔,这四字便彻彻底底刻在他脑子里。
一昼夜大雪,渭河桥上冰雪又覆一层,已经洗刷掩盖了之前的血迹和杀戮。苏彦行径此地时又是凌晨夜、视线极差之时,原该无所察觉。
但是马是一种嗅觉极其灵敏的动物,才临近桥头,便扬蹄喷鼻示警。
于是,随从手中照明的火把四下探视,发现了残留的血迹,冰霜下封印的尸体……
苏彦有一个瞬间,气血上涌。
眼前全是少年女帝的模样,她五岁时的模样。
扬鞭策马奔皇城,转眼便消散在夜色里……
*
是马蹄疾奔的声响,是越来越清晰的面容。
剑眉,星目,唇珠,还有雪中春行的味道,随着渭河的逐渐后退,他便离她越来越近,近到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他,近到呼吸间全是他的雪意梅香。
可是,她伸出手,人便散了。
他没有入宫,一直都在他的丞相府中。
丞相府后院的轩榭里,地龙烧得暖洋洋的,青年丞相跽坐席上,正在教一个孩童写字。
除夕夜,他教她写“春风送屠苏,新桃换旧符”。
旁边还设一案,一位妇人正在烹茶。
茶烟袅袅,看不清她面庞,但能看见她舀茶晾清,送到他面前,唤他“郎君!”
他含笑接过茶水,却闻孩子的声音又响起,“阿母,我也渴了。”
“阿翁的给你。”他将茶水喂给孩童。
“那郎君喝妾的。”妇人揽袖喂他。
眉目婉转,郎情妾意。
屋中来了小黄门,打破这温馨场面,伏地道,“丞相,陛下病了,宣您入宫。”
他搁下茶盏,眉宇间已经有些不耐,“臣亦抱恙,恐病染君上,且不去了,望太医好生照顾。”
半个时辰后,内廷的大长秋来了,还未开口,便闻他道,“劳大长秋回去告诉陛下,臣亦有家室妻儿,除夕团圆日,总没有空置她们的道理。”
大长秋问,“那丞相昔日之话便不算数了?您自个说的,往后年年守岁日,绝不会留陛下一人。”
“她如今富有四海,臣奴环绕,不是一人。”青年丞相微顿,“若陛下执意认为唯臣所伴,方不算一人,那便当昔日话戏言尔,当臣失信背诺,忘了吧。”
翌日,内廷传来旨意,邀丞相妻儿赴宴,来的却只有丞相一人。
女帝道,“朕款待的不是丞相。”
丞相道,“臣来也是一样的。”
君臣二人共膳,膳毕,丞相请辞。
临去前,他道,“陛下,请莫碰她们。”
面色如常,话也平静,礼貌而疏离。
以往很多年,他不是这样和她说话的,他也不是这样待她的。
何时起的,从他成婚,生子,开始的。
他有了和他相濡以沫的人,有了和他血脉相连的人。
她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……
“陛下!”
“陛下!”
江见月又一次在梦中被唤醒。
阿灿过来给她披衣,持着巾怕擦去她满头薄汗。
齐若给她搭脉。
方桐摊开一卷银针考虑是否要加一次针灸。
“您可是又做梦了?”阿灿急道,“这两日间,高烧反反复复,脾胃也不好用不进膳食,到底如何是好?”
自圣懿仁皇后去世,阿灿照顾她至今已有五年。这是第三回 见到她这般,高烧反复,胃中绞痛,还伴着梦魇。
第一回 ,是刚刚搬出宫建立公主府孤弱无依的时候。
第二回 ,是去岁先帝去世,她在灵前被宣平侯怀疑弑父。
“那不若就养着吧。”方桐接过话来,“陛下左腿崴了,又从马上跌下,虽无大碍,但也肿胀,若是晚间除夕宫宴出去一趟,总是要走路的,还得这会再针灸一回。这针灸非必要还是少用的好,很是疼痛,多费心力。且出去的话,又是风又是雪的,徒增风寒。”
齐若明默了片刻,松开她手腕,有些无奈道,“倒不是外头风雪之故。陛下是旧疾发作了,药先不断,且用着。”
“陛下,昨个臣便与您说了,药石只是辅助,你还需自控。”
江见月点了点头,观滴漏即将未时,如此再过一个时辰便是申时。
申时三刻,是除夕宫宴开始的时辰。
“方太医给朕针灸吧,姑姑去传衣丞,给朕被冕冠。”
“这,不是说了不赴宫宴的吗?左右让太后掌宴便可。”阿灿劝道。
江见月笑笑,“朕窝在这处,不见旁人,不理他事,朕便要困死自己了。齐太医都说了,朕需自控。”
她每次发病,都是因为心神不宁,遭受惊惧忧患所致。
这会亦是如此。
渭河畔的刺杀,直接刺激出了她在杜陵邑隐忍的愤怒和恐慌。
她从确定心意的那一刻起,便不曾想过苏彦会拒绝她,只一心觉得他们就该在一起。以至于遭受拒绝和呵斥后,她才那样委屈,至今日做出那样的梦。
一想起梦中场景,她自是止不住发抖。
他会有妻子,有血脉,会不再将她捧在手心,不再特殊待她,不再理她。他们的情分抵不过他的骨肉至亲。
躺在这方寸之间,温软卧榻上,除了让自己更可怜更虚弱,没有任何意义。
再者,也不单单所谓情故。
这一趟杜陵邑之行,虽受打击,但也引出了第一波不服她欲要她命的人,也算价值所在。
悲伤就该点到为止。
她合眼忍过方桐针灸的疼痛,须臾长吁一口气。
然后起身传宫人戴冠更衣。
十二冕旒冠,十二章纹朱衣玄裳,洁袜赤舄,左垂白玉双佩,右悬鹿玉剑。
她看着铜镜中的自己,又想起苏彦的话。
——你甚至都没有任性的资格。
的确,所行皆要在规矩内,所行皆有时。
悲伤,也是有时限的。
她抬手抚上冰冷镜面,抚摸着镜中的少年,看她微微展颜,笑意爬上眼角,却达不到大眼底。
是帝王合适的神情。
“这样,对吗?”她轻轻问道,“师父,满意否?”
*
未央宫前殿中,銮驾高升,臣奴呼万岁。
宗亲在左,百官在右。
这日宫宴上,宗亲之守的楚王章继因迎接捐供银子离京,百官之首的苏彦因探望胞姐告假,两人都不在。
年轻的官员里,苏瑜告了病假,陈珈告了事假,瞩目的就剩了一个夷安长公主。
是故,这宴觥筹交错间便少了些许热烈。
唯有陈章多次望向自己的太后女儿,似有事催促她,然陈婉只头一回同他目光相接后,便未再迎他,垂眸默默饮着酒水。徒留陈章叹气不已。
未几赵励对着御座上的少女拱手道,“陛下,臣早年行军有伤,值此寒冬复发,可否容臣先行离席。”
这话一出,殿中诸人都静了一瞬。
能入未央宫前殿参加除夕宫宴的,都是四百秩及以上的官员,乃殊荣也。名单旨意早早传达,若是特殊情况不能赴宴者,也该在廿七之时提出,譬如久病的廷尉便提早告假,以此安排旁人替补,以示君恩。而即便中途离席,也该在三巡酒之后。
这会第一轮尚未结束,赵励便这般提出,明显是有意拂君主颜面。在他后头数排的赵谨眉宇折川,只觉他这叔父早晚要赔上整个薛氏一族。
不想少年君主不仅未生气,还含笑道,“原是朕考虑不周,靖北侯征战多年,劳苦功高,是该多歇息。准奏!”
又赐除夕菜品三道,着黄门一道送入靖北侯府。
如此,便如朝会告假,没一会,陆陆续续又有数位官员一次请辞。
女帝一一恩准。
酒过三巡时,没人再请辞。
歌舞笙箫里,少年女帝举杯与诸臣共饮,后单独敬酒于赵谨。
她面容上有隐约的笑意,开口却是家常,“今朕见如此众人聚一堂共度除夕,原是盛宴欢娱时,奈何丞相不在,朕颇有遗憾。诸卿皆知,朕自小受教于丞相身边,得丞相教授文武,一路栽培至此,情意自然深些。然见赵主簿,乐又重来。”
“当年年少,在丞相的抱素楼中,也曾两度与师叔共度除夕。”她持起金樽敬向赵谨,“朕从未忘记旧年时光,今此良辰,敬四师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