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
半个月时间, 寿芝园又恢复了第一次见时的幽静雅致。她来寿芝园不算多,但也不算少,前院几个眼熟的仆人们换了不少,尤其是守门的那三个, 她现在是一个也不认识。
那个小厮带她去了内外院交接的小花园。
“夫人在沁昭榭等您。”小厮一边引路, 一边笑说着。
江芸芸目不斜视点头应下。
沁昭榭是一座水榭, 位于荷花池正中的位置, 如今是冬季,湖面上只剩下零星的荷叶, 不甚青翠的浮在水面上, 还有一根根枯黄的荷花梗脆生生立着,在风中颤颤巍巍的晃着,偶有几根上还有几个干瘪的莲蓬。
江芸芸踏上木桥, 许是有轻微的动静, 两侧原本懒懒散散趴在水里的锦鲤, 开始摇着尾巴齐刷刷穿过木桥, 好似一朵红云从水中轻轻飘了过去, 只这一瞬间, 桥面下的鲤鱼好像都动了起来,一片片红云在歪歪扭扭的桥下飘过。
秦岁东换了身浅色的衣服, 也没有佩戴多余的首饰,甚至是素面朝天。她端端正正坐在石凳上,察觉到江芸芸踏上桥面, 也只是一开始轻轻看了一眼,随后便收回视线, 开始煮茶。
正中的小茶炉冒出袅袅茶雾, 很快就模糊了她的面容。
江芸芸站在亭外行礼问安。
“进来吧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 “你于我们林家有大恩,以后来这里就当来自己家一样,不必拘束。”
江芸芸笑眯眯说道:“那都是王知府心善,不忍心你们林家好好的生意被小人破坏了,我当时路见不平,却是他拔刀相助的。”
秦岁东自朦胧水汽中斜了她一眼:“坐吧,今日虽说有太阳,但也不算热,怎么穿得这么少?”
江芸芸坐了下来,和气说道:“走走就热了,感觉也不是很冷。”
“果然是小少年,火气足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亲自给她倒了一盏茶,递了过去,“快尝尝,我新收的茶。”
一侧的小丫鬟机灵地把一个小小的金丝兽首暖炉,移到芸芸腿边。
“我这茶虽不是现在流行的龙井,但在宋朝却也叫龙团凤饼,市面上叫它北苑茶,来自武夷山,小解元喝过吗?”秦岁东笑问道。
江芸芸想了想:“我记得皇甫冉送给陆羽的采茶诗中所言——远远上层崖,布叶春风暖,盈筐白日斜,说的可是这茶?”
秦岁东笑着点头:“思羲总说你天文地理,无一不知,饱读诗书,现在看来确实如此。”
江芸芸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笑,嘴角的梨涡一闪一闪的。
秦岁东手指搭在茶盏上,白玉茶盏杯壁明明被滚烫茶水热着,入手却又不会烫手。
“你让思羲问我的事情,我仔细想了想。”她也不绕弯子,直接说道,“也为你打听了一番。”
江芸芸瞬间炯炯有神地看着她:“真是麻烦您了。”
“你娘是妾侍,且你家中的情况,要是让她出门交际,搭建人脉,又甚至是做生意这都不现实。”秦岁东也不绕弯子,直接说道。
江芸芸瞳仁立刻暗淡下来,神色犹豫。
“你还小,可能不懂我们这些女子的处境。”秦岁东声音微微放柔,“越是大户人家的女子,越是受到限制,我们享受着普通人一辈子都难得得到的富贵,那就要受到寻常人痛苦百倍的禁锢。”
江芸芸神色微动,神色悲戚。
秦岁东见状,眸光闪烁,沉默片刻后继续说道:“若是女儿家,还未出嫁,在家中还算是明珠,节日出门还能痛快些,若是嫁人了,倘若成了夫人,本就有当家之责,处理好家中琐事也是能出门逛逛,不必受太多约束,若是不幸成了妾侍,但家中关系良好,便是女眷们结伴出门也是常有的事情。”
江芸芸安安静静地听着,不言不语,不动声色。
微光落在她白皙的脸上,整个人好似一块玉一般在发光。
她听着这些话,既没有不耐,也没有露出同情,只是认认真真地听着,想把所有的关系都整整齐齐理起来,只有足够情绪稳定,才能从层层枷锁中找到突破口。
秦岁东看着她,微微有些失神,但很快又说道:“你娘是妾侍,和大夫人关系也一般,若是出门只怕要进过层层刁难,我能请她出来一次,却不能次次请她出来,所以你想要他自己立起来……”
她顿了顿,还是坚持说道:“有些难。”
江芸芸眉心微微皱起,指甲盖在茶盏上轻轻一点:“那就没有办法了吗?”
若是没有办法,那等她离开后,周笙和江渝和砧板上的鱼肉有何区别,还不是任由江如琅和曹蓁揉捏。
可她不能一直呆在这里,甚至哪怕她以后做官了,也不能带这两人离开江家。
为她们找一个护身符是最合适的办法。
可现在这个办法好像出师不利,竟然没有可行性。
她再一次对古代的女子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,便是已经在层层高压下,但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规矩,把这些女人又一次分成三六九等。
她娘,周笙,不幸成为了最下等的那一层。
江芸芸神色凝重,有一瞬间,心底闪过一丝厌恶烦躁,想把拦着周笙的那堵墙给敲碎。
她还未到三十岁!
秦岁东见她一声不吭,随后笑了笑,把手中的茶盏握在手心,低声说道:“那自然也是其他的办法。”
江芸芸原本已经沮丧的心,立刻又活跃起来了:“怎么说?”
“就在我刚才说的那些话里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“若是妾侍不行,那女儿家总是可以的吧?”
江芸芸一怔,随后惊讶说道:“你是说江渝?”
秦岁东点头。
江芸芸有些犹豫:“她才七岁,而且性格也活泼。”
“她就是还在吃奶,那也是未出嫁的金贵女儿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“她若是性格沉稳,那自然是极好的,可以和你相互扶持,也能在以后照拂娘亲,但若是跳脱也不碍事,因为她背后有你。”
秦岁东笑意加深:“只要你能顺顺利利考上会试,进了殿试,更或是拿了状元,你的妹妹便是一直天真,那也是无人敢对她不敬的。”
江芸芸沉默片刻,突然了然她的潜台词。
周笙和江渝想做什么,以后过得如何,都不能取决于自己,而是看他。
——男丁江芸。
江芸芸垂眸,看着茶盏中的清澈茶水。
“太祖初立,国即下令,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,栽桑、麻、棉各半亩,十亩以上倍之。”秦岁东说道,“你也去过南京也该知道,南京有官府专门管理的染织所,也就是南京织染所,我们一般称之为南局,其中还有一个北局,是北京织染所,这个在京城。”
江芸芸安静听着,也不打断她的话。
“朝廷重视农桑,官吏躬行化民,桑棉麻的种植,尤其是在江南已经非常多了,纺织业蓬勃发展,你不曾去过其他地方,大概感受不到,若是论料子,论款式,江南在整个大明也都是翘楚的,其中又以苏州南京为首。”秦岁东信誓旦旦说道。
江芸芸点头:“之前在应天府时,就发现路上哪怕是行人的衣物都还不错。”
秦岁东笑脸盈盈地看着她,随后话锋一转:“但江南就这么大,不少人家中也都是自给自足,如今光是扬州的纺织坊也有上百家,这些衣物布料,甚至桑棉麻这些原料,若是送到偏远的地方,成本高不说,也未必打得过当地的纺织业。”
江芸芸顺势说道:“幅员辽阔,人情各有不同,确实有这个风险。”
“所以我想着……”秦岁东微微一笑,那目光冷不丁注视着江芸芸的眼睛,声音微微压低,身形前倾,“不若去海外看看。”
江芸芸神色微怔。
“你可以让你的妹妹参与进来。”秦岁东终于说出了今日的目的,“我已经和江阴的徐家联系上了,他们也是一直在做边境贸易,只是如今边境不稳,前朝的那条陆上贸易路已经不安全了,所以也都是去海路的,去更远的地方才是我们现在要先一步抢占的先机。”
江芸芸眨了眨眼。
虽然今日她有种自己被人算计的感觉,但听她这么信誓旦旦的话,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位秦夫人的目光。
她一眼就看出了大明朝未来的发展发现。
——海贸。
此前朱元璋为了沿海安宁,实行过严苛的海禁政策,一开始繁华的海上贸易不得不从明面上转为暗处里,可朝代发展到现在,沿海已经逐渐稳定,江南经济蒸蒸日上,海上贸易已经开始逐渐浮现水面。
徐经很早就不小心说过,他家也曾偷偷出海贸易。
南京大守备太监陈祖生也为福建漳州的月港暗暗出过力。
她更是在南京的街上看到有‘东西两洋货物俱全’的招牌,可见官府对这些民间贸易而来的东西洋货物见怪不怪,也允许其公开经营出售。
开海,势在必行。
“不论生意成不成,我每年都给你一千两银子,若是生意好,账面上的五之一再给你。”秦岁东大气说道。
江芸芸沉吟片刻:“那你想要我做什么?”
秦岁东笑,也不遮掩,直接说道:“至少现在的你也做不了什么,若是你今后真的大有所成,那这门生意我拉你进来,第一是希望借你的名头,吓退那些企图染指的人,第二则是与你打好关系,总能让你行便利之事。”
她声音微微压低:“官场上才是最需要钱的地方,你还打算靠江家给你不成,黎家书香世家,想来是不悦做这些事情的,所以只有自己有钱了,才能事半功倍。”
那个小厮带她去了内外院交接的小花园。
“夫人在沁昭榭等您。”小厮一边引路, 一边笑说着。
江芸芸目不斜视点头应下。
沁昭榭是一座水榭, 位于荷花池正中的位置, 如今是冬季,湖面上只剩下零星的荷叶, 不甚青翠的浮在水面上, 还有一根根枯黄的荷花梗脆生生立着,在风中颤颤巍巍的晃着,偶有几根上还有几个干瘪的莲蓬。
江芸芸踏上木桥, 许是有轻微的动静, 两侧原本懒懒散散趴在水里的锦鲤, 开始摇着尾巴齐刷刷穿过木桥, 好似一朵红云从水中轻轻飘了过去, 只这一瞬间, 桥面下的鲤鱼好像都动了起来,一片片红云在歪歪扭扭的桥下飘过。
秦岁东换了身浅色的衣服, 也没有佩戴多余的首饰,甚至是素面朝天。她端端正正坐在石凳上,察觉到江芸芸踏上桥面, 也只是一开始轻轻看了一眼,随后便收回视线, 开始煮茶。
正中的小茶炉冒出袅袅茶雾, 很快就模糊了她的面容。
江芸芸站在亭外行礼问安。
“进来吧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 “你于我们林家有大恩,以后来这里就当来自己家一样,不必拘束。”
江芸芸笑眯眯说道:“那都是王知府心善,不忍心你们林家好好的生意被小人破坏了,我当时路见不平,却是他拔刀相助的。”
秦岁东自朦胧水汽中斜了她一眼:“坐吧,今日虽说有太阳,但也不算热,怎么穿得这么少?”
江芸芸坐了下来,和气说道:“走走就热了,感觉也不是很冷。”
“果然是小少年,火气足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亲自给她倒了一盏茶,递了过去,“快尝尝,我新收的茶。”
一侧的小丫鬟机灵地把一个小小的金丝兽首暖炉,移到芸芸腿边。
“我这茶虽不是现在流行的龙井,但在宋朝却也叫龙团凤饼,市面上叫它北苑茶,来自武夷山,小解元喝过吗?”秦岁东笑问道。
江芸芸想了想:“我记得皇甫冉送给陆羽的采茶诗中所言——远远上层崖,布叶春风暖,盈筐白日斜,说的可是这茶?”
秦岁东笑着点头:“思羲总说你天文地理,无一不知,饱读诗书,现在看来确实如此。”
江芸芸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笑,嘴角的梨涡一闪一闪的。
秦岁东手指搭在茶盏上,白玉茶盏杯壁明明被滚烫茶水热着,入手却又不会烫手。
“你让思羲问我的事情,我仔细想了想。”她也不绕弯子,直接说道,“也为你打听了一番。”
江芸芸瞬间炯炯有神地看着她:“真是麻烦您了。”
“你娘是妾侍,且你家中的情况,要是让她出门交际,搭建人脉,又甚至是做生意这都不现实。”秦岁东也不绕弯子,直接说道。
江芸芸瞳仁立刻暗淡下来,神色犹豫。
“你还小,可能不懂我们这些女子的处境。”秦岁东声音微微放柔,“越是大户人家的女子,越是受到限制,我们享受着普通人一辈子都难得得到的富贵,那就要受到寻常人痛苦百倍的禁锢。”
江芸芸神色微动,神色悲戚。
秦岁东见状,眸光闪烁,沉默片刻后继续说道:“若是女儿家,还未出嫁,在家中还算是明珠,节日出门还能痛快些,若是嫁人了,倘若成了夫人,本就有当家之责,处理好家中琐事也是能出门逛逛,不必受太多约束,若是不幸成了妾侍,但家中关系良好,便是女眷们结伴出门也是常有的事情。”
江芸芸安安静静地听着,不言不语,不动声色。
微光落在她白皙的脸上,整个人好似一块玉一般在发光。
她听着这些话,既没有不耐,也没有露出同情,只是认认真真地听着,想把所有的关系都整整齐齐理起来,只有足够情绪稳定,才能从层层枷锁中找到突破口。
秦岁东看着她,微微有些失神,但很快又说道:“你娘是妾侍,和大夫人关系也一般,若是出门只怕要进过层层刁难,我能请她出来一次,却不能次次请她出来,所以你想要他自己立起来……”
她顿了顿,还是坚持说道:“有些难。”
江芸芸眉心微微皱起,指甲盖在茶盏上轻轻一点:“那就没有办法了吗?”
若是没有办法,那等她离开后,周笙和江渝和砧板上的鱼肉有何区别,还不是任由江如琅和曹蓁揉捏。
可她不能一直呆在这里,甚至哪怕她以后做官了,也不能带这两人离开江家。
为她们找一个护身符是最合适的办法。
可现在这个办法好像出师不利,竟然没有可行性。
她再一次对古代的女子的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,便是已经在层层高压下,但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规矩,把这些女人又一次分成三六九等。
她娘,周笙,不幸成为了最下等的那一层。
江芸芸神色凝重,有一瞬间,心底闪过一丝厌恶烦躁,想把拦着周笙的那堵墙给敲碎。
她还未到三十岁!
秦岁东见她一声不吭,随后笑了笑,把手中的茶盏握在手心,低声说道:“那自然也是其他的办法。”
江芸芸原本已经沮丧的心,立刻又活跃起来了:“怎么说?”
“就在我刚才说的那些话里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“若是妾侍不行,那女儿家总是可以的吧?”
江芸芸一怔,随后惊讶说道:“你是说江渝?”
秦岁东点头。
江芸芸有些犹豫:“她才七岁,而且性格也活泼。”
“她就是还在吃奶,那也是未出嫁的金贵女儿。”秦岁东笑说着,“她若是性格沉稳,那自然是极好的,可以和你相互扶持,也能在以后照拂娘亲,但若是跳脱也不碍事,因为她背后有你。”
秦岁东笑意加深:“只要你能顺顺利利考上会试,进了殿试,更或是拿了状元,你的妹妹便是一直天真,那也是无人敢对她不敬的。”
江芸芸沉默片刻,突然了然她的潜台词。
周笙和江渝想做什么,以后过得如何,都不能取决于自己,而是看他。
——男丁江芸。
江芸芸垂眸,看着茶盏中的清澈茶水。
“太祖初立,国即下令,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,栽桑、麻、棉各半亩,十亩以上倍之。”秦岁东说道,“你也去过南京也该知道,南京有官府专门管理的染织所,也就是南京织染所,我们一般称之为南局,其中还有一个北局,是北京织染所,这个在京城。”
江芸芸安静听着,也不打断她的话。
“朝廷重视农桑,官吏躬行化民,桑棉麻的种植,尤其是在江南已经非常多了,纺织业蓬勃发展,你不曾去过其他地方,大概感受不到,若是论料子,论款式,江南在整个大明也都是翘楚的,其中又以苏州南京为首。”秦岁东信誓旦旦说道。
江芸芸点头:“之前在应天府时,就发现路上哪怕是行人的衣物都还不错。”
秦岁东笑脸盈盈地看着她,随后话锋一转:“但江南就这么大,不少人家中也都是自给自足,如今光是扬州的纺织坊也有上百家,这些衣物布料,甚至桑棉麻这些原料,若是送到偏远的地方,成本高不说,也未必打得过当地的纺织业。”
江芸芸顺势说道:“幅员辽阔,人情各有不同,确实有这个风险。”
“所以我想着……”秦岁东微微一笑,那目光冷不丁注视着江芸芸的眼睛,声音微微压低,身形前倾,“不若去海外看看。”
江芸芸神色微怔。
“你可以让你的妹妹参与进来。”秦岁东终于说出了今日的目的,“我已经和江阴的徐家联系上了,他们也是一直在做边境贸易,只是如今边境不稳,前朝的那条陆上贸易路已经不安全了,所以也都是去海路的,去更远的地方才是我们现在要先一步抢占的先机。”
江芸芸眨了眨眼。
虽然今日她有种自己被人算计的感觉,但听她这么信誓旦旦的话,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位秦夫人的目光。
她一眼就看出了大明朝未来的发展发现。
——海贸。
此前朱元璋为了沿海安宁,实行过严苛的海禁政策,一开始繁华的海上贸易不得不从明面上转为暗处里,可朝代发展到现在,沿海已经逐渐稳定,江南经济蒸蒸日上,海上贸易已经开始逐渐浮现水面。
徐经很早就不小心说过,他家也曾偷偷出海贸易。
南京大守备太监陈祖生也为福建漳州的月港暗暗出过力。
她更是在南京的街上看到有‘东西两洋货物俱全’的招牌,可见官府对这些民间贸易而来的东西洋货物见怪不怪,也允许其公开经营出售。
开海,势在必行。
“不论生意成不成,我每年都给你一千两银子,若是生意好,账面上的五之一再给你。”秦岁东大气说道。
江芸芸沉吟片刻:“那你想要我做什么?”
秦岁东笑,也不遮掩,直接说道:“至少现在的你也做不了什么,若是你今后真的大有所成,那这门生意我拉你进来,第一是希望借你的名头,吓退那些企图染指的人,第二则是与你打好关系,总能让你行便利之事。”
她声音微微压低:“官场上才是最需要钱的地方,你还打算靠江家给你不成,黎家书香世家,想来是不悦做这些事情的,所以只有自己有钱了,才能事半功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