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一章

    江芸芸坐上宫内的马车, 慢慢悠悠回到江家,下车时手里还拎着一盒包装精美,又长又大的糕点盒子,这是她陪小屁孩朱厚照玩了一下午的回礼。
    小屁孩玩得眼睛亮晶晶的, 小脸也红扑扑的, 非常得意地推到她手边:“爱吃, 好吃, 下次来。”
    结果江芸芸收下道谢后,他还是眼巴巴地看着江芸芸。
    江芸芸非常无情地转身走了。
    小太子立马在他背后干嚎起来。
    要不是有刘瑾死死抱着, 大概是要扑腾着小短腿, 跟着江芸芸跑的。
    因为大小孩江芸芸给小小孩朱厚照布置了大型真人华容道。
    就是把华容道用实物堆起来,然后把小孩自己放进去,让他一个人在格子里跑来跑去, 把自己放出来。
    至于自己则坐在边上笑眯眯看着, 时不时夸上几句, 送上几顶高帽子。
    “哇, 殿下真是厉害。”
    “哎, 殿下努力想想。”
    “啊, 殿下太聪明了。”
    小朱厚照越听越起劲,推着小凳子, 小方块,一个人来来回回走得飞快,玩得也很非常快乐。
    ——真是快乐的一天。
    朱厚照这么想着。
    江芸芸也是如是想着。
    什么也不用干, 有吃有喝,还能看着小孩上蹿下跳。
    江芸芸下了马车, 对小黄门笑脸盈盈道谢:“今日入宫出宫都有劳公公了。”
    “哪敢。”小黄门殷勤说道, “能和江解元见面才是奴婢荣幸。”
    江芸芸笑眯眯挥手:“小公公真是客气, 我回家了,您慢走。”
    “好嘞,您慢走。”小黄门目送她去敲门,又见江家人众人欢天喜地的样子,这才上马车准备回宫。
    “哎哎哎,小公公慢走。”徐叔连忙出来,笑着给他塞了一个鼓鼓的红包,“今日真是麻烦您了,这些给你买些酒菜吃吃。”
    他热切又不失礼貌地说道:“我们芸哥儿年纪小,今日多亏了您照顾呢,千万别客气。”
    小黄门捏着那个圆鼓鼓的荷包,脸上笑容加深:“客气,江解元是自己争气啊。”
    江芸芸回来没多久的消息,很快就传遍整个徐家,大家都放下手中的书,匆匆忙忙跑过来。
    黎循传连鞋子都没穿好,就忙急忙慌跑出来,远远就看到他站在院子里,笑眯眯地和徐叔说着话,连忙挤进来,拉着她的手仔细看着。
    “你没事吧?”几天不见,黎循传都瘦出小下巴了,“锦衣卫有没有为难你啊。”
    “你挨打了吗?”顾幺儿也连忙挤进来,绕着她打转,最后疑惑问道,“打你屁股了吗?”
    江芸芸把小孩拉到自己面前,指了指徐叔手中的糕点盒子,炫耀道:“宫里的糕点吃过没,拿去吃吧。”
    顾幺儿眼睛一亮。
    “哪里来的宫里糕点啊。”黎循传这才发现他穿的衣服也是没见过的,徐叔手中的糕点盒子也格外精致。
    江芸芸把事情飞快解释了一下,最后强调着:“所以我现在一点事情也没有了,你们快去读书吧。”
    祝枝山看着她红润的脸色,松了一口气:“你这不在的七八天,我真的是吃不好睡不好,要不是那日牟佥事来拿卷子,瞧着说起你的态度也还不错,我们都要急死了。”
    “牟佥事真是好人啊。”江芸芸用力夸道。
    给吃给喝给住,摘他桃花也不生气。
    “也就你觉得锦衣卫是好人。”王献臣叹气说道,“要我说其归的胆子也是真的大,去了一趟锦衣卫又去了一趟皇宫,但瞧着还生龙活虎的。”
    江芸芸挥手,赶人离开:“快去读书,争取殿试考出个好名次来。”
    “那我们晚上详细说。”顾清温和地看着他,“你不在,我们读书都不踏实。”
    “嗯。”毛澄附和道,“总想着你。”
    “真是耽误我们两个大学霸读书了。”江芸芸小手一挥,“晚上我们吃顿好的,吃涮肉吧,本打算你们考好会试的时候吃,现在也不晚,赶紧补上。”
    “就知道吃吃。”黎循传抱怨着,拉着她就走,“你先过来和我说说你面圣的事情吧。”
    顾幺儿一边提着食盒,一边最在后面喊道:“我也要听,我也要听。”
    徐经犹豫了一会儿也跟在他们后面走了。
    “准备瓜果吃食过去。”徐叔吩咐道。
    其余几人也都各自离开回了自己的房间。
    徐家在江芸芸回来后,气氛骤然松快起来,就连仆人走路都有了动静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    李东阳前脚刚老泪纵横送走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,后脚就听到江芸回来的消息后也跟着松了一口气。
    “总算是消停了。”李东阳看着手边的补品,“拿去放着吧。”
    管家小心翼翼捧着东西走了。
    “芸哥儿怎么会作弊呢。”李兆先不悦说道,“就是那些人嚼舌根,当日就应该把他们的舌头都拔掉。”
    李东阳看着他手腕处还缠着白布条,眼角还青了一块:“去好好养伤,殿试前不要出门了,就在家里看看书,看看花。”
    李兆先听着觉得声音不对,摸了摸鼻子解释着:“他们污蔑你和芸哥儿,我才生气的。”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李东阳叹气,“你爹太累了,让你爹休息一下。”
    李兆先只好垂头丧气走了。
    李东阳看得直叹气。
    他的儿子好像不太争气啊,一点形势都看不懂。
    他爹这场祸事是迟早要来的,管他考不考试,牵连上其归也是没有办法的,谁叫他名声大,但没靠山呢。
    刘吉退后,内阁只剩下三位阁老,人人都在说要补一位上去。
    苏州人吴宽和浙江余姚谢迁是现在最热门的人选。
    吴宽,南直隶长洲县人,宪宗成化八年的状元,当年直接授翰林修撰,陛下即位后,因为侍奉过还是太子的陛下读书九年,很快就调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,前年又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。
    谢迁,浙江余姚人,成化十一年的状元,授翰林修撰,也在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担任了讲官,他生性健谈,为人光明磊落,非常得陛下喜欢,每每讲课结束都会赐吃食。
    陛下是个最念旧情的人,这两位算得上是他的老师,一直都格外优待,所以一直是入阁的热门人选。
    而他,李东阳,虽然天顺八年就考中二甲第一,也教过陛下读过几年书,但第一不是状元,第二是文采不及吴匏庵,字不及谢木斋,最后于翰林中威望也不及两人,所以就成了这次的靶子。
    谁叫他和谢迁关系不错呢,和吴宽也常有来玩,又是其中最好拿捏的。
    不过他一直觉得陛下未必想要内阁人太多,四五个也太挤了点,三个就刚刚好。
    所以陛下这个补品到底是打算补什么啊。
    李东阳叹气,随后又安慰自己。
    他还是安安心心在翰林院待着吧。
    等其归也考上了,肯定要进翰林,我还能看着他一点。
    李东阳背着手溜溜达达回了书房,倒也不放在心上,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歪,就是不知道他的小师弟吃苦了没。
    他提笔,打算给老师夸夸自己的小师弟,真是不错,也是小小年纪进过锦衣卫的人了。
    那边黎淳同时收到刘大夏和李东阳的信,虽还未拆开,但下意识觉得头疼。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金旻打趣着,“别人愿意和你这个老头子写写信,你还不高兴了。”
    “我觉得十有八九和其归有关。”黎淳故作号脉的姿势,在两份信上点了点,最后选了刘大夏的信,“这个薄一点,估计事情小一点。”
    金旻听得直笑,吓唬道:“字少又不说明事小,搞不好是就两个字,却写着救命两字呢。”
    黎淳拆开信封的手一顿,飞快换了个位置:“你说得对,还是先看宾之的吧。”
    金旻又跟着吓唬道:“字多,可不是事情多嘛。”
    “但宾之唠叨。”黎淳自我安慰着。
    黎淳看着那封信,半晌没动静。
    金旻脸上的笑容顿时敛下,犹豫问道:“真出事了?”
    黎淳深深叹了一口气:“出事了,但又好了。”
    金旻一听,连忙伸手拿信来看,一目十行看下来,忍不住说道:“这,这也是无妄之灾,可怜我们芸哥儿在锦衣卫有没有吃苦啊,都说锦衣卫诡谲阴森之地,之前落水身子就没调理好,现在可别雪上加霜。”
    黎淳叹气:“这人就是太爱好热闹了,好好读个书,拉着这么多人一起读,这一下都考上了,自然会有人眼红。”
    金旻不悦说道:“那是他们读书努力,芸哥儿办法好,有些人就是心眼小,见不得人好,怪我们芸哥儿做什么。”
    “总算是平安出来了。”她仔仔细细看了看最后几段话,“要不还是别在京城读书了,怎么这么多风波,到时楠枝他们都去衙门了,他一个人要是磕着碰着,我们也不知道。”
    “哪有这么娇气。”黎淳不悦说道,“京城有宾之照看着,若是这样还过得不舒服,之后去那些私人学院,那又能如何,那里甚至还有纨绔子弟花钱进去读书的,读书气氛全靠自己,而且小孩子不摔摔打打,怎么成器。”
    金旻叹气:“真是不心疼孩子,孩子这么小一个人在外面。”
    黎淳没说话,突然说道:“他那个生母带着妹妹在外面生活得如何?”
    “林家还挺照顾的,过年前去见了一面,瞧着气色很不错,那小姑娘可比第一次见胖了不少,还活泼起来了,瞧着和芸哥儿是越来越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