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九章
北京的夏天依旧炎热, 江芸芸感觉自己要被晒干巴了,用水扑了脸,然后随意一甩,就打算离开了。
乐山刚从包裹里拿着珍珠膏, 非要江芸芸搓脸免得晒坏了, 江芸芸嫌麻烦, 头也不回就跑了, 乐山急得在后面直跳脚。
谢来靠过来,厚着脸皮蹭了一块:“给我用用……嗯!怪香的。”
“这可是珍珠膏, 扬州的紧俏货, 乐水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的,奈何我们公子就是不喜欢涂这些东西。”乐山抱怨着。
谢来粗鲁地搓了搓脸:“不涂就不涂呗,男子汉大丈夫黑一点也好看。”
乐山嫌弃:“你懂什么, 我们公子以前可白了, 雪白雪白的, 跟个小金童一样的。”
谢来摸了摸下巴, 看着前面在人群里扑腾着往外走的小乌龟:“现在不也挺白的, 之前在琼州晒得还有些黑, 在船上两个月我看都捂回来了啊。”
“以前更白!”乐山强调着,眼看江芸芸在人群中挤来挤去, 又着急喊道,“慢点走,慢点走, 仔细别摔了。”
三人一下码头,早已等候多时的诚勇一眼就看到江芸芸, 举起手, 着急挤了进来, 大声喊道:“芸哥儿,芸哥儿,在这里在这里。”
江芸芸耳尖,立马看了过来。
“我家公子上值去了,马上就是三年一考察了,吏部那边脱不开身,所以要我来这里接您。”诚勇满头大汗地从人群中逆行过来,顺手接过江芸芸背上的大包裹背在自己身上。
“天气太热,今年夏天来得有些早了,现在就已经开始蒸炉了,可真不是好兆头,屋里已经烧好绿豆汤了。”
“楠枝现在还在吏部?”江芸芸见了熟人,格外高兴,兴致勃勃问个不停,“他何时回来的?还是一个人来的吗?老师可有说过会来京城吗?家中情况如何?还是原先的院子吗?”
诚勇笑得合不拢嘴:“公子出门前还特意叮嘱着,‘其归肯定问个不停,你且让他回来喝口茶再说话,免得伤了嗓子。’,现在看来说得还真对。”
江芸芸皱了皱鼻子:“楠枝就是最唠叨的。”
几人说话间来到原先的院子。
“院子之前退了,结果去年回来时,正巧这里还是空着了,公子就又租过来了,房东还算便宜了点呢。”诚勇等江芸芸和乐山进了门,正打算关门,突然看到门口台阶上还站着一个人,抬头去看,突然大惊,“锦衣卫。”
谢来咧嘴一笑:“我也想喝绿豆汤。”
诚勇又惊又怕。
江芸芸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来:“别管他,他跟屁虫。”
诚勇悄悄看了眼乐山。
乐山也说道:“这人一直跟在我家公子屁股后面涂涂写写的,没关系的,让他进来吧。”
诚勇这才小心翼翼打开门,谢来自来熟地挤了进来。
江芸芸端着一碗绿豆汤走了过来,坐在小板凳上,随口问道:“你怎么还不回宫?”
“回的,吃了这碗绿豆汤再走。”谢来也跟着眼巴巴去打了一碗绿豆汤,蹲在江芸芸边上喝着,“有始有终。”
“你整天都记了我什么?可以看看嘛?”江芸芸看着他腰间的小本本,好奇问道。
谢来一本正经摇头:“不行的。”
江芸芸也只是随口问问,没捞到本子也不再多问,收回视线继续坐在椅子上一口一口慢慢喝着。
两人躲在屋檐树影下,院内种了一颗小桃树,被太阳晒得蔫哒哒的,落下的影子恰恰抵着江芸芸的脚尖上。
他们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绿豆汤,谁也没有再说话。
谢来先喝完的,他连最后一颗豆都没放过,直接都倒到嘴里,回味一下:“你的口味,不太甜。”
江芸芸端着碗,不解地看了过来。
“胃口大,但不挑食,来者不拒,什么都想尝尝。”
“喜欢清淡一点的口味,不爱吃甜食。”
“尤爱汤面,对米饭兴趣不大。”
谢来笑眯眯问道:“我说的可对?”
“就差睡觉躺我床下了,自然是对的。”江芸芸也不生气,笑说着。
“所以这碗绿豆汤,你的口味。”谢来晃了晃,把碗筷塞到江芸芸,又掏出纸笔来写道,“黎循传和江芸,绿豆汤都喝一个口味的好交情。”
故意当着江芸芸的面写上去。
江芸芸气笑了:“这些屁大点的事情你也写?”
“写的。”谢来卷起册子一本正经说道。
“说不定楠枝也爱喝不甜的呢?”江芸芸反问。
谢来古古怪怪看了她一眼,又掏出册子,在刚才那句后面补充着:“但江芸是个冷心肝的。”
“骂我做什么?”江芸芸不高兴质问道。
“因为黎循传爱吃甜的,整个刑部你打听打听,谁不知道,喝口水都是蜜水,娇滴滴的小公子呢。”谢来抱臂,“他不是你的青梅竹马吗?你竟然不知道,可不是冷心冷清,没心没肝。”
“回头锦衣卫不做了,去我们巷子口纳鞋底,估计这一片的秘密你都能知道。”江芸芸把空碗塞回去,嫌弃说道,“自己还回去。”
“嗐,脾气也不小。”谢来站起来,拍了拍衣服,“我得走了,有缘再见。”
“见锦衣卫可不是好事,还是不要见了。”江芸芸打的绿豆汤里没一颗绿豆,最后喝完也干干净净,“劳驾,顺带也给我送送。”
“懒。”谢来说是这么说,但还是接了过去,送回在厨房门口张望的诚勇手里,“烧得不错,味道正好。”
诚勇诚惶诚恐的双手接过来。
谢来离开后还贴心地关上门,诚勇等三人这才扭头去看江芸芸。
江芸芸悠悠闲闲地晃着小脚,桃花叶子的光晕在脚尖一晃一晃。
“不去吏部报到吗?” 终强小心翼翼问道。
江芸芸笑眯眯说道:“我先等楠枝回来,问问京城的风向。”
京城的风向如何?
大夏天的自然是刮得东南风。
“朝廷上因为你这个事情吵了有段时间了。”黎循传回来后先是喝了一大碗绿豆汤,又端上一盏蜜水抿了抿,才抽空说道,“别以为你升官了就嘚瑟了,弹劾你的人更多。”
江芸芸懒懒散散躺在躺椅上,一晃一晃的。
“是不同意吗?”她问。
“都有。”黎循传把蜜水喝完,“有人觉得不能开,天朝上国,不能张口闭口就是钱,失了体面。”
“要不就是觉得开海贸,尤违太,祖祖制,乃是霍乱朝纲的罪事。”他说完,还停了停,又补充道,“不是针对你的意思。”
江芸芸敏锐地睁开一只眼:“是我认识的人弹劾我的?”
黎循传讪讪着没说话。
“算了,总归是要知道的。”江芸芸又闭回那只眼。
黎循传只好继续说道:“同意的人其实也都不少,广州那边是一力称赞的,极力想要复制琼州的做法,南直隶那边也是赞同,但觉得你的做法太过放任商人,想要成立官司,直接要衙门出门。”
江芸芸脸上看不出喜怒,显得很是平静。
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顺顺利利进行下去,有意见,有自己的小心思,可太正常。
陛下这个时候把她这个罪魁祸首急吼吼叫回来,甚至连三年考核期都没满,立场其实很明确了,百官不可能不知道,但现在还有这个争议,是因为陛下把江芸安置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,翰林院侍读和大理寺左右寺丞,后者是她这次真实要去的位置,但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前面这个职位更突出一点。
翰林院侍读,位于权利中心,却又是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,所以陛下的这个态度又很值得玩味。
江芸芸对总结出两条规律——
想要好多钱,但又不想沾是非。
事成,钱是我的,不成,锅你要背。
毕竟这个年代,皇帝是不会错的。
黎循传见她一脸深思,并无惶恐或者了然之色,便好奇凑过来盯着她看,只一眼就紧张问道:“你怎么受伤了?还留疤了!”
江芸芸闭着眼,随口说着:“不小心划到了,一点也不疼,我胆子超大的。”
黎循传小心翼翼摸了摸眉骨上的那一道疤,一脸心疼:“瞧着当时伤口应该很深,你,你也太不爱惜自己了,祖父知道了,又要骂你了。”
江芸芸没说话,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:“老师好吗?”
黎循传叹气,靠在躺椅边上:“祖父年纪也大了。”
“你们回湖广为什么这么久?是老师生病了吗?”江芸芸又问。
“没有,祖父说要处理在扬州的事情,有几日一个人出门,到了天黑才回来,又不准我们跟上去,可把我们急坏了,许是我们说多了,后来又让黎叔出门去了,这才耽误了半个多月。”黎循传说道,看着江芸芸闭上眼安安稳稳躺在这里的样子,凑过去,冷不丁说道。
“祖父是回湖广后病了好大一场,嘴里一直喊你的名字。”
江芸芸眼皮子一颤,许久之后才闷闷说道:“黎循传,我又是哪里对不住你了。”
黎循传说完也有些后悔,趴在她的躺椅边上,也跟着有些疲惫地闭上眼。
“他们都说你有苦衷,我也知道,可我就是心里过不去。”他伸手,轻轻搭上江芸芸的袖子,就像在扬州时,总是喜欢和他叠在一起,“祖母临走前还要耕桑把衣服带给你,担心琼山县冷了,我跟她说琼山一年四季都热得很,她病糊涂了,都不听我的。”
“她这么想你,你都不愿意去见她最后一面。”
“我也是,写了这么久的信,你却不肯回我。”
江芸芸安安静静的躺在躺椅上,手指微微蜷缩着,黎循传滚烫的手心透过衣服传了过来,年少读书时,两人在午休的院子里也曾这么头靠头躺在一起,畅想着未来,三年不见的两人现在也这样相互依偎着,靠在一起,感受着热烈灼热的夕阳逐渐落了下去,天色也缓缓昏暗,再也看不见他人脸上的神色。
乐山刚从包裹里拿着珍珠膏, 非要江芸芸搓脸免得晒坏了, 江芸芸嫌麻烦, 头也不回就跑了, 乐山急得在后面直跳脚。
谢来靠过来,厚着脸皮蹭了一块:“给我用用……嗯!怪香的。”
“这可是珍珠膏, 扬州的紧俏货, 乐水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的,奈何我们公子就是不喜欢涂这些东西。”乐山抱怨着。
谢来粗鲁地搓了搓脸:“不涂就不涂呗,男子汉大丈夫黑一点也好看。”
乐山嫌弃:“你懂什么, 我们公子以前可白了, 雪白雪白的, 跟个小金童一样的。”
谢来摸了摸下巴, 看着前面在人群里扑腾着往外走的小乌龟:“现在不也挺白的, 之前在琼州晒得还有些黑, 在船上两个月我看都捂回来了啊。”
“以前更白!”乐山强调着,眼看江芸芸在人群中挤来挤去, 又着急喊道,“慢点走,慢点走, 仔细别摔了。”
三人一下码头,早已等候多时的诚勇一眼就看到江芸芸, 举起手, 着急挤了进来, 大声喊道:“芸哥儿,芸哥儿,在这里在这里。”
江芸芸耳尖,立马看了过来。
“我家公子上值去了,马上就是三年一考察了,吏部那边脱不开身,所以要我来这里接您。”诚勇满头大汗地从人群中逆行过来,顺手接过江芸芸背上的大包裹背在自己身上。
“天气太热,今年夏天来得有些早了,现在就已经开始蒸炉了,可真不是好兆头,屋里已经烧好绿豆汤了。”
“楠枝现在还在吏部?”江芸芸见了熟人,格外高兴,兴致勃勃问个不停,“他何时回来的?还是一个人来的吗?老师可有说过会来京城吗?家中情况如何?还是原先的院子吗?”
诚勇笑得合不拢嘴:“公子出门前还特意叮嘱着,‘其归肯定问个不停,你且让他回来喝口茶再说话,免得伤了嗓子。’,现在看来说得还真对。”
江芸芸皱了皱鼻子:“楠枝就是最唠叨的。”
几人说话间来到原先的院子。
“院子之前退了,结果去年回来时,正巧这里还是空着了,公子就又租过来了,房东还算便宜了点呢。”诚勇等江芸芸和乐山进了门,正打算关门,突然看到门口台阶上还站着一个人,抬头去看,突然大惊,“锦衣卫。”
谢来咧嘴一笑:“我也想喝绿豆汤。”
诚勇又惊又怕。
江芸芸的声音从厨房里面传来:“别管他,他跟屁虫。”
诚勇悄悄看了眼乐山。
乐山也说道:“这人一直跟在我家公子屁股后面涂涂写写的,没关系的,让他进来吧。”
诚勇这才小心翼翼打开门,谢来自来熟地挤了进来。
江芸芸端着一碗绿豆汤走了过来,坐在小板凳上,随口问道:“你怎么还不回宫?”
“回的,吃了这碗绿豆汤再走。”谢来也跟着眼巴巴去打了一碗绿豆汤,蹲在江芸芸边上喝着,“有始有终。”
“你整天都记了我什么?可以看看嘛?”江芸芸看着他腰间的小本本,好奇问道。
谢来一本正经摇头:“不行的。”
江芸芸也只是随口问问,没捞到本子也不再多问,收回视线继续坐在椅子上一口一口慢慢喝着。
两人躲在屋檐树影下,院内种了一颗小桃树,被太阳晒得蔫哒哒的,落下的影子恰恰抵着江芸芸的脚尖上。
他们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绿豆汤,谁也没有再说话。
谢来先喝完的,他连最后一颗豆都没放过,直接都倒到嘴里,回味一下:“你的口味,不太甜。”
江芸芸端着碗,不解地看了过来。
“胃口大,但不挑食,来者不拒,什么都想尝尝。”
“喜欢清淡一点的口味,不爱吃甜食。”
“尤爱汤面,对米饭兴趣不大。”
谢来笑眯眯问道:“我说的可对?”
“就差睡觉躺我床下了,自然是对的。”江芸芸也不生气,笑说着。
“所以这碗绿豆汤,你的口味。”谢来晃了晃,把碗筷塞到江芸芸,又掏出纸笔来写道,“黎循传和江芸,绿豆汤都喝一个口味的好交情。”
故意当着江芸芸的面写上去。
江芸芸气笑了:“这些屁大点的事情你也写?”
“写的。”谢来卷起册子一本正经说道。
“说不定楠枝也爱喝不甜的呢?”江芸芸反问。
谢来古古怪怪看了她一眼,又掏出册子,在刚才那句后面补充着:“但江芸是个冷心肝的。”
“骂我做什么?”江芸芸不高兴质问道。
“因为黎循传爱吃甜的,整个刑部你打听打听,谁不知道,喝口水都是蜜水,娇滴滴的小公子呢。”谢来抱臂,“他不是你的青梅竹马吗?你竟然不知道,可不是冷心冷清,没心没肝。”
“回头锦衣卫不做了,去我们巷子口纳鞋底,估计这一片的秘密你都能知道。”江芸芸把空碗塞回去,嫌弃说道,“自己还回去。”
“嗐,脾气也不小。”谢来站起来,拍了拍衣服,“我得走了,有缘再见。”
“见锦衣卫可不是好事,还是不要见了。”江芸芸打的绿豆汤里没一颗绿豆,最后喝完也干干净净,“劳驾,顺带也给我送送。”
“懒。”谢来说是这么说,但还是接了过去,送回在厨房门口张望的诚勇手里,“烧得不错,味道正好。”
诚勇诚惶诚恐的双手接过来。
谢来离开后还贴心地关上门,诚勇等三人这才扭头去看江芸芸。
江芸芸悠悠闲闲地晃着小脚,桃花叶子的光晕在脚尖一晃一晃。
“不去吏部报到吗?” 终强小心翼翼问道。
江芸芸笑眯眯说道:“我先等楠枝回来,问问京城的风向。”
京城的风向如何?
大夏天的自然是刮得东南风。
“朝廷上因为你这个事情吵了有段时间了。”黎循传回来后先是喝了一大碗绿豆汤,又端上一盏蜜水抿了抿,才抽空说道,“别以为你升官了就嘚瑟了,弹劾你的人更多。”
江芸芸懒懒散散躺在躺椅上,一晃一晃的。
“是不同意吗?”她问。
“都有。”黎循传把蜜水喝完,“有人觉得不能开,天朝上国,不能张口闭口就是钱,失了体面。”
“要不就是觉得开海贸,尤违太,祖祖制,乃是霍乱朝纲的罪事。”他说完,还停了停,又补充道,“不是针对你的意思。”
江芸芸敏锐地睁开一只眼:“是我认识的人弹劾我的?”
黎循传讪讪着没说话。
“算了,总归是要知道的。”江芸芸又闭回那只眼。
黎循传只好继续说道:“同意的人其实也都不少,广州那边是一力称赞的,极力想要复制琼州的做法,南直隶那边也是赞同,但觉得你的做法太过放任商人,想要成立官司,直接要衙门出门。”
江芸芸脸上看不出喜怒,显得很是平静。
这世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顺顺利利进行下去,有意见,有自己的小心思,可太正常。
陛下这个时候把她这个罪魁祸首急吼吼叫回来,甚至连三年考核期都没满,立场其实很明确了,百官不可能不知道,但现在还有这个争议,是因为陛下把江芸安置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,翰林院侍读和大理寺左右寺丞,后者是她这次真实要去的位置,但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前面这个职位更突出一点。
翰林院侍读,位于权利中心,却又是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,所以陛下的这个态度又很值得玩味。
江芸芸对总结出两条规律——
想要好多钱,但又不想沾是非。
事成,钱是我的,不成,锅你要背。
毕竟这个年代,皇帝是不会错的。
黎循传见她一脸深思,并无惶恐或者了然之色,便好奇凑过来盯着她看,只一眼就紧张问道:“你怎么受伤了?还留疤了!”
江芸芸闭着眼,随口说着:“不小心划到了,一点也不疼,我胆子超大的。”
黎循传小心翼翼摸了摸眉骨上的那一道疤,一脸心疼:“瞧着当时伤口应该很深,你,你也太不爱惜自己了,祖父知道了,又要骂你了。”
江芸芸没说话,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:“老师好吗?”
黎循传叹气,靠在躺椅边上:“祖父年纪也大了。”
“你们回湖广为什么这么久?是老师生病了吗?”江芸芸又问。
“没有,祖父说要处理在扬州的事情,有几日一个人出门,到了天黑才回来,又不准我们跟上去,可把我们急坏了,许是我们说多了,后来又让黎叔出门去了,这才耽误了半个多月。”黎循传说道,看着江芸芸闭上眼安安稳稳躺在这里的样子,凑过去,冷不丁说道。
“祖父是回湖广后病了好大一场,嘴里一直喊你的名字。”
江芸芸眼皮子一颤,许久之后才闷闷说道:“黎循传,我又是哪里对不住你了。”
黎循传说完也有些后悔,趴在她的躺椅边上,也跟着有些疲惫地闭上眼。
“他们都说你有苦衷,我也知道,可我就是心里过不去。”他伸手,轻轻搭上江芸芸的袖子,就像在扬州时,总是喜欢和他叠在一起,“祖母临走前还要耕桑把衣服带给你,担心琼山县冷了,我跟她说琼山一年四季都热得很,她病糊涂了,都不听我的。”
“她这么想你,你都不愿意去见她最后一面。”
“我也是,写了这么久的信,你却不肯回我。”
江芸芸安安静静的躺在躺椅上,手指微微蜷缩着,黎循传滚烫的手心透过衣服传了过来,年少读书时,两人在午休的院子里也曾这么头靠头躺在一起,畅想着未来,三年不见的两人现在也这样相互依偎着,靠在一起,感受着热烈灼热的夕阳逐渐落了下去,天色也缓缓昏暗,再也看不见他人脸上的神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