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六章

    内阁的三位阁老最近略有争吵。
    刘健想把江芸赶出去, 因为这小子总是一声不吭做大事,内阁这两年简直是被架在火上烤,现在他都不敢出门赴宴,出了门就要被同僚蛐蛐, 时间久了, 本就脾气暴躁的刘健更烦了。
    李东阳是不同意, 他本来就有点护短不说, 也格外担心自己眼里斯斯文文,乖乖巧巧的小师弟要是去了外面被人欺负了这么办, 而且江芸做事确实有些激进了, 但现在把人赶走,万一有人落井下石怎么办!
    谢迁装死没说话,他也觉得江芸太能折腾了, 但他和李东阳关系不错, 且刘健是主官, 也不好驳了面子, 所以只好微笑以对。
    倒是江芸芸从吏部视察工作回来后, 隐约察觉到什么, 但还是仔细观察了几日,最后悄悄去了一趟李东阳的家。
    “这两年在内阁学到了很多东西, 想着若是能去别的地方实验一下,也能判断出自己到底有没有学错了。”江芸芸坐了下来,直接开口说道, “让师兄因为我和其他阁老们闹矛盾,是我这个做晚辈的说不过去。”
    李东阳一听, 心都软了, 越发觉得自家小师弟真是委屈, 明明做了这么多事,人人都说不好,但人人都吃到了好处,偏骂名都给他担去了,瞧瞧在这京城里也没什么朋友,这么多年一直孤零零的,连个知冷识热的人都没有。
    “我夫人的娘家有一个十六岁的妹妹,知书达理……”李东阳没回答这个问题,只是开始转移话题,替人拉媒。
    江芸芸无奈打断他的话:“京中的流言是真的。”
    李东阳瞪大眼睛。
    “师兄把我视为亲人,我也不想隐瞒,我九岁那年被人推到初春的湖水里,幸好老天垂怜,这才捡回一条命,但身体确实不太好。”江芸芸解释着。
    李东阳蹭得一下站了起来,走到她面前,一把握着她的手:“外面说的都是真的?”
    “他们总是盯着我看,有什么事情查不出来,而且这些事情也没什么好瞒着,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好像人人都知道了,其实倒也不是什么坏事,不好耽误人家的。”江芸芸镇定说道。
    李东阳一听更心疼了,急得直拍大腿:“怎么不早说啊,大夫都看过了吗?”
    “看过了,当时在水里泡得有点久了,本来都闭气过去了。”江芸芸强调着,“能捡回一条命就很好了。”
    李东阳抓着胡子直叹气,半晌之后也悄悄说到:“你杨师兄可见过?”
    江芸芸摇头。
    杨一清一直在陕西等处任职,等江芸芸去了兰州,他又去了南京,等江芸芸回了北京,他又去了西北养马了,所以来来回回的错过,至今无缘得见。
    但众人口中的杨一清也是神童一般的存在,三岁读书,七岁写文章,八岁以过目不忘闻名州县,被称为澧州第一奇童,十岁就被推举到翰林院读书,十四岁高中举人,十八岁考中进士,便是放在天才神童遍地走的京城那也是非常拿得出手的英才。
    “他情况和你类似,但他是天生的,不也娶了一房妻子,全了世俗颜面,也不碍事的。”李东阳又说,“只是聘的夫人要求要低一些了。”
    江芸芸摇头:“这不是耽误人嘛,我不要。”
    李东阳拧眉:“可外面的人都看着呢,你知道现在说的有多难听嘛。”
    “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,所以牺牲其他人的幸福。”江芸芸坚持说道。
    李东阳其实已说出口,也下意识觉得江芸不会同意这个做法,他实在太有自己的想法了,太过离经叛道了。
    “哎,不说这事了。”李东阳坐了回去,“但你说的那件事情我也不想说。”
    江芸芸哭笑不得:“师兄怎么耍无赖。”
    “现在放你去外面,第一我肯定是不同意的,第二其他人也肯定是不敢开口的。”李东阳分析着,“你的功绩再往外走,不可能是平级出去的,若是往上再走一级,就是按察使,都御史,又或者一地知府,最差也是宣慰同知了。”
    这些都是正四品以上的官职了,也是真正的实权位置了,一般读书人能做到这个位置,也算是功成名就了,但这对于年轻的江芸,这些位置还太过遥远了。
    不论出何目的,她都不能升的这么快,不然到了未来升无可升,才是最危险的。
    江芸芸想了想:“那就去六部?”
    “现在谁敢收你。”李东阳想了想,“你这次肯定也不能动官职,五品的官职在六部也就是各部的郎中,五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,要和一堆粗人打交道,也太浪费你的时间了,剩下一个大理寺丞,这个你是别想了,我都怕你大开杀戒。”
    江芸芸笑了起来。
    李东阳板着脸说道:“你到底知不知道韬光隐晦,原先我跟你说的,你都忘记了是不是,好好的,让自己也没个安心日子过。”
    “都记得的,只是有些事情若是大家都避害了,那受伤的百姓又能去找谁呢,一趟亲王之国,耗费的民生难以计算,通政司里压了数百个案件,偏再也不见天日,那些折子上写的只是文字,可亲身经历的人是灭顶之灾。”
    李东阳听得心中酸楚,不由心事重重沉默下来。
    道理谁都懂,谁当年读书考试的时候,不是抱着一腔热血,一心为民的想法来考试的,可世道就是这么残忍的,一次次把梦想击碎,到最后把年轻时的自己拖入泥潭中。
    江芸能做出这么多事情,是因为他是个聪明人,是个少有的顶顶聪明人,且心怀赤诚的人,他敏锐而勇敢,越是强压越是坚韧,所以总能抓住关键时刻,给出致命一击,可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。
    内阁是想保护他的,不然也不会在关键时刻把他吸纳到内阁来,给他创了个官职,让他在内阁这片屋檐下遮风避雨,可时至今日,这片屋檐也开始难以承受外面的风风雨雨。
    他们难道不知道江芸做得都是对的嘛?
    那些被侵占的土地,那些逐渐消失的人口,还有敲骨吸髓地藩王,甚至是同朝为官的官员背地里的动作,他们是局中人一眼就能看到问题,他们也想做点什么,但太难了,实在太难了,内阁是权力中枢,所以他们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。
    整个大明都在他们的案桌前,他们要保证这多大船至少能平平稳稳地开着。
    一旦船停了,甚至翻了,他们就是千秋罪人。
    所以他们只能一边阻止,一边放任,希望江芸做出点什么,但又不希望他真的捅破天了。
    直到今日,内阁到了不得不给同朝为官的同僚一个说法的时候了。
    “若是为难,找个借口把我先放到别的地方也行。”江芸芸自己退了一步,“不想要阁老们为难。”
    李东阳叹气:“不,不能这样,回头大家还以为内阁弃了你,你的处境只会更难,让我再想想,师兄会照顾好你的。”
    江芸芸心中感动,起身行礼。
    李东阳挥了挥手:“徵伯去年大病一场,多亏了你介绍的那个道士才化险为夷,断断续续养了好几个月才能下床了,他一直想找机会跟你道谢,谁能想找你好几次了都没找到人。”
    江芸芸点头:“那我去找他,也好督促督促他准备乡试了。”
    李东阳笑意加深:“就是这个意思,这孩子我现在说几句就不耐烦了,我可就等着你去帮我说几句呢。”
    江芸芸领了任务,就在管家的带领下,背着小手去后院找小师侄聊聊心了。
    李东阳见人走远了,脸上的笑容缓缓敛下,心事重重地坐回原处。
    做了没多久,只看到门房匆匆走来,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。
    李东阳惊讶:“他怎么来了?”
    “独自一人来的,勾着背,若非自报姓名,我也是认不出的。”门房说。
    李东阳心思回转,想了无数个念头,但实在想不起来最近有什么事情值得他亲自来。
    “把这里都收拾干净了。”他说道,过了一会儿又说道,“我去去再来,让厨房给其归和徵伯准备吃食,留人吃顿饭再走。”
    门房了然:“是。”
    —— ——
    江芸芸天擦黑才从李家出门,初秋的日子天黑快,没走几步,天就彻底黑了。
    “我就说我不吃吧,非要留我吃饭。”她低头走路,小声嘟囔着。
    “哎,小白脸。”一个小孩的声音响起。
    江芸芸扭头,去看。
    一个七八岁的小乞丐提着一个灯笼,站在她背后,板着脸不高兴说道:“我给你带路,这么黑的路,等会把你摔破相了。”
    江芸芸下意识抬头去看,去没看到熟悉的人影。
    “跑啦!”小乞丐小声告状着,“你们吵架了吗?”
    “没。”江芸芸反驳着,“带路就带路怎么这么多话。”
    小乞丐撇了撇嘴:“你们大人真没意思,还好我赚了五文钱。”
    江芸芸跟在他边上,满脸含笑地听着他碎碎念着,等回家后,又叫乐山给人送了一个馒头,让他坐在家门口吃饭,这才放人离开。
    “你人真好啊。”小乞丐摸着肚子,开心说道。
    “那是。”乐山给人重新点上灯笼,得意说道,“都天黑了,等会走路小心点。”
    小乞丐蹦蹦跳跳跑了。
    “哪来的小孩啊。”乐山关上门后问道。
    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:“是五文钱大神送来的。”
    “啊。”乐山震惊,“什么胡话。”
    “哎,你不懂!”江芸芸挥了挥手,“我在师兄家吃饱饭了,你晚饭自己吃吧。”
    “这么晚没回来就猜到了。”乐山说,“热水烧好了,公子去洗漱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