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一章

    阁老的位置空出来一个。
    因为焦芳致仕了。
    内阁的人数一直没有定数, 只是前朝一直维持在三个人的数量中长达六年,后来陛下登基人数也是多多少少,捉摸不定的。
    但是现在内阁空出一个位置, 那不少人就自然很想挤进去的。
    “焦芳走了?”江芸芸震惊,“他舍得走?”
    谢来抱臂,用唏嘘的口气说道:“肯定是不舍的,但这不是也没办法嘛, 外面的人都要骂死他了。”
    “那他就听了?”江芸芸还是颇为不解。
    原来焦芳本来也不想走的,但实在是压力太大了, 出门甚至还会被人扔垃圾,弹劾他的折子垒起来也丝毫不逊色平日里的江芸。
    他自然也很想学前朝刘吉刘首辅做一个巍然不动的泥糊阁老,奈何陛下今日午后直接让张永婉言要他保持一个体面。
    焦芳在家中呆坐着, 大哭了许久,这才不得不提笔写下致仕的折子。
    他是万般不情愿的,但这个世道到底已经不是他的世道了,京城再也容不下他了。
    “刘瑾倒得太快了, 朝廷中的官员都没回过神来,也就跟着换了一大批人,那个张彩, 就是一直卡着楠枝的那个人也被抓起来了,焦芳本来就是靠刘瑾入阁,现在一下成了众矢之的, 陛下肯定是容不下他的。”谢来已经主动坐下来, 准备吃饭了。
    张道长一看他们准备讨论正事,就提溜着两个小孩去和乐山他们一起吃饭了。
    “咱们好好吃饭, 不听她们吃饭还忙着事情。”张道长张罗着, “来来, 先吃饭,都这个时候了,别饿坏了。”
    “算起来,排在其归前面的人也不少啊。”黎循传忧心忡忡说道,“现在突然越过去,可不是要被人戳着骂了。”
    谢来点头,伸出手指来数了数:“确实不少,刘宇、曹元、梁储、刘忠、费宏、靳贵、杨一清、蒋冕,八个呢。”
    内阁自来是按资排辈的,这几人确实都是排在江芸芸前面的。
    “但是刘宇和曹元现在瞧着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,瞧着这官身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问题。”谢来又说。
    “梁储是个好人选,他一直兼詹事府的位置,陛下的老师,按理这次也该上去了,算是最合情合理的一个人。”
    “刘忠也不错吧,但无功无过,但资历摆在这里,成化十四年进士。”
    “费宏和靳贵也是年少成名的神通状元和探花,但是论起功绩确实差你一点的,但谁叫人家考上的日子比你早呢。”
    “杨一清,这人你熟,成化八年的进士,你师兄,其实资料都在上面这些人上,但奈何常年在边境,也有很多功绩,在京城根基一般,而且陛下有意让他在边境先把城墙修好了,怕是赶不上这一波了。”
    “蒋冕,父母接连丧,丁忧还没回来呢,这个好机会是捞不到了。”
    谢来显然对这些人了然于胸,手指一根根比划着,有条不紊说道:“那你算算,这里面也就梁储和刘忠和你颇有竞争关系,但内阁的事情虽要阁老们提名,陛下也要首肯的。”
    “我的名字也在这里?”江芸芸犹豫说道,“可我怎么对这事一点风声也没有。”
    “哎,要不说李阁老天生是个捣糨糊的好手……哎哎,别瞪眼,随便说说的,外面的人都这么说的,骂我做什么。”谢来嘟嘟囔囔着。
    “李首辅给其归提的名?”黎循传敏锐察觉到,“这,怕是有很大的争议。”
    “没,一开始根本没人提江芸的名字。”谢来没好气说道,“就江芸这个年纪,三十都没到呢,谁没事提她,这不是平白挨骂嘛。”
    “不会是……陛下吧。”江芸芸一听,幽幽说道。
    谢来抚掌:“果然是江其归啊。”
    原来焦芳致仕的折子一上,朱厚照就迫不及待请李东阳去商量阁老人选了。
    李东阳是个谨慎的人,建议不如廷推。
    朱厚照也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,直接把人都叫过来,还有个原因大概就是受刘瑾牵连,现在六部尚书,大小九卿都不是齐的,所以召集的速度出人意料得快。
    大家也是被陛下这个风风火火的态度惊到了,一时间面面相觑,不知道如何开口,眼神闪烁,面面相觑。
    吏部尚书一向是廷推的主要力量,是有职责在身上的,王恩被众人的目光催促着,犹豫上前,谨慎说道:“吏部右侍郎、詹事府詹事梁储职居辅导,才德允称,精力有余,可担此重任。”
    上首的朱厚照平静点头:“梁爱卿春宫旧臣,学行端谨,誉望素隆。”
    众人一听,眼神相互交错。
    明明事情办的格外顺利,但怎么瞧着就莫名有点不对劲呢。
    “还有吗?”朱厚照继续问道。
    众人震惊,一时间分不清这是客气还是真的想要再找一个。
    若是加上梁储,内阁就有四位阁老了,虽然内阁阁老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二人,但那一般都是上下人皇帝交接的时候,后续也会慢慢缩减到五人之人,这几年也大都维持在三四人的位置。
    “成化十四年进士,掌翰林院,仍直经筵的刘司直性格沉稳,持正不阿也是极好的人选。”
    朱厚照笑说着:“刘学士自来体弱,且又有五十六,内阁事务繁忙,非常辛苦,朕不忍心看他如此劳累。”
    “杨总制晓畅边事,悉中机宜,也是极好的人选。”
    “如今边境城墙修建要紧,不急于一时回到京城。”
    “礼部费侍郎学行纯正,才猷弘远,日侍讲读,备著忠勤,不知陛下意下如何?”
    “颇有良德,朕有意都加锻炼。”
    “光禄卿靳充遂简重静默,从不轻易藏否人物,性格侃侃正言,无所顾忌,是为良选。”
    “靳爱卿人品贵重,可堪大用。”
    一番皇帝和臣子的极致拉扯后,众人是看出来了,陛下心里是已经有个人了,想要他们提出来,自己再顺坡下驴,借机同意,也算是和和美美的君臣美谈,但奈何他们没发现陛下心中那个人,一时间气氛开始格外焦灼。
    “满朝文武皆才学出众,品德兼优之人,诸位大臣几番挑选只觉各个都是忠臣良臣,微臣斗胆,不知陛下心里可有想法,内阁人选当慎之又慎。”最后还是李东阳出面委婉挑明这个想法。
    朱厚照有点失望他们的不上道,但又觉得李东阳这个首辅当得也不错,关键时候还是能扛事的,便出声,委婉提醒道:“虽说内阁人选应论资排辈,但靳充遂和费子充也是年纪轻轻就能担无数重任的,可见能力总该是第一位的,我们内阁选人要不拘一格,外面的读书人才会觉得我们朝廷只看实力说话。”
    此话一出,众人哑然,四目相对,随后脑海里诡异地齐齐想到一个人。
    陛下饶了这么一大圈,不会就是为了这人吧。
    —— ——
    “然后大家就都同意了?”江芸芸震惊,“这么好说话。”
    “哪能啊。”谢来叹气,捧着饭碗,无奈说道,“你知道的,他们怕你也怕的不行,一个个都开始装傻充愣了。”
    “那陛下不是会生气。”黎循传犹豫问道。
    谢来颔首:“是有些生气的,但还是你师兄出面,说此事颇为慎重,还是要先行考察,不若先问问你的恶意见,陛下这才勉强同意了。”
    江芸芸坐在椅子上沉默。
    “我怎么听说有人提议刘阁老和谢阁老回来。”黎循传看了一眼江芸芸,随口问道。
    谢来哎了一声,突然压低身影小声说道:“是有这事,但陛下嫌他们太一板一眼了,直接把折子驳回了,还把提出这个意见的人狠狠责骂了一顿,罚了三个月的俸禄呢,大过年的,没钱拿回家过年了。”
    两人说完又齐齐去看江芸芸。
    江芸芸笑说着:“看我做什么,这事吧……我也有些始料未及。”
    “那就先吃饭吧。”谢来一听,迫不及待说道,“你知道的,我为了给你送这个消息,饭也没吃。”
    江芸芸拿起筷子,其他两人便也跟着开始吃饭。
    一时间小饭桌只剩下吃饭的声音,隔壁那一桌欢声笑语倒也格外热闹。
    “其实你当官也挺久了。”吃完饭,谢来摸着肚子,老神在在地说道,“弘治九年丙辰科的进士,过了年也就做了十三年的官了,而且你履历还丰富,去了琼州和兰州,还去徽州做了过钦差,也不耽误你给陛下授课。”
    “那些翰林院的人都是在苦熬资历,你师兄也是八年八年的熬上来的,所以大家都下意识觉得你也要熬个二十来年。”
    谢来侧首去看躺在小躺椅上的人,笑说着:“但你就算熬了二十年,也就才三十来岁,四十不到的年纪,放在进内阁的时间中也是很早很早的。”
    江芸芸闻言只是闭眼笑,椅子一晃一晃,慢慢悠悠的:“谢指挥吃了人家的饭,说话也跟着好听起来了。”
    谢来促狭了:“你可没钱了,谁不知道你是一个小穷鬼啊,我今天吃的可是黎郎中的饭,是吧,小青梅。”
    黎循传正在削着苹果,拿着刀的手顿了顿,随后平静说道:“你们自己说话,不要扯到我,无妄之灾。”
    “那这事能成吗?”顾知按捺不住凑了过来,“我那以后是阁老的徒弟了!”
    谢来下巴一抬,对着江芸芸的方向抬了抬:“问问你老师愿不愿意。”
    “当阁老还能不愿意!”顾知大为吃惊,连忙跑到她老师椅子边,扒拉着她的胳膊,“老师你不愿意当阁老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