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
宫里人察觉到了十六皇子的转变,承元帝知晓后也松一口气,他打心眼里认为男儿当顶天立地,为一个女子寻死觅活算什么。
但十六对一个宫人尚且如此,可见秉性纯良,十分重情。
人总是如此无理取闹,既要纯良宽厚,又盼着杀伐决断。
傍晚承元帝摆驾春和宫,晚膳后,承元帝借口对弈,把十六皇子叫去书房。
帝王手执棋子闲敲,“十五常往你宫里跑,可见还是有用的。”
提及十五皇子,十六皇子柔了眉眼,他轻盈落下一子:“从小到大,十五哥总是待我好。”
承元帝此刻也没说什么‘难道其他皇兄待你不好’的扫兴话,他问儿子:“什么时候回上书房?”
十六皇子摇头,承元帝蹙眉。
十六皇子抬眸看他,目光朦胧,竟生出几分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忧郁,承元帝心头被蛰了一般,有些不太好受,“十六……”
“儿臣少时读《孝经》,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十六皇子摩挲着莹白棋子,“儿臣不是孑然一身,儿臣有父皇母妃,有兄长,儿臣不止是为儿臣一人活。”
承元帝明了,十六并不是忘记那个宫人,而是将悲伤掩藏。
承元帝难以理解:“你就那么喜欢?”区区一个宫人。
十六皇子沉默。
承元帝有些恼,又有几分无可奈何,此刻他对十七皇子也多了两分埋怨和不满。
哪怕十七揍十六一顿都好,攻心太毒。
次日朝堂上,承元帝为一件小事斥责七皇子。
朝会后各方打听,查来查去,只得知承元帝前一晚去了春和宫。
“贱人,生来就是克本宫的。”齐妃勃然大怒,砸了一地名贵瓷器摆件。
自她入宫后一路顺遂,连生三子,个个聪明过人,她也登上贵妃之位,谁料一朝不慎,又落回妃位。
她今日种种,皆拜十六皇子母子所赐。
嬷嬷立刻驱了宫人,拍着齐妃的背顺气,“娘娘慎言,现在满宫都盯着拿咱们错处。”
齐妃咬牙。
嬷嬷低声道:“娘娘,现在不是咒骂时候,方才宫人来报,皇后娘娘邀请顺贵妃赏花。”
齐妃怒火稍歇,“皇后想拉拢顺贵妃?”
嬷嬷不语。
“她想的美。”齐妃冷笑:“当初董嫔的孩子怎么没的,没人比皇后更清楚了。”
嬷嬷迟疑:“娘娘是想揭穿那件事?”
“当初本宫隐而不发,正是为了此刻。”不需要周全的证据链,只要一件证物,就能像根刺扎在皇后和顺贵妃之间,断了皇后拉拢的可能。
宫内暗潮汹涌,宫外一片祥和。
孟跃的卤味店终于建好,食材通过吴老头向其村中人户购买,把吴老头高兴的合不拢嘴,这可是大脸面的事,往后他们吴家在村里都要被高看一眼。
吴老头指天发誓,一定给孟跃呈上最新鲜的肉菜,具体采购由吴家其他人商议。
另一边,刘生为孟跃精挑细选了五个乞儿,四男一女,最大的乞儿年十八,叫陈昌,妹妹陈荷年十三。这兄妹俩是京区治下县里人士,当初双亲病亡,又欠了钱,追债人要把陈荷卖去青楼,族里也爱莫能助,陈昌心一横就带着妹妹跑了,沦为乞儿。
最小的乞儿土子,年十岁。
另外两个,一个年十七,叫张五,口吃,但是据刘生介绍,张五很机灵,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也能瞧出一二。
还有一个年十四,叫旺子,性子腼腆和善。
五人换上崭新衣裳,站在孟跃跟前,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,令孟跃沉默。
刘生小心询问,“郎君,您看如何?”
五人也紧张期待的望着孟跃,恳求孟跃留下他们。
孟跃:“……可。”
孟跃对刘生道:“你看着安排。”
刘生应声。
卤味这种食物,料放得足,基本不会难吃。
孟跃不如何通厨艺,但卤味配方,现代视频都播烂了。
八角桂皮等各种香料备齐,再放冰糖酱油豆瓣酱等,卤汁熬出来,把肉菜分别放进去煮,香飘十里不敢说,行人路过是会多看一眼。
张五切一会子菜,又盯着锅里瞧,把刘生给气乐了,“你是觉着少荤腥,打算添个荤。”
揶揄张五不仔细,当心切着手。
张五咧嘴笑。
土子咽了咽口水,眼睛都要掉锅里:“叔,这卤味太香了。”
刘生瞪他一眼,随后又缓了神色:“好好干活,第一锅出来,让你们吃到撑。”
众人不敢置信,土子一蹦三尺高,张五手一抖,刀口在左手开了口子,鲜血直流,这是真添荤了。
陈昌勉强残留理智,“叔,这一锅不便宜,我们吃了,郎君那边怎么交代?”
其他人也安静下来,卤味虽好,但他们更想要一个安稳之所。
刘生哼道,“这就是郎君的意思,郎君从不让人饿肚子干活。”
店里一群孩子欢呼着,快把屋顶掀了。
五个孩子吃了顿饱的,美美睡一觉,次日正式开业。
在鞭炮声中,刘生扯落红绸,露出崭新牌匾:刘氏卤记。
京中的孩子们又换了童谣,“嘴里淡,吃卤味,找北门刘氏卤记。”
短短十三个字,仍是内含行动指令,并简明扼要指出目的地。
大方向位置:北门。
具体位置:刘氏卤记。
春夏交替,空气里还含着湿意,人们总乐意吃些重口味食物,冬日里的铜锅子吃腻了,换个口味。
吃不起铜锅子的百姓,也乐得寻替代品。
开业第一日,刘生在旁边帮衬着,都差点忙不过来,不到傍晚,卤味就卖光了。
刘生让陈昌他们闭店歇息,他走了一趟麦坊,把今日银钱和账目送去杏花巷。
孟跃大致看过,把账本递给秦秋,由秦秋誊抄一份。
刘生喜道:“郎君,今儿再添一半食材,我估摸着都能卖完。”
卤味味道是真的好,虽比不上百年老卤,但比一般卤味店还是好很多了。
孟跃:“明儿我跟吴老头提一句。”
顿了顿,孟跃道:“五个孩子还是太嫩,你再招几个成人。”随即想起什么,笑道:“把那个庄伙计叫来罢,不会亏待他的。”
庄伙计正是当初给刘生一碗粥活命的人。
刘生本就带笑的脸,更添喜意,连连点头:“卤味铺子住不下,郎君,成人补贴一份住宿可否?”
孟跃颔首:“我说过,你心里有成算了,可自行拿主意。”
秦秋羡慕的望着二人,又暗暗为自己鼓劲,只要她努力,总有一日,她也会成为郎君重要的属下。
麦坊和卤味店门庭若市,最后日收益趋于一个平稳可观的数字。
孟跃手里的银钱在快速消耗后,又快速增长。
钱搁手里不动就是死物,孟跃寻找新商机。
糖酒暂不考虑,她现在吃不下。
很快刘生给她带了消息,有一家酒肆想要每日购得一定数量的卤味。
孟跃点点头。
刘生又道:“郎君可以去那家酒肆瞧瞧,那家酒肆的老板不太一样。”
酒肆与卤味店只隔两条街,马车轮子滚过青石板,停在酒肆五十步开外。
北门鱼龙混杂,酒肆更乱一些,一群男人中,一名三十上下的妇人,衣衫暴露,含笑行过其间。
赶车的吴二郎看的面红耳赤,别开脸去。
孟跃想了想,令吴二郎带他去当铺,一刻钟后,孟跃一身半旧劲装,头戴斗笠。
吴二郎目瞪口呆:“郎君,您这是?”
孟跃打发他回麦坊,独自一人前往酒肆。她在幌子下驻足:“宋寡妇酒肆。”
孟跃按了按破旧斗笠前段,进入酒肆。
素来物以稀为贵,在一众敞面大汉里,出现一个戴斗笠的男子,反而招眼。
孟跃在角落落座:“半坛酒。”
声音清越,如珠落玉盘,似微凉清风拂过半熏温热的面庞,带来舒爽。
酒娘子眼睛亮了亮,亲自拎着半坛酒靠近,在孟跃对面落座,目光扫过孟跃修长的手指。
没有伤痕,甚至称的上细腻,但又不似女子纤细葱白。
外衣陈旧,但露出的中衣领子有八成新,乃绢布所制。
是个大户人家的小郎君。
虽然不知对方为何打扮成这样,但酒娘子并不觉对方在逃命,倒更像是看多了话本子,脑子一热出来闯江湖的。
酒娘子倒了一碗酒,递到孟跃手边,不经意抚过孟跃手背。
她见对面人手指蜷缩了一下,又忍住了。
酒娘子眼中笑意愈浓,声如黄莺:“尝尝,这是梨花春,不醉人。”尾音缱绻,暧昧低语。
孟跃喝了一口,咳嗽出声,酒肆内顿时传来大笑,一片快活气息。
酒娘子借着为孟跃抚背顺气的由头,坐到她身侧,媚人唤:“小郎君,慢些喝。”
但十六对一个宫人尚且如此,可见秉性纯良,十分重情。
人总是如此无理取闹,既要纯良宽厚,又盼着杀伐决断。
傍晚承元帝摆驾春和宫,晚膳后,承元帝借口对弈,把十六皇子叫去书房。
帝王手执棋子闲敲,“十五常往你宫里跑,可见还是有用的。”
提及十五皇子,十六皇子柔了眉眼,他轻盈落下一子:“从小到大,十五哥总是待我好。”
承元帝此刻也没说什么‘难道其他皇兄待你不好’的扫兴话,他问儿子:“什么时候回上书房?”
十六皇子摇头,承元帝蹙眉。
十六皇子抬眸看他,目光朦胧,竟生出几分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忧郁,承元帝心头被蛰了一般,有些不太好受,“十六……”
“儿臣少时读《孝经》,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十六皇子摩挲着莹白棋子,“儿臣不是孑然一身,儿臣有父皇母妃,有兄长,儿臣不止是为儿臣一人活。”
承元帝明了,十六并不是忘记那个宫人,而是将悲伤掩藏。
承元帝难以理解:“你就那么喜欢?”区区一个宫人。
十六皇子沉默。
承元帝有些恼,又有几分无可奈何,此刻他对十七皇子也多了两分埋怨和不满。
哪怕十七揍十六一顿都好,攻心太毒。
次日朝堂上,承元帝为一件小事斥责七皇子。
朝会后各方打听,查来查去,只得知承元帝前一晚去了春和宫。
“贱人,生来就是克本宫的。”齐妃勃然大怒,砸了一地名贵瓷器摆件。
自她入宫后一路顺遂,连生三子,个个聪明过人,她也登上贵妃之位,谁料一朝不慎,又落回妃位。
她今日种种,皆拜十六皇子母子所赐。
嬷嬷立刻驱了宫人,拍着齐妃的背顺气,“娘娘慎言,现在满宫都盯着拿咱们错处。”
齐妃咬牙。
嬷嬷低声道:“娘娘,现在不是咒骂时候,方才宫人来报,皇后娘娘邀请顺贵妃赏花。”
齐妃怒火稍歇,“皇后想拉拢顺贵妃?”
嬷嬷不语。
“她想的美。”齐妃冷笑:“当初董嫔的孩子怎么没的,没人比皇后更清楚了。”
嬷嬷迟疑:“娘娘是想揭穿那件事?”
“当初本宫隐而不发,正是为了此刻。”不需要周全的证据链,只要一件证物,就能像根刺扎在皇后和顺贵妃之间,断了皇后拉拢的可能。
宫内暗潮汹涌,宫外一片祥和。
孟跃的卤味店终于建好,食材通过吴老头向其村中人户购买,把吴老头高兴的合不拢嘴,这可是大脸面的事,往后他们吴家在村里都要被高看一眼。
吴老头指天发誓,一定给孟跃呈上最新鲜的肉菜,具体采购由吴家其他人商议。
另一边,刘生为孟跃精挑细选了五个乞儿,四男一女,最大的乞儿年十八,叫陈昌,妹妹陈荷年十三。这兄妹俩是京区治下县里人士,当初双亲病亡,又欠了钱,追债人要把陈荷卖去青楼,族里也爱莫能助,陈昌心一横就带着妹妹跑了,沦为乞儿。
最小的乞儿土子,年十岁。
另外两个,一个年十七,叫张五,口吃,但是据刘生介绍,张五很机灵,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也能瞧出一二。
还有一个年十四,叫旺子,性子腼腆和善。
五人换上崭新衣裳,站在孟跃跟前,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,令孟跃沉默。
刘生小心询问,“郎君,您看如何?”
五人也紧张期待的望着孟跃,恳求孟跃留下他们。
孟跃:“……可。”
孟跃对刘生道:“你看着安排。”
刘生应声。
卤味这种食物,料放得足,基本不会难吃。
孟跃不如何通厨艺,但卤味配方,现代视频都播烂了。
八角桂皮等各种香料备齐,再放冰糖酱油豆瓣酱等,卤汁熬出来,把肉菜分别放进去煮,香飘十里不敢说,行人路过是会多看一眼。
张五切一会子菜,又盯着锅里瞧,把刘生给气乐了,“你是觉着少荤腥,打算添个荤。”
揶揄张五不仔细,当心切着手。
张五咧嘴笑。
土子咽了咽口水,眼睛都要掉锅里:“叔,这卤味太香了。”
刘生瞪他一眼,随后又缓了神色:“好好干活,第一锅出来,让你们吃到撑。”
众人不敢置信,土子一蹦三尺高,张五手一抖,刀口在左手开了口子,鲜血直流,这是真添荤了。
陈昌勉强残留理智,“叔,这一锅不便宜,我们吃了,郎君那边怎么交代?”
其他人也安静下来,卤味虽好,但他们更想要一个安稳之所。
刘生哼道,“这就是郎君的意思,郎君从不让人饿肚子干活。”
店里一群孩子欢呼着,快把屋顶掀了。
五个孩子吃了顿饱的,美美睡一觉,次日正式开业。
在鞭炮声中,刘生扯落红绸,露出崭新牌匾:刘氏卤记。
京中的孩子们又换了童谣,“嘴里淡,吃卤味,找北门刘氏卤记。”
短短十三个字,仍是内含行动指令,并简明扼要指出目的地。
大方向位置:北门。
具体位置:刘氏卤记。
春夏交替,空气里还含着湿意,人们总乐意吃些重口味食物,冬日里的铜锅子吃腻了,换个口味。
吃不起铜锅子的百姓,也乐得寻替代品。
开业第一日,刘生在旁边帮衬着,都差点忙不过来,不到傍晚,卤味就卖光了。
刘生让陈昌他们闭店歇息,他走了一趟麦坊,把今日银钱和账目送去杏花巷。
孟跃大致看过,把账本递给秦秋,由秦秋誊抄一份。
刘生喜道:“郎君,今儿再添一半食材,我估摸着都能卖完。”
卤味味道是真的好,虽比不上百年老卤,但比一般卤味店还是好很多了。
孟跃:“明儿我跟吴老头提一句。”
顿了顿,孟跃道:“五个孩子还是太嫩,你再招几个成人。”随即想起什么,笑道:“把那个庄伙计叫来罢,不会亏待他的。”
庄伙计正是当初给刘生一碗粥活命的人。
刘生本就带笑的脸,更添喜意,连连点头:“卤味铺子住不下,郎君,成人补贴一份住宿可否?”
孟跃颔首:“我说过,你心里有成算了,可自行拿主意。”
秦秋羡慕的望着二人,又暗暗为自己鼓劲,只要她努力,总有一日,她也会成为郎君重要的属下。
麦坊和卤味店门庭若市,最后日收益趋于一个平稳可观的数字。
孟跃手里的银钱在快速消耗后,又快速增长。
钱搁手里不动就是死物,孟跃寻找新商机。
糖酒暂不考虑,她现在吃不下。
很快刘生给她带了消息,有一家酒肆想要每日购得一定数量的卤味。
孟跃点点头。
刘生又道:“郎君可以去那家酒肆瞧瞧,那家酒肆的老板不太一样。”
酒肆与卤味店只隔两条街,马车轮子滚过青石板,停在酒肆五十步开外。
北门鱼龙混杂,酒肆更乱一些,一群男人中,一名三十上下的妇人,衣衫暴露,含笑行过其间。
赶车的吴二郎看的面红耳赤,别开脸去。
孟跃想了想,令吴二郎带他去当铺,一刻钟后,孟跃一身半旧劲装,头戴斗笠。
吴二郎目瞪口呆:“郎君,您这是?”
孟跃打发他回麦坊,独自一人前往酒肆。她在幌子下驻足:“宋寡妇酒肆。”
孟跃按了按破旧斗笠前段,进入酒肆。
素来物以稀为贵,在一众敞面大汉里,出现一个戴斗笠的男子,反而招眼。
孟跃在角落落座:“半坛酒。”
声音清越,如珠落玉盘,似微凉清风拂过半熏温热的面庞,带来舒爽。
酒娘子眼睛亮了亮,亲自拎着半坛酒靠近,在孟跃对面落座,目光扫过孟跃修长的手指。
没有伤痕,甚至称的上细腻,但又不似女子纤细葱白。
外衣陈旧,但露出的中衣领子有八成新,乃绢布所制。
是个大户人家的小郎君。
虽然不知对方为何打扮成这样,但酒娘子并不觉对方在逃命,倒更像是看多了话本子,脑子一热出来闯江湖的。
酒娘子倒了一碗酒,递到孟跃手边,不经意抚过孟跃手背。
她见对面人手指蜷缩了一下,又忍住了。
酒娘子眼中笑意愈浓,声如黄莺:“尝尝,这是梨花春,不醉人。”尾音缱绻,暧昧低语。
孟跃喝了一口,咳嗽出声,酒肆内顿时传来大笑,一片快活气息。
酒娘子借着为孟跃抚背顺气的由头,坐到她身侧,媚人唤:“小郎君,慢些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