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0章 索伦超人!天南海北打满全场!

    天幕画面出现。
    镜头从冰封的黑龙江江面急速拉升。
    无人机穿越暴风雪中的白桦林。
    定格在兽皮帐篷前擦拭骨箭的鄂温克老猎人皱纹密布的脸上。
    借用特效,这位老人的脸变得年轻,服装也变成了古代的盔甲。
    惟一不变的是他的手上的弓箭。
    画面镜头里,这位猎户出身的鄂温克人,他奔驰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原始森林。
    战斗在冰封的河岸。
    战斗在四川的险山。
    战斗在缅甸的毒瘴森林。
    战斗在新疆的戈壁。
    甚至战斗在喜马拉雅山麓……
    而天幕也正式的开始讲述。
    【嘿,各位小伙伴们!】
    【今天,咱们去认识一个神秘而又强悍的群体。】
    【当我们回望清朝的军事史,他们的名字在血与火中若隐若现。】
    【从黑龙江到缅甸丛林,从大小金川到尼泊尔雪山,这支不足十万人的族群,硬是为清朝打出了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疆土!】
    【用血肉之躯托起了康乾盛世的边疆版图。】
    【他们是被皇太极四次远征才征服的雪原死神,是乾隆皇帝平定边疆必等的王牌!】
    【是被乾隆视作“战略威慑利器“的族群。】
    【却最终消逝在近代化的洪流中。】
    【他们就是索伦人】
    【索伦人,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称呼。】
    【在清朝,它囊括了生活在黑龙江中上游的鄂温克族、达斡尔族、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。】
    【他们在清朝被统称为“索伦“,满语意为“先锋“。】
    【在黑龙江零下40度的密林深处,索伦人用三百年时间演绎了人类生存的极限。】
    【他们生存在石勒喀河到精奇里江的寒带森林,每日与熊罴搏斗,同暴雪争食。】
    【严酷环境锻造出惊人的身体素质。】
    【成年男子开120斤强弓如儿戏,连续骑马三日不眠不休堪称常态。】
    【他们从小就在这山林与草原间摸爬滚打,天天和大自然亲密接触,坚韧不拔的性格就像刻进了骨子里,意志力顽强得像钢铁。】
    【骑射、渔猎,这些对咱们来说可能是高难度的技能,在他们那儿,就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。】
    【在山林里,他们像敏捷的山猫,上蹿下跳,对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。】
    【到了草原上,立马变身威风凛凛的骏马骑士。】
    【能步战,能骑战,能平原战,能山地战。】
    【堪称全能战士!】
    【说到索伦人的战斗力,绝对是一顶一的存在,名气大得很!】
    【皇太极在1639年的征讨中首次见识了这种恐怖战力。】
    【他们简直就是天生的战斗机器,骑射技艺精湛得让人拍案叫绝。】
    【往马背上一坐,那叫一个稳,马跑起来就跟一阵风似的。】
    【而他们在这疾驰的马背上,射箭的本事更是绝了,一箭射出去,那目标基本就跑不了。】
    【骑术高超到啥程度呢?】
    【不管是崎岖得像羊肠小道的山路,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广袤草原,他们骑着马,就跟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样自在。】
    【打起仗来,索伦人更是不要命,战斗意志强烈得能把敌人的胆都吓破。】
    【一旦战斗打响,他们就跟发了狠的狮子一样,勇往直前,绝不退缩。】
    【面对清军重甲步兵,索伦猎手在三十步外箭箭穿喉,林中腾挪如鬼魅。】
    【史料记载,此役清军虽胜,但阵亡者中七成是被毒箭所杀。】
    【正是这次血战,让清朝意识到:“得索伦者得天下兵锋。“】
    【在清朝的漫长岁月里,索伦人参与了无数次战斗,留下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澎湃的战例。】
    【康熙年间,沙俄扩张到了远东地区。】
    【而清朝在关外统治力量薄弱。】
    【就靠着索伦人抵抗。】
    【1686年呼玛尔河口,达斡尔勇士乌木布尔代带领42骑索伦人。】
    【遭遇400俄军探险队,在燧发枪的弹雨中,他们以“之“字形骑射突进,箭矢穿透俄军皮质军服。】
    【当俄军刺刀阵逼近时,索伦人突然抽出桦木短矛贴身肉搏,最终撕开包围圈。】
    【此战击毙俄军37人,而索伦仅损3骑。】
    【在整个清朝期间,索伦人为捍卫我国东北边境安宁。】
    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】
    天幕外。
    三国。
    诸葛亮羽扇轻摇,目光专注地盯着天幕上索伦人作战的画面。
    看到索伦人骑在马上,身姿矫健,箭术精准。
    以少敌多面对沙俄军队也毫不畏惧,攻势凌厉。
    诸葛亮也是微微点头,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。
    “这索伦人,能骑善射,战斗力着实强悍。”
    诸葛亮语气中满是认可。
    王平在一旁,同样认真观看着索伦人的战斗动作,但多少有些不服。
    “丞相,这索伦人射术如此精湛,又擅于山地作战。”
    “末将观其林间腾挪之术,倒似我飞军攀越泸水绝壁的功夫。”
    “与我无当飞军之相比,又当如何?”
    诸葛亮轻轻挥动羽扇,陷入沉思。
    “我军之中,无当飞军有其独特之处。”
    “无当飞军皆为南中劲卒,擅长山地作战,行军迅速且坚韧勇猛。”
    “但看天幕上的索伦人,在深山老林中健步如飞,亦是山地作战劲旅。”
    “说起来,倒是挺符合我军作战需求的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而天幕也在继续。
    【除了守卫东北老家之外。】
    【索伦人的战斗力,让他们成为清朝统治者征战天下的不二利器。】
    【翻阅清宫档案,可以发现惊人数据。】
    【索伦兵参与大小战役73次,从雅克萨反击到平定大小金川,从征缅甸到镇压太平军。】
    【几乎打满全场。】
    【特别是在满八旗子弟腐化,失去战斗力之后。】
    【充满野性的索伦人,更是成为清廷最倚重的军事力量之一。】
    【康熙三十五年昭莫多之战,2000索伦骑兵夜袭噶尔丹大营,用浸油火箭点燃蒙古包,火光中斩首八千级。】
    【民间传说:宁遇阎罗王,莫见索伦郎。】
    【乾隆二十年,准噶尔战场上,鄂温克神箭手由屯单骑冲阵。】
    【他连发十二箭射落叛军旌旗,最后一箭贯穿敌将铁胄,箭簇竟从后颈透出。】
    【和乾隆打猎的时候,遇到老虎一箭过去,便射穿虎骨而出。】
    【乾隆赞叹:“吕布善射,未必能尔!”】
    【大小金川闹叛乱。】
    【那地方地势险要得很,又遍地碉堡,叛军跟缩在乌龟壳里一样,据险而守,清军要进攻,难如登天。】
    【可索伦人不怕啊,他们翻山越岭,就往敌人窝里冲。】
    【在那茂密的丛林里,陡峭的山峰间,索伦勇士们凭借惊人的耐力和勇气,一步步逼近叛军。】
    【山地战?】
    【根本难不倒他们!】
    【索伦人的近战能力,那也是厉害得不行。】
    【手里的长刀一挥,寒光闪闪,和叛军展开白刃战,杀得敌人哭爹喊娘,胆战心惊。】
    【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打下来。】
    【索伦人靠着超强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战斗意志,在平定大小金川叛乱里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】
    【乾隆后期的廓尔喀之役。】
    【福康安率索伦兵翻越喜马拉雅山,在海拔5000米的聂拉木山口,索伦猎手以冰锥钉靴攀岩,奇袭廓军营地,大破敌军。】
    【不仅再次确立清朝对西藏的绝对主权。】
    【更是让当时南亚、东南亚的西方殖民者,对清朝的战斗力保持极大的忌惮。】
    【还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,索伦人的骑兵那也是发挥了大作用。】
    天幕在讲述的同时。
    也不断地给出索伦人的战斗场景。
    别的不说,解锁的地图确实是拉满了。
    从东北的雅克萨到西北的伊犁。
    从西南的云贵川甚至缅甸、尼泊尔。
    再到江南的水网密布之地。
    战斗场面非常的激烈。
    弹幕也纷纷的惊叹。
    《什么索伦超人!》
    《传说中的“披甲人”?》
    《索伦?索伦不是被护戒小队打败了嘛?》
    《骑射,指在马上拿枪射。》
    《索伦精锐是步枪兵,跟骑射关系不大。》
    《尼泊尔号称南亚普鲁士,非常能打,还装备了英式军火,结果被福康安直接一波干趴下!》
    《索伦人好能打啊,肯定待遇拉满。》
    《“一等超勇公”海兰察就是索伦人。》
    《个人待遇很好,但族群待遇很差,而且没有发展前景。》
    《索伦兵看起来很荣耀风光,但就只是被当作工具。》
    《说起来,和索伦人对着干的沙俄哥萨克,倒是挺像的。》
    而天幕外。
    秦朝。
    嬴政目光如鹰隼般,紧盯着天幕上索伦人作战的画面。
    看着索伦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英勇无畏。
    嬴政冷哼一声,语气中带着一丝勉强的认可说道:
    “哼,这索伦人,倒有几分勇猛之气。”
    扶苏站在一旁,也说道:“父皇,这索伦人在战场上确实表现非凡,为清朝立下不少战功。”
    “这索伦人的骑射之术和在山地作战的能力,倒也值得我军借鉴。”
    “儿臣曾经在长城与匈奴作战,手头上就是缺乏一支能打且高度机动性的骑射部队。”
    “这索伦人,倒是挺适合作为小股奇兵,然后包抄匈奴人的退路。”
    “假如匈奴来犯,等大秦长城军团击退匈奴,匈奴人撤走时,高机动性的索伦骑兵出现。”
    “配合正面推进的大秦军团。”
    “定然可以让匈奴全军覆没!”
    嬴政点了点头。
    对自己儿子的军事想法感到满意。
    果然自己让他去长城戍边是正确的举动。
    于是嬴政也继续的欣赏天幕。
    哪怕大秦没有索伦人。
    但看他们为国家,为朝廷战斗。
    身为统治者的嬴政,也是十分舒爽的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