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2章 河西走廊之梦!千古一帝们的竞争舞

    新的天幕出现。
    画面镜头从浩渺无垠的宇宙拉近,聚焦至地球。
    随后画面迅速切换至亚洲大陆。
    锁定中国西北。
    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逐渐清晰。
    阳光洒在雄浑的祁连山上,皑皑白雪闪耀着金色光芒,联绵的山脉像一条巨龙横卧。
    镜头沿着山脉向下方移动。
    展现出一条被戈壁与绿洲交错分割的狭长地带。
    伴随着悠扬而经典的《河西走廊之梦》音乐缓缓响起。
    解说声随之而来。
    【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之上,有这样一条令人瞩目的狭长通道。】
    【它宛如大地的血脉,连接着历史与未来,沟通着东方与西方。】
    【当祁连山的雪水化作万千溪流奔涌而下。】
    【承载着文明密码的走廊在戈壁与荒漠间悄然铺展。】
    【这就是河西走廊。】
    【中国西部版图上那条鎏金般的狭长通道!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,黄河以西,东起乌鞘岭,西至玉门关,南北介于南山(祁连山和阿尔金山)和北山(马鬃山、合黎山和龙首山)之间。】
    【全长1000余公里,南北最宽有200余公里。】
    【形如走廊,故而得名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的南侧是祁连山脉。】
    【祁连山由由多条西北——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,绵延长达800多公里,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以上。】
    【祁连山终年积雪,冰川储量丰富冰雪融水,形成了石羊河、疏勒河、黑河三大内陆水系,滋养了河西走廊的大片绿洲。】
    【孕育出了一个个繁荣的城镇和丰饶的农业区。】
    【走廊内的山脉、河流、草原、沙漠相互交织,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的气候也独具特色,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】
    【夏季炎热,冬季寒冷,昼夜温差极大。】
    【而历史的长河中,河西走廊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】
    【它是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,这条连接着中国与中亚、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通道,因河西走廊而得以畅通无阻。】
    【在军事战略上,河西走廊更是至关重要。】
    【它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,也是向外拓展势力的前沿阵地。】
    【控制了河西走廊,就意味着掌握了战略主动权。】
    【这一点,匈奴与大汉都非常清楚。】
    【公元前138年的长安城,19岁的汉武帝将青铜符节交到27岁的郎官张骞手中。】
    【这是一场关于凿空匈奴生死未卜的豪赌。】
    【穿越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,张骞的使团遭遇了草原铁骑的围捕。】
    【在匈奴穹庐中度过的九年时光里。】
    【这位汉使默默丈量着祁连山南北的水草丰美之地,将“河西走廊“四个字深深烙进中原王朝的战略版图。】
    【公元前121年的春天,19岁的骠骑将军在河西走廊书写了冷兵器时代最惊艳的战例。】
    【霍去病率领的汉军铁骑六日转战五个匈奴部落,夺取胭脂山牧场,缴获祭天金人。】
    【盛夏时节,他再次率军深入匈奴腹地,在祁连山北麓歼灭匈奴主力。】
    【大汉占据河西走廊,成功切断了羌人与北方草原游牧的联系。】
    【打通了征服西域的通道。】
    【“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“的匈奴哀歌从此传唱草原。】
    【而汉武帝也在河西走廊沿线,设置了四座边境军事要塞城市。】
    【分别是武威,张掖,酒泉,敦煌。】
    【这四座城市,直到现在也依然叫这个名字。】
    天幕外。
    秦朝。
    嬴政看着天幕上关于河西走廊的介绍。
    “河西.河西”
    “此走廊连接中原与西域,土地肥沃,水草丰美,且地势险要,实乃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    “确实无比重要。”
    嬴政心中畅想起了,大秦铁骑踏足河西走廊的画面。
    “蒙恬北击匈奴不过逐犬于阴山,这祁连雪水养出的军马场,才是断匈奴脊梁的利刃!”
    “有了这河西走廊,朕不仅能将疆土大幅拓展,更能掌控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,让天下财富皆汇聚于我大秦。”
    “朕要让这河西走廊,成为我大秦的固有领土。”
    扶苏有些担忧的说道:
    “这河西走廊周边势力众多,又是匈奴人的地盘,恐有一番恶战。”
    不过和扶苏关系很好的蒙恬,则笑着说道:
    “殿下放心,在我大秦铁骑面前,都将灰飞烟灭。我大秦军队,历经无数战火洗礼,岂会惧怕这些宵小之辈。”
    嬴政更是信心满满。
    “后世那伪汉都能凿穿的河西,朕的大秦锐士反倒困在临洮?”
    “三年,最多三年,朕要让大秦的烽火台立在祁连山顶!”
    一听始皇帝准备再次大规模动武。
    朝堂上的武将们都是纷纷的激动兴奋起来。
    蒙恬、王离、李信、章邯都是摩拳擦掌。
    因为大家都知道,谁能拿下河西,谁就能成为大秦第一将!
    说不定,也能像天幕讲过的霍去病那样。
    成为后世人心目中的武将天板呢!
    而李斯也在心中暗暗点头。
    李斯既认可大秦征服河西。
    也有些担心。
    “一场对外战争,倒是可以给士兵们一个上升的机会。”
    “这有助于释放一下大秦内部的矛盾积累。”
    “但大规模战争的同时,如果其他方面的徭役不减少的话,那又十分的危险。”
    天幕继续。
    【而从汉武帝开始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就一直成为中原王朝的用武之地。】
    【敦煌悬泉置的驿站里,丝绸与简牍开始川流不息。】
    【长罗侯常惠在此调度兵马粮草,将汉帝国的威仪播撒到西域三十六国。】
    【而在永嘉南渡后,北方大地的一片血色黄昏中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意外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诺亚方舟。】
    【作为北方仅有的汉族政权,前凉吸引了大批北方汉人前去投靠。】
    【也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经典,进而延伸出了文化繁荣。】
    【盛唐的太阳升起时,河西走廊迎来了最璀璨的时光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,商业繁荣,文化昌盛。】
    【许多外国商人、使者、僧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,他们首先经过河西走廊,在这里进行贸易、交流和学习。】
    【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披上了长安最新流行的石榴裙。】
    【粟特商队带来的波斯银币,在凉州市场上叮当作响。】
    【诗人王翰在酒泉军帐中写下“葡萄美酒夜光杯“时,不会想到这些西域风物都将经由河西走廊,融入中原百姓的日常生活。】
    【安西都护府的文书通过八百里加急驰道,将龟兹乐舞与于阗玉石源源不断送向长安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,已然成为亚欧大陆最繁忙的文明交换机。】
    【但历史的聚光灯不会永远停留。】
    【巅峰之后便是没落与低谷。】
    【当海上商路的帆影逐渐盖过驼铃,河西走廊在明清时期沉淀为一部立体的史书。】
    【一直到现代。】
    【今天,当兰新高铁的动车组以250公里时速穿越乌鞘岭隧道,古老的河西走廊正在书写新的传奇。】
    【风电场的白色巨人守卫着汉长城的残垣。】
    【光伏板的蓝色海洋灌溉着曾经的荒漠。】
    【敦煌文博会的灯光照亮莫高窟九层楼时,千年前的画工与今天的数字修复师,在光影交错中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】
    【这条长1200公里的走廊,从来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。】
    【它是战争与和平的计时器,是农耕与游牧的化合器,是佛法与儒学的淬火炉,是东方与西方的握手处。】
    【当玉门关的春风再度染绿戈壁,我们依然能听见霍去病掷地有声的誓言。】
    【听见鸠摩罗什译经时的沉吟。】
    【听见丝路商旅的驼铃交响。】
    【从霍去病饮马弱水,到“天宫“与“嫦娥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。】
    【河西走廊始终是中华文明开拓精神的具象化。】
    【当我们在玉门关遗址捡拾到汉唐陶片。】
    【在锁阳城唐代寺院遗址发现粟特文账册。】
    【在居延汉简中破译出最早的九九乘法表。】
    【这条走廊便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,而是一部永远向未来敞开的文明启示录!】
    视频到此结束。
    《河西走廊之梦》的悠扬音乐再次响起。
    影视剧、纪录片的画面剪切不断闪现。
    弹幕也纷纷的涌出。
    《甘肃省省歌!》
    《这首歌,彷如大漠戈壁上呜咽了千年的风。》
    《寇可往,我亦可往!》
    《作为甘肃人每听到这里寒毛竖起!》
    《冠军临瀚海,长平翼大风。云横虎落阵,气抱龙城虹。横行万里外,胡运百年穷!》
    《霍去病牛逼!(破音!)》
    《对张骞和霍去病真的好佩服!》
    《确实牛b,几千年的历史也就寥寥数人能有此水平。》
    《敦煌,酒泉,张掖,武威,天水,多好听的名字啊。》
    《张帝国之臂掖,扬武功之军威!》
    《视频还是太短了,建议去看央视纪录片《河西走廊》,最伟大的纪录片!》
    《每次看都忍不住地泪流满面。》
    《河西走廊太关键了!这是大一统王朝必须紧握手中的咽喉要道!》
    《打通河西走廊太难了,只有强盛的王朝才能做到。》
    《公元790年回鹘道被吐蕃彻底切断,“安西由是遂绝,莫知存亡”——公元1759年,兆惠平天山南路,九百六十九年。》
    而天幕外。
    古人们通过这段视频了解了河西走廊的兴衰历史。
    也只能再一次的心生感慨。
    汉朝。
    汉武帝刘彻十分的欣慰。
    因为刘彻看到正是从自己开始,中原王朝拥有了河西走廊这一把直通西域,直通中亚的利剑!
    成为每一代强盛的王朝所对外扩张强有力的通道和跳板。
    这,都是自己的历史功绩!
    虽然刘彻也明白,后世的河西走廊已经没落。
    没有丝绸之路时期的辉煌。
    但是,自己开拓的河西走廊,依然是历史上用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    而则,就已经足够了。
    “大汉的遗产,后世的子民们没有忘记。”
    “也永远不会忘记。”
    而在唐朝。
    李世民端坐在殿内。
    看完了视频之后,说道:
    “这河西走廊,当真乃咽喉要地。”
    “天幕再次确定了这一点。”
    “明年朕要带着大唐铁骑在祁连山脚狩猎,让吐蕃人看清楚谁才是河西真正的主人!”
    “同时,朕要让河西走廊成为我大唐对外交流的窗口。”
    “让各国之人皆能感受到我大唐的繁荣昌盛与包容开放。”
    李世决心以开明的政策,将河西走廊打造成大唐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    让后世的人提起河西走廊。
    不是想起汉武帝刘彻。
    而是想起自己这位大唐天子!
    在明朝。
    朱棣也是如此想的。
    “强汉盛唐,都拥有河西走廊。”
    “而我大明尚未打通河西走廊。”
    “这样下去,岂不是让后世子民,把我大明给看扁了?”
    朱棣的目光锁定在地图上的河西走廊。
    锁定关西七部。
    以及河西走廊所连接的西域。
    “亦力把里……这个蒙古的残留不是一个弱小的对手。”
    “或许他们并不是大明的首要解决目标。”
    朱高炽也连忙建议,说道:
    “是啊爹,亦力把里控弦之士二十万,又有其他蒙古部落协助。”
    “大明劳师远征过去,只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。”
    “太难了,打通河西走廊很难,收益也并不高。”
    朱棣听了有些不高兴。
    尽管朱棣知道,自己的太子说的是事实。
    的确很难。
    但是朱棣还是强调说道:
    “万里远征灭国自然很难。”
    “但是当年的汉武帝、霍去病难道就不难吗?”
    “哪一寸土地,是能轻易得来的?”
    “对手太强,就不去打。”
    “距离太远,也不去打。”
    “大明目前国力强盛都不去打,难道指望后世万历、崇祯那样的时代去打吗?”
    说了几句气话。
    朱棣又不免心生遗憾。
    “未竟,未竟之事太多。”
    “而朕老了,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”
    “不彻底收复河西走廊,大明岂能和强汉盛唐对比?”
    在遗憾的情绪中,朱棣也似乎能够理解,为何那么多的千古一帝都奢求着长生不老了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