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9章 士为知己者死!荆轲刺秦王!

    天幕也在继续介绍春秋战国的那些传奇刺客们。
    【接下来是豫让。】
    【豫让本是晋国智伯的家臣,智伯对他那是相当器重,被智伯以国士之礼相待。】
    【后来,智伯在与韩、赵、魏三家的争斗中失败,被赵襄子给杀了。】
    【智氏被灭族,智伯的头还被赵襄子做成了酒器。】
    【豫让得知这个消息后,悲忿交加,他发誓一定要为智伯报仇。】
    【还说出了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】
    【豫让先是伪装身份,躲在厕所里刺杀赵襄子。】
    【结果失败。】
    【赵襄子感慨其忠义,赦免了豫让。】
    【豫让被赦免后,却又做出让所有人毛骨悚然的举动。】
    【他用生漆涂满全身让皮肤溃烂,吞下烧红的木炭毁掉声带!】
    【就是为了不被人认出来,寻找再次刺杀的机会。】
    【然后,他埋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的桥下,准备伺机而动。】
    【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。】
    【赵襄子的马走到桥边突然受惊,赵襄子察觉到了异样。】
    【派人一搜,就把豫让给抓了。】
    【赵襄子看着眼前这个一心求死为旧主报仇的豫让,心中也不禁有些敬佩。】
    【他问豫让:“你之前也侍奉过范氏、中行氏。他们被智伯灭了,你怎么不为他们报仇,偏偏对智伯这么死心塌地?”】
    【豫让坚定地回答:“范氏、中行氏待我如同一般人,我就以一般人的态度对待他们。”】
    【“但智伯把我当成国士,我自然要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。”】
    【最后,豫让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下,以了却他为智伯报仇的心愿。】
    【赵襄子被他的忠诚所打动,答应了他的请求。】
    【豫让对着赵襄子的衣服连刺三剑,然后高呼:“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去见智伯了!”】
    【说完,便自刎而死。】
    【后人有诗赞曰:女为悦己容,士为知己死。壮哉一豫让,乃能达斯旨!】
    【豫让,也用最极端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!】
    弹幕纷纷出现。
    可以看到,相比之前的要离,豫让这边的弹幕画风就截然不同了。
    《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……》
    《豫让何苦呢?不能理解。》
    《因为道义,那时很多行为看起来都很不可思议。》
    《豫让不是职业刺客,他是士,为主报仇。》
    《豫让算什么英雄,愚忠罢了。》
    《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智瑶以国士待之,当以国士报之。》
    《豫让是几大刺客里最让人佩服的。》
    《豫让不是失败了?有什么值得吹得。》
    《司马迁写刺客列传更多欣赏的是他们的义,不是业务能力。》
    《赵无裇说得对,不合时宜的道义就是愚蠢。》
    《豫让也知道,但就是要坚守道义。》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而天幕外。
    刘备声音里满是感慨的说道:
    “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,不惜毁容吞炭,舍生取义。”
    “明知复仇艰难,却毫不退缩,如此气节,令人动容。”
    “这份忠诚和执着,世间罕有!”
    一旁的刘禅也点头附和:
    “确实很佩服。”
    “只是豫让选择的复仇之路过于惨烈,搭上了自己性命,最终也未能成功。”
    “孩儿不太理解呢。”
    刘备轻轻摇头。
    “话不能这么说。豫让看重的是那份知遇之恩。”
    “在他心中,为智伯报仇,是比性命更重要的事。”
    刘备的思绪飘回到过往,想起那些追随自己却命运坎坷的仁人志士。
    只觉得:
    何其有幸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天幕继续。
    【现在我们再看看齐国。】
    【聂政年轻的时候就行侠仗义,因为杀了人,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了齐国,以杀猪卖肉为生。】
    【当时,韩国大夫严仲子和韩国相国侠累结下了仇怨,严仲子为了报仇,四处寻找有能力的人。】
    【他听说了聂政的侠义之名后,就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去找聂政。】
    【给聂政极高的待遇,安排聂政姐姐的婚假事宜,并奉养聂政的母亲。】
    【希望他能帮忙刺杀侠累。】
    【聂政虽然很感激严仲子的赏识。】
    【但他觉得自己还有母亲需要赡养,不能轻易冒险,所以拒绝了严仲子。】
    【后来,聂政的母亲去世了,他守孝三年后,想起严仲子对自己的知遇之恩,决定为他报仇。】
    【聂政独自一人,手持宝剑,来到了韩国都城阳翟。】
    【说是刺客,聂政更像是狂战士。】
    【他直接闯进了侠累的府邸。】
    【当时侠累身边有众多侍卫保护,但聂政毫无惧色,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,迅速冲向侠累。】
    【他以白虹贯日之势,一剑就刺死了侠累。】
    【接着,他又和周围的侍卫展开了激烈的搏斗,一连杀了数十人。】
    【但聂政知道自己今天很难活着出去了。】
    【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,他用剑毁了自己的容貌,挖出了自己的双眼,最后剖腹自杀。】
    【而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了这件事,猜到这个刺客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弟弟。】
    【她为了不让弟弟的英名被埋没,毅然前往韩国。】
    【在弟弟血肉模糊的尸体旁哭诉:“这就是我弟弟聂政啊!“】
    【集市上路过的众人都说:“这个人刺杀了国相,大王悬赏千金求他的姓名。夫人您难道没听说吗?怎么还敢来辨认他呢?”】
    【聂荣回应道:“我听说了。但聂政之所以甘愿承受污辱,混迹在市井商贩之中,是因为老母亲尚在,我也还没有出嫁。”】
    【“如今母亲享尽天年去世了,我也已嫁人。”】
    【“我怎么能因为害怕杀身之祸,而最终埋没贤弟的英名呢!”】
    【然后,聂政的姐姐在聂政尸体旁自杀身亡。】
    【聂政单枪匹马闯入相府,不惧生死的勇气,成为了江湖中永恒的传说。】
    【而聂政姐弟之间深厚的情谊,也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。】
    天幕此时短暂的停顿。
    背景响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声音。
    令人心潮澎湃。
    然后天幕缓缓的说道:
    【最后的最后。】
    【恐怕也是天下最著名的刺客。】
    【荆轲——那个让秦始皇都吓尿裤子的男人。】
    【战国末期,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,大有吞并六国之势。】
    【燕国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,决定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。】
    【荆轲本是卫国人,喜好读书击剑,为人慷慨侠义。】
    【他来到燕国后,被太子丹奉为上宾。】
    【为了这次刺杀行动,太子丹做了精心的准备。】
    【他给荆轲准备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,还在匕首上涂满了剧毒,只要被这匕首划伤一点,就会立刻毒发身亡。】
    【此外,太子丹还为荆轲找了一个助手,名叫秦舞阳。】
    【秦舞阳12岁就当街杀过人,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狠角色。】
    【出发那天,太子丹和许多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,戴着白色的帽子,来到易水河边为荆轲送行。】
    【场面十分悲壮,荆轲对着众人,高声吟唱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】
    【随后,荆轲带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盒子和燕国督亢的地图,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。】
    【到了秦国后,荆轲和秦舞阳进宫去见秦王嬴政。】
    【在大殿上,秦舞阳看到秦王嬴政威严的样子,吓得脸色苍白,浑身发抖。】
    【荆轲却镇定自若,他一边向秦王嬴政献上樊於期的首级,一边慢慢地展开地图。】
    【当地图完全展开的时候,那把藏在里面的匕首露了出来。】
    【荆轲眼疾手快,一把抓住匕首,刺向秦王嬴政。】
    【秦王嬴政反应也很快,他猛地向后一闪,躲过了这致命一击。】
    【接着,两人就在大殿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。】
    【秦王嬴政绕着柱子跑,荆轲在后面紧追不舍。】
    【最终,秦王嬴政抽出佩剑,砍伤了荆轲,荆轲见刺杀无望,便将匕首扔向秦王嬴政,但也没有击中。】
    【荆轲就这样倒在了大殿上,结束了他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。】
    【荆轲刺秦的故事之所以格外动人,不仅因为它的目标是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始皇。】
    【更因为荆轲这个刺客身上有着太多普通人的影子.】
    【他剑术烂到连盖聂都看不上】
    【也因为剑术不精而失败。】
    【会在接任务的时刻犹豫。】
    【但登上大殿却一往无前。】
    【他会需要助手秦舞阳的配合。】
    【而12岁杀人的高手秦舞阳,却在大殿上吓得发抖。】
    【作为刺客,荆轲的信念和业务能力均不完美。】
    【但正是这种不完美,反而让“图穷匕见“的悲壮更加真实。】
    【当荆轲被砍断双腿仍奋力掷出匕首。】
    【当他知道事不可为还倚柱笑骂。】
    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刺客的末路。】
    【更是一个先秦侠客时代的终结。】
    【当荆轲被砍断双腿还要掷出匕首。】
    【当他身中八创还要倚柱笑骂。】
    【我们看到的不是超级英雄,而是一个明知必死仍向命运挥剑的凡人!】
    【难怪司马迁要单独给这个“失败者”,写下两千多字的传记!】
    【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们。】
    【曹沫、专诸、要离、豫让、聂政、荆轲……】
    【在那个诸侯争霸、弱肉强食的时代,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——个人的暴力,来对抗整个时代的洪流。】
    【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天下大势,但他们懂得什么叫一诺千金,什么叫以死报知己。】
    【正如司马迁所说:“自曹沫至荆轲五人,此其义或成或不成,然其立意较然,不欺其志。“】
    【如今两千多年过去,刺客的时代早已终结。】
    【他们的行为,也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人的三观。】
    【但那些关于忠诚、勇气、牺牲、承诺、知己的故事。】
    【依然在传颂着……】
    【这或许就是先秦时代刺客们,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。】
    天幕视频到此结束。
    弹幕纷纷的出现。
    《荆轲笑传之刺刺陛。》
    《王负剑!王负剑!》
    《荆轲被削成阿柯后打野就不行了。》
    《秦舞阳:我十三岁就杀过人了!秦王:很好,那昨天呢?》
    《荆轲武功不行,辅助秦舞阳又懦了。》
    《荆轲本来就是个街溜子,并不是什么大侠。》
    《陶渊明评论过荆轲:惜哉剑术疏。》
    《刺客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,荆轲算是顶级刺客了。》
    《原计划秦舞阳辅助吸引秦王注意,荆轲趁机挟持嬴政,结果秦舞阳怂了,荆轲的成功率瞬间低了一大截。》
    《可能一开始荆轲想挟持秦王,错失了第一刀的绝杀机会。》
    《嬴政牛高马大,又是练家子,荆轲单挑不过啊。》
    《想活捉嬴政有点蠢了,秦的国际信用就是负的,就算当时嬴政发誓不侵略,但事后百分百反悔。》
    《刺客本来就对武力没有硬性要求,主要看心理素质。》
    《荆轲其实也不想去送死,各种提要求。太子丹pua+道德绑架,荆轲拉不下脸不去。》
    《樊於期愿意自杀,荆轲凭什么就不是自愿去的?》
    《但是荆轲真的去了,而且真的敢上殿刺杀。》
    《看了各位揭秘的真实的荆轲,更佩服荆轲了。》
    而天幕外。
    秦朝。
    嬴政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佩剑,仿佛又回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现场。
    “看那荆轲。”
    嬴政的声音冷得像冰。
    “当年就是在这大殿之上,距朕不过七步。”
    “若非夏无且那一药囊,今日坐在这里的,就不是朕了。”
    “这些刺客,自以为凭借一把匕首就能改变局势,简直可笑至极!”
    “就说那荆轲,受燕国太子丹蛊惑,妄图刺杀朕,却不知这天下统一乃大势所趋,岂是他一人能阻挡的。”
    李斯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: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这些刺客不过是各国残余势力的垂死挣扎。”
    “他们这些卑劣行径,反而加速了六国的灭亡。”
    扶苏也衷心的说道:
    “刺客虽能逞一时之勇,但在我大秦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,不过是螳臂当车。”
    “不过,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,需加强防范,确保父皇的安全。”
    嬴政站起身来,目光坚定:“六国余孽最善用这等死士,朕要断其爪牙!”
    “传朕旨意,即日起各郡县严查游侠剑客,凡藏利器者,一律收监!”
    “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,不敢再有刺杀朕的念头!”
    大殿内,嬴政的话语回荡,臣子们纷纷跪地高呼:“陛下万岁!万万岁!”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