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1章 秘书阁交锋!君,圣明无过!

    第511章 秘书阁交锋!君,圣明无过!
    历来乱世都是人口迁徙的高峰。
    屠刀在侧,哪怕还没有真正落到身上,在有选择的前提下,人们也会主动寻求去往安全的地方。
    隔壁两晋交接时,那一场场浩浩荡荡的衣冠南渡,虽然过程残酷,但不可否认的是,正是因为那一场大迁徙才就此打下了向南开发的基础。
    江南富庶一说,也自此而起。
    而此世的江南早已繁似锦,又是儒家的根基所在,对躲避战乱的八州之地百姓的吸引力,无疑更高。
    就拿荆、扬等州来说,天堂和地狱真可谓只有一江之隔。
    所以这一次的黄天之乱,可以预料的结果便是等到大乱之后的大治来临,江南只会更加的繁华。
    只是这种天然的人口虹吸能力,韩绍自问是比不了的,也懒得去比。
    比?比个鸡毛?
    幽州苦寒贫瘠的名声由来已久,拿头跟江南比啊!
    但这不重要。
    山不来就我,我就去就山!
    幽州没有吸引这些逃难之人的东西,无法成为他们下意识的选择。
    但幽州也有幽州的特产!
    幽州别的不多,铁骑多!
    这就是幽州的特产!
    现在我幽州要人、我韩某人要人,不给?
    那大不了,老子就抢!
    韩绍心中念头一起,便再也压制不住了。
    毕竟别说是多拖延一天两天,就算是拖上一时半刻,那也得多死上多少人啊!
    “让李靖即刻率一营铁骑南下!”
    “有司衙门全力协理物资调配!一月内,务必筹集至少十万人食用的粮秣供给!”
    当韩绍的神念跨越数千里降临在镇辽城兵司衙门的时候,当值的兵司主事悚然一惊。
    第一反应就是‘坏事了!黄天道打过来了!’
    可看着手中那则由獬豸卫和六扇门双重验证过的战报,那兵司主事就是一愣。
    上面明明确确写着近期黄天道并无异动。
    ‘所以……君上这番突然用兵,是要主动对黄天道出手?’
    这般念头一起,那兵司主事不敢怠慢,匆匆应喏。
    在将这一纸军令书写成文后,疾步去往秘书阁让周玄用印。
    事实上,如今韩绍构建这套组织架构已经日渐完善,并且已经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建制。
    就连韩绍这个当家人的命令想要真正成行,也要经过一套完整细致的流程。
    程序正义,有时候确实显得臃肿冗余,可这却是从草台班子到一方势力蜕变的开始。
    而当周玄看到这道军令后,也是傻眼了一阵。
    这……这就出兵了?
    出于长久以来对韩绍唯命是从的惯性,尽管周玄对这道突如其来的军令充满了疑惑,可还是准备硬着头皮在这道军令上用印。
    只是这时,一旁的曹武却是断然阻拦道。
    “且慢用印!”
    周玄眉头一蹙,有些不满地瞥了一眼这位新晋同僚,淡淡道。
    “曹秘书郎这是对君上的军令有意见?”
    可谁知道这厮竟是直接点头道。
    “不错!”
    “朝廷历来对边军守将多有猜忌、防备,君上此番无有朝廷诏令便无故用兵,若是消息传到神都,无异于授人以柄!”
    “若被那些宵小借题发挥一番,难免会招惹朝廷针对!”
    说着,曹武顺势给出了建议。
    “还请周秘书郎,上请君上三思而后行!”
    “最好先奏请神都,由得神都下令再行其事!”
    正如韩绍现在讲究的程序正义一样,立国两千余载的大雍自然也有一套规矩。
    别的不说,单说若是这天下的军伍武人,人人都如韩绍一般,一念而兴兵,这天下岂不乱了套?
    听闻曹武这一番话,周玄脸色有些僵硬。
    他是神都通政司出来的,朝廷的规矩他都懂,也承认曹武这话很有道理。
    可看着曹武那副桀骜的模样,心中还是忍不住生出几分逆反与怒意。
    当即呵斥道。
    “曹秘书郎!这里是幽州!不是神都!”
    “神都的规矩再大,也大不过君上!”
    “你我做臣子的,只需听命行事即可!”
    周玄对曹武的不满与敌意,不在于他一个外人骤然与自己同登高位。
    只在于他的出身。
    这些个世族高门子弟自恃门第,素来自命孤高。
    肆意轻慢他们这些寒门子弟不说,更是目无尊上!
    不得不说,人的成见是一座天然的大山。
    有这么一根刺在,周玄与他曹武就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去。
    而眼看周玄如此态度,本就因为数百袍泽无辜枉死而心火郁结的曹武也怒了,拍案而起便道。
    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!”
    “今曹某既食君禄,便当忠心侍君!焉能枉顾一切,只知当个恭顺行事的磕头虫?”
    被骂作磕头虫的周玄,一脸白净的脸皮瞬间涨得通红。
    “闭嘴!”
    “君上不在,这秘书阁素来由周某理事!哪轮到你一个幸进之人置喙!”
    猿你悔,团我影!
    砰——
    好吧,曹武愤怒之下并未真个摔门而去。
    一旁的兵司主事眼看两位秘书郎竟当着自己的面,上演了一出针尖对麦芒的戏码,傻眼之下,赶忙出言相劝。
    好不容易让人短暂喜怒后,兵司主事心中一动,随后抬眼望着周玄提议道。
    “依职下看,周秘书郎在用印之前,不若先去往李长史那里求教一二?”
    这话出口,周玄沉思半晌,最终在看了一眼手中的印章后,微微点头。
    而就在他收起那道军令,准备起身动身的时候,曹武却是道。
    “曹某也去!”
    再次被激起几分火气的周玄,冷冷看了他一眼,阴阳怪气道。
    “你?你认得李长史的门吗?”
    曹武寸步不让,针锋相对地冷笑道。
    “周秘书郎既是曹某前辈,哪有不提携指点曹某这个新人的道理?”
    “跟着周秘书郎跑上一趟,也就认得了!”
    从决意趟进秘书阁这趟浑水的那一刻起,曹武就没想过跟这周玄和睦相处。
    借着今日这个机会主动完成切割后,固然会引来整个文吏系统的敌视,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寸步难行。
    但与之对应,必然会得到另一方的青睐。
    这就叫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!
    周玄眯着眼睛打量了曹武一阵,见对方不闪不避地与自己对视,眼中终于闪过了一抹凝重之色。
    老实说,刚开始他并没有将这姓曹的膏腴子弟放在眼里。
    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错了,并且不得不承认这姓曹的,确实是个人物。
    而最关键的则是——君上依旧是那个君上,看似随手的动作也不会是多余的。
    做事如此,用人也是如此。
    缓缓从曹武身上收回视线的周玄,忽然重新打开那道军令,随后直接在曹武和那兵司主事震惊与意外的目光中完成了用印。
    等做完这一步后,再次将那道军令叠好的周玄这才淡淡道。
    “既然曹秘书郎想跟着,那便跟着吧。”
    说完,便头也不回地率先大步而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你就是那新晋秘书郎……曹武?”
    接过周玄恭谨呈上来的那则军令文书,李文静并未急着打开,而是习惯性眯起那双不大的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曹武。
    随后微微颔首,笑着评价道。
    “历经济水那一败,依旧锐气不消,锋芒毕露。”
    “老夫那女婿看人的眼光还真是一如既往。”
    “不错,资质确实上佳。”
    在镇辽、乃至整个幽州,除了镇辽将军公孙度,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李长史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。
    抛开修为威压不谈,单单是对方那双豆大小眼凝聚的璀璨星光,就足以让曹武额间见汗,暗道压力山大。匆忙向着李文静行礼,曹武恭敬回应。
    “职下秘书郎曹武!见过李长史!”
    “不敢当李长史赞誉!”
    语调之谦恭,与之前在秘书阁中跟周玄的针锋相对,对比鲜明。
    李文静见状,脸上的笑意更甚。
    连连道了几声不错后,转而对周玄笑道。
    “康成啊,你年长一些,又跟在你家君上身边久上一些。”
    “曹武新来,你作为同僚与前辈,该帮衬就帮衬着些。”
    此刻这位镇辽长史毫无半点传言中吃人不吐骨头的凶残模样,反倒是一言一语,尽显长者的宽仁与慈和。
    周玄闻言,顿时知道自己来时的脸色,已经让这位李长史洞悉了一切。
    又或者说,谁又能保证他秘书阁就没有獬豸卫的人?
    背后生汗的周玄,赶忙上前恭声回应道。
    “长史有命,康成敢不从命?”
    李文静闻言满意一笑,而后道。
    “老夫老矣,以后的一切都是你们年轻人的。”
    说着,李文静抖了抖手中那则军令,笑道。
    “就像这个,老夫看与不看,又有什么必要?”
    “你家君上想做什么,不想做什么,又哪用老夫置喙?”
    一旁的曹武见状,张嘴欲言,却被李文静瞬间冰冷的眼神,全然堵在了喉咙中。
    “你是觉得你家做错了?”
    八境天人的目光落在曹武身上,比肩山岳。
    李文静语调不急不缓地阐述道。
    “曹武啊,今日老夫与你初见,没有什么好送你的。”
    “就送你一句话吧,你且记着。”
    李文静说到这里,话音稍顿,而后才继续道。
    “君,是不会犯错的。”
    “你明白老夫的意思吗?”
    君,尊也,圣明无过。
    错了也是对的,又怎么会犯错?
    见曹武神色怔愣,李文静也不管他有没有听懂,顺手一挥间那道军令便重新回到了周玄手中。
    从始至终,都没有打开过分毫。
    更没有给他们说出这道军令是什么的机会。
    “去吧,该怎么做,如何做,老夫料想你家君上自有谋算,你们按着去做便是。”
    “不用来问询老夫。”
    “这天上啊,从来只能有一个太阳,太阳多了,会死人的。”
    李文静在说出这最后一句话时,面上重新挂上慈和的笑容。
    可这一瞬间,不论是曹武还是周玄却没有感觉到这笑容的丝毫温度,只觉得遍体生寒。
    匆匆告辞之后,两人在长史衙署外定定站了一会儿,晒了一阵这六月过半的夏日烈阳才缓了过来。
    徐徐吐出一口压抑许久的浊气后,周玄本打算直接离去。
    可脚步微动间,似乎想到了什么。
    “周某要去李中郎那儿传令,曹秘书郎去不去?”
    正垂眼思索的曹武听闻这话,抬首望着周玄,而后咧嘴一笑。
    “去!为何不去?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前些日子韩绍大婚,不但冠军、镇辽等城阖城同庆,军中也搞得跟过节一样。
    连着几日的松懈下来,再加上如今幽北草原平定,紧绷百年的神经骤然一松,竟有几分收不回来的架势。
    这让巡营走了一圈的李靖大为恼火。
    当周玄和曹武联袂持令而来的时候,这位韩绍之下的军中第一人,此刻黑着脸正居于点将台上。
    而在他身前,三副将之一的冯参正唾沫横飞地训着话。
    说的也无非就是追忆过往那一套。
    期间,或许是顾虑到公孙度的脸面,并未太多讲述前年那一场镇辽军的惨败。
    而是话锋一转,将前些日神策、天策两支禁军在兖州济水之战讲了出来。
    借他们先赢后输,讲骄兵必败!
    讲禁军昔日如何镇压天下、不可一世,现在却沦落到这般全军覆没的耻辱境地。
    总之,目的只有一个。
    以过往、他人为镜,让将士们知兴衰、胜负、败亡的缘由。
    曹武正听得一阵出神之际,却听台上冯参骤然将目光落在他身上。
    “将士们!今日你们运气好,这位曹秘书郎正是济水一战的当事人!”
    “你们想不想听一听,他如何现身说法?”
    演武校场之上,早已被六月烈阳炙烤得不耐的将士们,才不管什么秘书郎不秘书郎。
    先是一愣,随后顺势鼓噪道。
    “想!”
    就这样,被一通起哄架秧子的曹武浑浑噩噩地站在了点将高台之上。
    面对下方那黑压压的一片,素来口舌灵便的曹武一阵眩晕,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如鲠在喉。
    好一阵沉默后,他终于憋出一句话。
    “我的袍泽,他们死光了……”
    “整整十万甲骑!两日!只两日!割草一般就没了——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演武校场之上。
    曹武并未如冯参一般,对神策、天策十万甲骑作出评价。
    他只是讲战场,讲他们东出洛阳后辗转万里征战,如何胜,又如何一战尽覆的。
    就算单单是这样,也让之前只跟草原蛮族乌丸部厮杀过的将士们听得极为入神。
    但这些过程,普通将士不了解。
    李靖等人却早已在密报中了解了个透彻。
    所以只稍稍听了一些细节后,便将曹武一个人丢在点将台上,他们则向周玄迎了上去。
    一者随意,一者郑重。
    可周玄却知道,他们这些武人是将那曹武当成了自己人才会如此区别对待。
    心中叹息一声,周玄也没有了互相寒暄的兴致,直接取出了韩绍的军令,便宣读了出来。
    “靖,谨受君命!”
    和周玄等人一样,面对韩绍这道突如其来的军令,包括李靖在内的一众武人也是不明所以。
    全然不知道韩绍到底想做什么。
    一营万骑,即刻南下。
    这么些人说多不多,说少不少。
    真要说南下面对那些动辄数十万的黄天蚁贼,肯定是不够的。
    “难不成是……去吓唬人?”
    不得不说,李靖能被韩绍如此看重,并非没有因由。
    接过军令之后,便让赵牧等人立即去准备。
    但出于谨慎的性子,他还是决定亲自去韩绍面前问个明白。
    反正以他现在的修为、脚程,这点距离也算不得太远。
    所以在周玄离开后,李靖又跟赵牧交代一声,便直接一步踏出。
    等循着那一道熟悉的气息,出现在龙城王宫大殿时,见到自家君上的李靖刚要上前见礼,身形便是一僵。
    “君……君上,这是……”
    向来沉稳的李靖讷讷看着韩绍怀中环抱的那婴孩,脑子有些打结,话也跟着打起了结。
    对李靖前来并不算太意外的韩绍,呵呵一笑。
    “过去见你家神通,孤日日羡慕,现在却是不用了。”
    说着,摆摆怀中婴孩的小手,颇有意趣道。
    “来,平安,跟你李叔父打声招呼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