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
“师姐当真生气了?”石渠阁内,十六岁的少年已经是长身玉立,姿容清隽,尤其一双桃花眼,含着一层早春薄雾。
美则美矣,惑人却又拒人千里,仿若只为一人而生。
“是的,祭酒。”来回话的宫人名唤容沁,是陆青走后由阿灿提拔起来的椒房殿掌事宫女。因会识文断字,平日里同方贻偶有接触,一来二去倒也熟络了。
“可知缘何生气?”方贻整理完最后一卷《尚书》 ,搁下笔,起身往窗前站去。
连绵一个时辰的大雪,混着前头还未消融的残雪,这会屋檐地面又都白了。他推开窗牖,任风雪扑面灌入屋内,只为能够将椒房殿一角看得更清晰些。
多少个独自在这处修书的日子,累了,乏了, 他便临窗而立, 看椒房殿的轮廓。
那里住着他的师姐。
“具体不知,但左右是同苏大人有关。一来陛下这日是一人先回,苏大人后脚才到的。而苏大人走之前,在陛下寝殿前站了好一会,婢子守在廊下,隐约见他眼眶都红了。”容沁随在方贻身后,被迎面而来的风雪吹拂,忍不住瑟缩。
偏方贻纹丝不动地站着,心中盘算,自十二月初至今二十余日里,这是师父重入椒房殿后,师姐头回生气。这个时辰闹矛盾,距离除夕仅剩□□日,师姐那样大的气性……前两年除夕宴结束后,他都去椒房殿陪过师姐,虽然师姐并不需要人陪,只合门一人哄逗小殿下。但他在内寝廊下守着,总也没有旁人,投在窗牖上的是师姐一人的影子。
方贻看了眼身边打着寒颤的人,伸手合上窗户,却没有收回手,在上头慢慢细细地摩挲。未几,眼底这月来积攒的阴翳一点点消散开去,嘴角扬起弧度,桃花眼干净如外头还未沾染地面尘埃的白雪。
暮色上浮,这晚他同容沁一道去的椒房殿。
殿内,方桐正在给长生切脉。江见月隔案坐着,手中把玩着七巧方,拼凑的是方才长生告诉她的今日苏彦教的图案。
这会见他来,微一抬眼,“天黑雪路,可是来接你阿翁的?”她说着话,目光还在七巧方上流连,思忖这么些图案,幼年也没见他陪自个玩。
方贻行礼应道,“容沁姑姑过来督促臣修书的进度,臣多问了两句,听闻陛下日暮时分还歇着,恐龙体有恙,方过来看一看。这个时辰,顺道也可侯一侯阿翁。”
方贻看一眼父亲,目光又重新落在江见月身上,“陛下可还是后腰酸痛?”
“是有些酸疼。”江见月拼完最后一个图,推给长生,捏了捏他面颊,终于转身坐直了身子,一边捶着后腰,一边抬眸扫过殿中的少年,对他展颜。
“陛下,殿下脉象尚可,虽弱了些但还算平稳。近来落雪天寒,还是同往常一样,千万保暖,其余药量和推拿皆不变。”方桐切脉的手从长生腕上收回,余光扫过自己儿子,恭声道,“陛下后腰酸疼近些日子没有缓减些吗?”
“老样子了,左右不是很厉害。朕不去想它,便也少疼些!”
“不应该啊!”方桐皱着眉,嘀咕道,“难不成……”
“难不成什么?”江见月当自己身子有恙,不免正色道,“好好说话,不许瞒朕。”
殿中人皆是这般想,顿时换了神色。连着将将转来歪在她怀中的长生都贴得紧了些,抓住了她的手。
“不是大事,主要陛下这处疾患原是产后落下,需慢慢调理养护,女医奉们以推拿按揉配合针灸,此乃最温和的法子。只是总也不太见效,想来是她们力道稍弱之故。这月您又发作时,苏大人便问了臣,臣同女医奉一起教了苏大人的按揉手法。”方桐缓缓道,“难不成,这大半月来,苏大人不曾给陛下按揉过吗?”
“他学了?”江见月挑起远山黛,鬓发上一只鸾凤展翅攥珠和合步摇折射浅金色的光,映在眼眸,更添华彩光亮。
“学了。”方桐觑着江见月神色,面色愈发恭谦,“苏大人还特地同臣要了穴位图。”
江见月垂眸撞上长生仰望她的眼神,眨眼与他微笑。
方桐顿了顿,余光又看一眼儿子,继续道,“苏大人一贯细心,对陛下的事更是上心,大约是还在练习,不敢擅自上手。”
江见月压平嘴角,点了点头,“你也辛苦了,同方贻一道回去吧。”
“阿母,苏大人给您揉腰吗?”
“他能这样近君前吗?”
“嗯……他能抱长生,应该也能近阿母的身边……”
内寝中,传出稚子聪慧又天真的话语,传入一对退身离殿的父子耳中。
“愣着作什,快走!”方桐低斥,用眼风拉过方贻。
两人无声走着,直到出了椒房殿,拐出外宫门,上了西首甬道后,方桐才长叹了口气,“陛下有疾,自有为父和太医署,不劳你挂念。”
“阿翁何出此言,孩儿不过是关心龙体罢了。”
“你问候陛下龙体安泰否,同你说陛下是否后背酸疼,是两回事。”方桐顿下步子,待一队巡逻的禁卫军走过,方继续道,“阿郎,你那点心思,我和你阿母早看出来了。但是,陛下不是你能想的人。你别看陛下开了个闻鹤堂,便觉得自个也能进去。就算你能进去,陛下眼里也没有你。再者,闻鹤堂是何地界?那里头明面上是侍君者,其实不过是陛下掌中棋罢了。去岁八月洛州林氏案后,闻鹤堂中人一半或贬或罚,都被她清理了。说到底,她眼里就只有一个苏丞相。再退一步讲,入了里头有何好处?我们就你一个孩子,总不能就这样断了根吧!”
“阿翁,若是没有陛下,我们一家人或许也没有今日了,不知哪天就饿死冻死被人欺负死了,也无所谓根不根。”少年冷嗤道,“人活一世,且让自己圆满了,想什么前人后人的。”
“你说的什么混账话,真真白读了那么多书。”方桐怒道,“即便没有陛下,我也没有饿着你,冻着你。你……方桐转过话头,“苏相此番被杖责六十,受那样重的伤,你作为弟子,都不去看一眼,色令智昏! ”
“阿翁这便是冤枉我了,虽说苏相是我师父,可是天地君亲师,君在师之前,那会我且伴着陛下,又是修书的档口。再者师父眼下这般名声,我总不能明着贴上去吧。这数月,暗里我没少谴侍者去慰问。我们方氏不比旁人,原就无甚根基,我不得步步谨慎吗!”
“阿郎!”方桐环顾四下,抬步往前走去,语重心长道,“不要同旁人比,我们如今侍奉陛下左右,已是富贵无极。人要懂得知足方能长久,待过了今岁,你也十七了,为父便去同陛下讲,我们搬出去住,你好好地娶妻生子。以你我父子如今所受恩宠,只要安分,来日也是寻常人不可企及的荣耀了。”
“我不要。”方贻冷声道,“阿翁阿母若要出宫,你们大可出去,我是不会离开师姐的。”
“伴君如伴虎!”方桐抵着后槽牙,一把揪过儿子,“旁人不清楚陛下面目,你不晓得吗?你想想她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帝位的,想想长乐宫中的太后母子,想想她抽刀拔剑时眨没眨过眼!再想想苏相同她的情分,惹到了她,还不是一样说关就关。”
落雪的夜里,年逾四十的太医令,面色红胀生汗,字字从牙口崩出,痛心疾首道,“你不妨同苏相比比,想一想凭什么陛下要高看你!”
方贻看了父亲许久,掰开他揪着自己衣领的手,神色恭顺几分,“阿翁多虑了,我从未想过同师父作比较,更不曾妄想与师父争什么。师姐是天子,可兼爱也。再者,若非要寻个我胜过师父的地方——”
少年眨着一双映照冰雪的桃花眼,笑道,“大概我永远不会忍师姐生气。”
“细想,我同师姐才更像一路人。”
话落,他重新端正持伞,“雪夜天寒,阿翁赶紧回吧。再耽搁,阿母要着急了。”
送亲归去,少年重回石渠阁,凭窗遥望椒房殿。
殿中女郎坐在榻畔,一边哄睡孩子,一边绣一个荷包。
稚子睡颜沉静乖顺,妇人眉眼温柔娇嗔。
夜深几许,雪落未停,苏彦跽坐案前,并无没有睡意,还在给长生抄录书卷。孩子的视线也不太好,寻常卷册字迹他阅得久了,总是眼疼,道是看来吃力。如此放大些,会好许多。
这个月来,苏彦已经将“三百千”三卷书基本抄录完毕,就剩如今这最后一册。他书文诵章原是极快的,这日心绪被白日的事缠着,难免笔头出错,稍慢了些。
这会子时将至,总算誊写完毕。搁笔晾书间,又浮现片刻前脑海中母子模样。
长生定已睡下。
皎皎呢?还在陪着孩子,还是依旧在生他的气?
苏彦擦拭竹简上一点灰尘墨渍,喃喃道,“你阿母甚有本事,扰得臣连连出错,不然这书卷面上当毫无瑕疵,整洁完美。”
“臣……”苏彦唇齿间呢喃着这个字,披衣起身,绕过屏风转来书案内阁,寻出一个紫檀木盒。
掀盖开盒,里面是一方刻名的玉牌,和一个七彩珐琅镯。
他心甘情愿俯首称臣,但偶尔也不是特别愿意“称臣”。
*
翌日,苏彦一如既往前去椒房殿陪长生。
接近年关,虽然朱笔封起、百官释假,但江见月作为帝王原有许多事要处理。廿三小年,她需要同宗正一道进行皇家内部的祭祀。廿九廿十,需在未央宫前殿广场同太常一道主持傩戏,然后祭祀天地,皆是年终大事,不容有差。
且这些事,皆需帝王亲临,不可旁人代办。
美则美矣,惑人却又拒人千里,仿若只为一人而生。
“是的,祭酒。”来回话的宫人名唤容沁,是陆青走后由阿灿提拔起来的椒房殿掌事宫女。因会识文断字,平日里同方贻偶有接触,一来二去倒也熟络了。
“可知缘何生气?”方贻整理完最后一卷《尚书》 ,搁下笔,起身往窗前站去。
连绵一个时辰的大雪,混着前头还未消融的残雪,这会屋檐地面又都白了。他推开窗牖,任风雪扑面灌入屋内,只为能够将椒房殿一角看得更清晰些。
多少个独自在这处修书的日子,累了,乏了, 他便临窗而立, 看椒房殿的轮廓。
那里住着他的师姐。
“具体不知,但左右是同苏大人有关。一来陛下这日是一人先回,苏大人后脚才到的。而苏大人走之前,在陛下寝殿前站了好一会,婢子守在廊下,隐约见他眼眶都红了。”容沁随在方贻身后,被迎面而来的风雪吹拂,忍不住瑟缩。
偏方贻纹丝不动地站着,心中盘算,自十二月初至今二十余日里,这是师父重入椒房殿后,师姐头回生气。这个时辰闹矛盾,距离除夕仅剩□□日,师姐那样大的气性……前两年除夕宴结束后,他都去椒房殿陪过师姐,虽然师姐并不需要人陪,只合门一人哄逗小殿下。但他在内寝廊下守着,总也没有旁人,投在窗牖上的是师姐一人的影子。
方贻看了眼身边打着寒颤的人,伸手合上窗户,却没有收回手,在上头慢慢细细地摩挲。未几,眼底这月来积攒的阴翳一点点消散开去,嘴角扬起弧度,桃花眼干净如外头还未沾染地面尘埃的白雪。
暮色上浮,这晚他同容沁一道去的椒房殿。
殿内,方桐正在给长生切脉。江见月隔案坐着,手中把玩着七巧方,拼凑的是方才长生告诉她的今日苏彦教的图案。
这会见他来,微一抬眼,“天黑雪路,可是来接你阿翁的?”她说着话,目光还在七巧方上流连,思忖这么些图案,幼年也没见他陪自个玩。
方贻行礼应道,“容沁姑姑过来督促臣修书的进度,臣多问了两句,听闻陛下日暮时分还歇着,恐龙体有恙,方过来看一看。这个时辰,顺道也可侯一侯阿翁。”
方贻看一眼父亲,目光又重新落在江见月身上,“陛下可还是后腰酸痛?”
“是有些酸疼。”江见月拼完最后一个图,推给长生,捏了捏他面颊,终于转身坐直了身子,一边捶着后腰,一边抬眸扫过殿中的少年,对他展颜。
“陛下,殿下脉象尚可,虽弱了些但还算平稳。近来落雪天寒,还是同往常一样,千万保暖,其余药量和推拿皆不变。”方桐切脉的手从长生腕上收回,余光扫过自己儿子,恭声道,“陛下后腰酸疼近些日子没有缓减些吗?”
“老样子了,左右不是很厉害。朕不去想它,便也少疼些!”
“不应该啊!”方桐皱着眉,嘀咕道,“难不成……”
“难不成什么?”江见月当自己身子有恙,不免正色道,“好好说话,不许瞒朕。”
殿中人皆是这般想,顿时换了神色。连着将将转来歪在她怀中的长生都贴得紧了些,抓住了她的手。
“不是大事,主要陛下这处疾患原是产后落下,需慢慢调理养护,女医奉们以推拿按揉配合针灸,此乃最温和的法子。只是总也不太见效,想来是她们力道稍弱之故。这月您又发作时,苏大人便问了臣,臣同女医奉一起教了苏大人的按揉手法。”方桐缓缓道,“难不成,这大半月来,苏大人不曾给陛下按揉过吗?”
“他学了?”江见月挑起远山黛,鬓发上一只鸾凤展翅攥珠和合步摇折射浅金色的光,映在眼眸,更添华彩光亮。
“学了。”方桐觑着江见月神色,面色愈发恭谦,“苏大人还特地同臣要了穴位图。”
江见月垂眸撞上长生仰望她的眼神,眨眼与他微笑。
方桐顿了顿,余光又看一眼儿子,继续道,“苏大人一贯细心,对陛下的事更是上心,大约是还在练习,不敢擅自上手。”
江见月压平嘴角,点了点头,“你也辛苦了,同方贻一道回去吧。”
“阿母,苏大人给您揉腰吗?”
“他能这样近君前吗?”
“嗯……他能抱长生,应该也能近阿母的身边……”
内寝中,传出稚子聪慧又天真的话语,传入一对退身离殿的父子耳中。
“愣着作什,快走!”方桐低斥,用眼风拉过方贻。
两人无声走着,直到出了椒房殿,拐出外宫门,上了西首甬道后,方桐才长叹了口气,“陛下有疾,自有为父和太医署,不劳你挂念。”
“阿翁何出此言,孩儿不过是关心龙体罢了。”
“你问候陛下龙体安泰否,同你说陛下是否后背酸疼,是两回事。”方桐顿下步子,待一队巡逻的禁卫军走过,方继续道,“阿郎,你那点心思,我和你阿母早看出来了。但是,陛下不是你能想的人。你别看陛下开了个闻鹤堂,便觉得自个也能进去。就算你能进去,陛下眼里也没有你。再者,闻鹤堂是何地界?那里头明面上是侍君者,其实不过是陛下掌中棋罢了。去岁八月洛州林氏案后,闻鹤堂中人一半或贬或罚,都被她清理了。说到底,她眼里就只有一个苏丞相。再退一步讲,入了里头有何好处?我们就你一个孩子,总不能就这样断了根吧!”
“阿翁,若是没有陛下,我们一家人或许也没有今日了,不知哪天就饿死冻死被人欺负死了,也无所谓根不根。”少年冷嗤道,“人活一世,且让自己圆满了,想什么前人后人的。”
“你说的什么混账话,真真白读了那么多书。”方桐怒道,“即便没有陛下,我也没有饿着你,冻着你。你……方桐转过话头,“苏相此番被杖责六十,受那样重的伤,你作为弟子,都不去看一眼,色令智昏! ”
“阿翁这便是冤枉我了,虽说苏相是我师父,可是天地君亲师,君在师之前,那会我且伴着陛下,又是修书的档口。再者师父眼下这般名声,我总不能明着贴上去吧。这数月,暗里我没少谴侍者去慰问。我们方氏不比旁人,原就无甚根基,我不得步步谨慎吗!”
“阿郎!”方桐环顾四下,抬步往前走去,语重心长道,“不要同旁人比,我们如今侍奉陛下左右,已是富贵无极。人要懂得知足方能长久,待过了今岁,你也十七了,为父便去同陛下讲,我们搬出去住,你好好地娶妻生子。以你我父子如今所受恩宠,只要安分,来日也是寻常人不可企及的荣耀了。”
“我不要。”方贻冷声道,“阿翁阿母若要出宫,你们大可出去,我是不会离开师姐的。”
“伴君如伴虎!”方桐抵着后槽牙,一把揪过儿子,“旁人不清楚陛下面目,你不晓得吗?你想想她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帝位的,想想长乐宫中的太后母子,想想她抽刀拔剑时眨没眨过眼!再想想苏相同她的情分,惹到了她,还不是一样说关就关。”
落雪的夜里,年逾四十的太医令,面色红胀生汗,字字从牙口崩出,痛心疾首道,“你不妨同苏相比比,想一想凭什么陛下要高看你!”
方贻看了父亲许久,掰开他揪着自己衣领的手,神色恭顺几分,“阿翁多虑了,我从未想过同师父作比较,更不曾妄想与师父争什么。师姐是天子,可兼爱也。再者,若非要寻个我胜过师父的地方——”
少年眨着一双映照冰雪的桃花眼,笑道,“大概我永远不会忍师姐生气。”
“细想,我同师姐才更像一路人。”
话落,他重新端正持伞,“雪夜天寒,阿翁赶紧回吧。再耽搁,阿母要着急了。”
送亲归去,少年重回石渠阁,凭窗遥望椒房殿。
殿中女郎坐在榻畔,一边哄睡孩子,一边绣一个荷包。
稚子睡颜沉静乖顺,妇人眉眼温柔娇嗔。
夜深几许,雪落未停,苏彦跽坐案前,并无没有睡意,还在给长生抄录书卷。孩子的视线也不太好,寻常卷册字迹他阅得久了,总是眼疼,道是看来吃力。如此放大些,会好许多。
这个月来,苏彦已经将“三百千”三卷书基本抄录完毕,就剩如今这最后一册。他书文诵章原是极快的,这日心绪被白日的事缠着,难免笔头出错,稍慢了些。
这会子时将至,总算誊写完毕。搁笔晾书间,又浮现片刻前脑海中母子模样。
长生定已睡下。
皎皎呢?还在陪着孩子,还是依旧在生他的气?
苏彦擦拭竹简上一点灰尘墨渍,喃喃道,“你阿母甚有本事,扰得臣连连出错,不然这书卷面上当毫无瑕疵,整洁完美。”
“臣……”苏彦唇齿间呢喃着这个字,披衣起身,绕过屏风转来书案内阁,寻出一个紫檀木盒。
掀盖开盒,里面是一方刻名的玉牌,和一个七彩珐琅镯。
他心甘情愿俯首称臣,但偶尔也不是特别愿意“称臣”。
*
翌日,苏彦一如既往前去椒房殿陪长生。
接近年关,虽然朱笔封起、百官释假,但江见月作为帝王原有许多事要处理。廿三小年,她需要同宗正一道进行皇家内部的祭祀。廿九廿十,需在未央宫前殿广场同太常一道主持傩戏,然后祭祀天地,皆是年终大事,不容有差。
且这些事,皆需帝王亲临,不可旁人代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