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
许是这日论起了长生,在他死后的第十年,江见月头一回将他从心底诉诸口中,于是当晚便梦见了他。
江见月是被苏彦吻醒的, 她睁眼时,他正在亲她的眼睛。
已经吻干了她的眼泪。
但是他的衣襟被濡湿了大片。
江见月枕在苏彦手臂上,两眼看着帐顶,“我有时候甚至在想,若是前朝宗室、若是放眼世人都可以少在意些血脉的传承,是不是长生就不会死,是不是这个世上的血就可以少流一些!”
“千百年的思想,总是难以突破的。但是可以期待。”苏彦将她抱得紧些, “带我去看看长生吧。这么多年,我还不曾去看过他。”
四月清明,细雨霏霏。
女帝身子稍有好转, 遂传宗正处准备祭拜昭承太子的事宜。
宗正的反应有些惊讶。
十年来,四月清明的祭祀,女帝从未去过乾陵祭拜太子,都是让太常在未央宫中设仪祭祀。便是腊月除夕太子的冥诞日,除了景泰十三年的周年祭,往后许多年女帝亦都是私服简装出行,不设銮驾,不惊臣民。
静静地去,静静地回。
一国太子的祭祀,以母爱子的思念,当是可以隆重可见明光的。初时的两年, 群臣不是很理解女帝的举止。
但这举止并耽搁影响什么,是故文武百官自不会多言,御史台更没有劝谏的道理。
左右茶余饭后,私下偶尔论起,慢慢看清几分。
许是女帝病弱不愿大举折腾只想母子独处,亦或是女帝节俭不愿铺张而做了更多的实事。譬如这两个日子里,官中布施的粥棚会多出倍数,后来更是以昭承太子之名在长安城郊设立育婴堂,由夷安长公主监理,收养了许多弃婴。
猜的这些缘由都对,但是都未曾想到另一重缘故。
女帝原是为了那个罪臣。
罪臣苏彦。
景泰十三年除夕,江见月銮驾前往乾陵看长生。
一路伞盖如云,旌旗蔽日;到时禁军列队,九卿引路。
在陵墓草庐边,她戴着帷貌给孩子买糖葫芦,清晰看到路人驻足,眺望风烈旗展,兵甲戍守的太子皇陵。叹稚子可惜,天子悲苦,最后骂罪臣无道,不忠不慈,弑君不成又杀子。
她听了片刻,踉跄转身。
再不走,她可能要上去呵止他们,不许他们说。
她的夫君犯了错,让她伤心难过,她可以罚他弃他,但轮不到旁人置喙。
她听不得说他不好的话。
何论在一年后还看懂了他留下的局。
何论看明了棋局他却再也回不来后。
她便再也不敢銮驾出禁中看望长生,唯恐刺激他们对他的厌恶,只盼着世人能慢慢忘记这段关于他莫须有的罪孽。
而如今,十年后,江见月终于又一次銮驾前往乾陵。
仪仗规格没有简略也不曾加重,都是往昔旧例,三十里路程,清早出发,晌午抵达,后如常驻扎半山。
女帝站在最前头,给太子上完香后歇在一旁。接着由皇太女上香,领宗亲和九卿重臣跪拜。
苏彦,如今是岳汀。
岳汀在三月里正式担任太傅一职,位九卿,如此随在皇太女身后一起叩首。
他和长生,隔着三丈旷地,君臣身份,生死阴阳。
天光下,人世里,能看不能碰。
唯有在夜色下,无人处,他策马而来,抚他墓碑拥他入怀中。
他曾经有过一刻不想要、后来倾尽所有养育的孩子。
江曜,日出有曜。
死在年幼时。
即将天命的男人,在碑前痛哭出声。
他的妻子抱住他,轻轻拍着他的头,“长生最怕我伤心孤独,如今他会安心。他的阿翁回来阿母身边,阿母不再孤独。”
在黎明前,二人同乘一骑回去。
男人戴着面具,妇人遮着面纱,似从城郊踏青回城的普通夫妻,无人在意他们。
但是他们静着心,还是听到细小的声音。
是数日前女帝上乾陵祭拜太子的余音。
一人望陵生叹。
一人道,“可惜啊,不然如今都是十六少年郎了。”
一人接话,“一念之差,苏氏毁人毁己。”
江见月的目光随谈论的人挪移,苏彦将她一抹散落的鬓发理好,揽紧她腰腹,勒鞭催马疾行。
“史书都定调的事,你何必折腾。”是夜,两人沐浴出来在妆奁前落座,苏彦在给江见月擦拭一头长发。
江见月看铜镜中的身形,微愠,“我折腾什么了?我什么也没做。”
苏彦剜她一眼,不说话。
江见月低头搅着十指,“轻点。”一截头发在他手中被扯,她蹙眉生怒,话落又红了眼。
十年了,那些声音还在。
一场祭拜,轻而易举测查出。
她恨当年一场阴诡,恨他做的太绝,恨自己回神太晚,恨史书落笔不得更改。
但他说,“你若有恨,我当如何自处?”
要说的话有些多,他走来书案持了笔,“长生因何而亡?我们因何分离?景泰十二年的算计只是直接缘由。根本处,是你我之身份,立场,是你所代表的寒门,和以我为首的世家间的冲突。你要站在万人之巅上,苏沉璧就必须陨落于尘埃。”
笔头干涩,他蘸墨继续,“我很庆幸,能在和你相伴了近二十年后,才从云间跌落。更庆幸,跌落求死的一刻,我的妻子阴差阳错救了我一命,让我还有今日重回她身边。”
书到此处,他搁下笔,提了口气问面前的妇人,“陛下,可不可以允许臣,余生岁月里,只作一个普通男人,陪伴在我妻子身边?”
月光从半开的窗牖透进来,男人的容颜早已不在,但站立的身姿还是如竹如松,星目眸光依旧如水脉脉,一眼看得人心发烫。
妇人擦了两把眼泪,甩袖去了榻上,久不见人来,便又斥声,“所以你的陪伴就是整日教育我,围着我转?长夜漫漫,你倒是做些别的!”
苏彦便很认真地做,细致又温柔。
情深处,他也会止不住喘息,嘶声唤“皎皎”。
以前,他有一把好嗓音,温沉清冽,开口就让人如觉春风化雪。如今败了嗓子,出声沙哑,伴着疼痛,便很少发声。
然江见月吻过他喉结,还是忍不住催他,“唤皎皎。”
“再唤一遍。”
“还要!”
这种时候,苏彦没有说不的,一遍遍应她,顺她。只在她餍足迷离中,拖着长长尾音的“师父”声中,衔着她耳垂道,“其实岳汀也很好听。”
江见月半阖眼看他,转不动脑子。
“真的很好听。”男人的眼里烧起一层又一层灼热的情意,“你喊一喊。”
岳汀。
岳汀……
妇人的神思慢慢聚起,眼神逐渐变得明亮,又慢慢酿出迷蒙水雾。
岳与月同音,汀乃江边滩。
羁旅流亡的岁月里,天下人都在查他的来历背景,他却根本已经昭示世人,他的来处。
“你是我的来处,我是你的影子。”
情爱里寡言的男人,开口都是动人情话。
最后的最后,他捧起皎月面庞,一字一句道,“唯有一事实在抱歉,我再不能以原本名姓写一封婚书,于世人面前诵读,宣告你我结发为夫妻。皎皎,我来生还你。”
“我今生就要!”仰躺的妇人泪如雨下,眼中倒映出他的样子,眼角新月熠熠生辉,“我写。”
苏彦没有放在心上,一笑而过。
时光打马,窗前柳絮飞,梧桐落,白雪和春光相交替,转眼又是几个秋。
苏彦离世人越来越遥远,如今为人称道的是岳汀。
景泰廿三年,任东宫太傅一职,教导储君。同年九月,与太常一道主持新政。
景泰廿四年,提出改革新政,修化细节。
景泰廿六年,执掌抱素楼,为新政主掌官,同年七月,拜相尚书台,后于丞相府开府议事。
暌违十四年,女帝再立丞相。
朝野并不觉得讶异,此乃寻常政务。
只是有人感慨,到底新人取代了旧人。
有说帝心凉薄,到底那么多年的养育栽培之情,然这些年不祭不念。
有说天子已经过分情重,整整十四年才重开丞相府,本就是苏彦自己罪孽深重。
也有人说,会不会岳汀便是苏彦?这话出来,说的和听的都笑,天方夜谭!
论的再多,也不过是茶余饭后一点谈资。
这世间再无苏彦,时日流逝,便会彻底湮灭在历史长河中。
确实如此,江见月在兰台观史册,最近的一回记载他的名字,还是在十数年前,景泰十五年的时候。
【景泰十五年冬,罪臣苏彦被女帝召回,却已遇刺身死。 】
这是景泰三十年泰山封禅礼上,江见月隔十二冕旒看领着群臣站在在自己面前的男人,想起史书中久远的记载。
泰山封禅是苏彦提出的。
他说,我大魏女帝少承天命,征东齐,伐南燕,天下十三州大一统;平世家,清佞臣,辟新政,继往圣之绝学,开万世之太平。不世之功,理当封禅。
江见月行礼毕,双目灼灼看着他,口谕下召。
是一封更改年号的诏书。
景泰三十年,封禅礼上,女帝改年号为“沉璧”,同年即为沉璧元年。
他年论政时,朕要史书工笔,但凡论起朕之天下,必有你“沉璧”二字。
落笔的青史不能改,定下的罪行不得翻,且让后世去猜,去论,去捕捉我们隐秘的传说。
而如今,共留史书之一册,便是你我之婚书。
作者有话要说:
正文到这就结束啦,休息两天,周五开始更番外,不长,四五章的样子,一点日常和细节的补充。本章有红包哈!
江见月是被苏彦吻醒的, 她睁眼时,他正在亲她的眼睛。
已经吻干了她的眼泪。
但是他的衣襟被濡湿了大片。
江见月枕在苏彦手臂上,两眼看着帐顶,“我有时候甚至在想,若是前朝宗室、若是放眼世人都可以少在意些血脉的传承,是不是长生就不会死,是不是这个世上的血就可以少流一些!”
“千百年的思想,总是难以突破的。但是可以期待。”苏彦将她抱得紧些, “带我去看看长生吧。这么多年,我还不曾去看过他。”
四月清明,细雨霏霏。
女帝身子稍有好转, 遂传宗正处准备祭拜昭承太子的事宜。
宗正的反应有些惊讶。
十年来,四月清明的祭祀,女帝从未去过乾陵祭拜太子,都是让太常在未央宫中设仪祭祀。便是腊月除夕太子的冥诞日,除了景泰十三年的周年祭,往后许多年女帝亦都是私服简装出行,不设銮驾,不惊臣民。
静静地去,静静地回。
一国太子的祭祀,以母爱子的思念,当是可以隆重可见明光的。初时的两年, 群臣不是很理解女帝的举止。
但这举止并耽搁影响什么,是故文武百官自不会多言,御史台更没有劝谏的道理。
左右茶余饭后,私下偶尔论起,慢慢看清几分。
许是女帝病弱不愿大举折腾只想母子独处,亦或是女帝节俭不愿铺张而做了更多的实事。譬如这两个日子里,官中布施的粥棚会多出倍数,后来更是以昭承太子之名在长安城郊设立育婴堂,由夷安长公主监理,收养了许多弃婴。
猜的这些缘由都对,但是都未曾想到另一重缘故。
女帝原是为了那个罪臣。
罪臣苏彦。
景泰十三年除夕,江见月銮驾前往乾陵看长生。
一路伞盖如云,旌旗蔽日;到时禁军列队,九卿引路。
在陵墓草庐边,她戴着帷貌给孩子买糖葫芦,清晰看到路人驻足,眺望风烈旗展,兵甲戍守的太子皇陵。叹稚子可惜,天子悲苦,最后骂罪臣无道,不忠不慈,弑君不成又杀子。
她听了片刻,踉跄转身。
再不走,她可能要上去呵止他们,不许他们说。
她的夫君犯了错,让她伤心难过,她可以罚他弃他,但轮不到旁人置喙。
她听不得说他不好的话。
何论在一年后还看懂了他留下的局。
何论看明了棋局他却再也回不来后。
她便再也不敢銮驾出禁中看望长生,唯恐刺激他们对他的厌恶,只盼着世人能慢慢忘记这段关于他莫须有的罪孽。
而如今,十年后,江见月终于又一次銮驾前往乾陵。
仪仗规格没有简略也不曾加重,都是往昔旧例,三十里路程,清早出发,晌午抵达,后如常驻扎半山。
女帝站在最前头,给太子上完香后歇在一旁。接着由皇太女上香,领宗亲和九卿重臣跪拜。
苏彦,如今是岳汀。
岳汀在三月里正式担任太傅一职,位九卿,如此随在皇太女身后一起叩首。
他和长生,隔着三丈旷地,君臣身份,生死阴阳。
天光下,人世里,能看不能碰。
唯有在夜色下,无人处,他策马而来,抚他墓碑拥他入怀中。
他曾经有过一刻不想要、后来倾尽所有养育的孩子。
江曜,日出有曜。
死在年幼时。
即将天命的男人,在碑前痛哭出声。
他的妻子抱住他,轻轻拍着他的头,“长生最怕我伤心孤独,如今他会安心。他的阿翁回来阿母身边,阿母不再孤独。”
在黎明前,二人同乘一骑回去。
男人戴着面具,妇人遮着面纱,似从城郊踏青回城的普通夫妻,无人在意他们。
但是他们静着心,还是听到细小的声音。
是数日前女帝上乾陵祭拜太子的余音。
一人望陵生叹。
一人道,“可惜啊,不然如今都是十六少年郎了。”
一人接话,“一念之差,苏氏毁人毁己。”
江见月的目光随谈论的人挪移,苏彦将她一抹散落的鬓发理好,揽紧她腰腹,勒鞭催马疾行。
“史书都定调的事,你何必折腾。”是夜,两人沐浴出来在妆奁前落座,苏彦在给江见月擦拭一头长发。
江见月看铜镜中的身形,微愠,“我折腾什么了?我什么也没做。”
苏彦剜她一眼,不说话。
江见月低头搅着十指,“轻点。”一截头发在他手中被扯,她蹙眉生怒,话落又红了眼。
十年了,那些声音还在。
一场祭拜,轻而易举测查出。
她恨当年一场阴诡,恨他做的太绝,恨自己回神太晚,恨史书落笔不得更改。
但他说,“你若有恨,我当如何自处?”
要说的话有些多,他走来书案持了笔,“长生因何而亡?我们因何分离?景泰十二年的算计只是直接缘由。根本处,是你我之身份,立场,是你所代表的寒门,和以我为首的世家间的冲突。你要站在万人之巅上,苏沉璧就必须陨落于尘埃。”
笔头干涩,他蘸墨继续,“我很庆幸,能在和你相伴了近二十年后,才从云间跌落。更庆幸,跌落求死的一刻,我的妻子阴差阳错救了我一命,让我还有今日重回她身边。”
书到此处,他搁下笔,提了口气问面前的妇人,“陛下,可不可以允许臣,余生岁月里,只作一个普通男人,陪伴在我妻子身边?”
月光从半开的窗牖透进来,男人的容颜早已不在,但站立的身姿还是如竹如松,星目眸光依旧如水脉脉,一眼看得人心发烫。
妇人擦了两把眼泪,甩袖去了榻上,久不见人来,便又斥声,“所以你的陪伴就是整日教育我,围着我转?长夜漫漫,你倒是做些别的!”
苏彦便很认真地做,细致又温柔。
情深处,他也会止不住喘息,嘶声唤“皎皎”。
以前,他有一把好嗓音,温沉清冽,开口就让人如觉春风化雪。如今败了嗓子,出声沙哑,伴着疼痛,便很少发声。
然江见月吻过他喉结,还是忍不住催他,“唤皎皎。”
“再唤一遍。”
“还要!”
这种时候,苏彦没有说不的,一遍遍应她,顺她。只在她餍足迷离中,拖着长长尾音的“师父”声中,衔着她耳垂道,“其实岳汀也很好听。”
江见月半阖眼看他,转不动脑子。
“真的很好听。”男人的眼里烧起一层又一层灼热的情意,“你喊一喊。”
岳汀。
岳汀……
妇人的神思慢慢聚起,眼神逐渐变得明亮,又慢慢酿出迷蒙水雾。
岳与月同音,汀乃江边滩。
羁旅流亡的岁月里,天下人都在查他的来历背景,他却根本已经昭示世人,他的来处。
“你是我的来处,我是你的影子。”
情爱里寡言的男人,开口都是动人情话。
最后的最后,他捧起皎月面庞,一字一句道,“唯有一事实在抱歉,我再不能以原本名姓写一封婚书,于世人面前诵读,宣告你我结发为夫妻。皎皎,我来生还你。”
“我今生就要!”仰躺的妇人泪如雨下,眼中倒映出他的样子,眼角新月熠熠生辉,“我写。”
苏彦没有放在心上,一笑而过。
时光打马,窗前柳絮飞,梧桐落,白雪和春光相交替,转眼又是几个秋。
苏彦离世人越来越遥远,如今为人称道的是岳汀。
景泰廿三年,任东宫太傅一职,教导储君。同年九月,与太常一道主持新政。
景泰廿四年,提出改革新政,修化细节。
景泰廿六年,执掌抱素楼,为新政主掌官,同年七月,拜相尚书台,后于丞相府开府议事。
暌违十四年,女帝再立丞相。
朝野并不觉得讶异,此乃寻常政务。
只是有人感慨,到底新人取代了旧人。
有说帝心凉薄,到底那么多年的养育栽培之情,然这些年不祭不念。
有说天子已经过分情重,整整十四年才重开丞相府,本就是苏彦自己罪孽深重。
也有人说,会不会岳汀便是苏彦?这话出来,说的和听的都笑,天方夜谭!
论的再多,也不过是茶余饭后一点谈资。
这世间再无苏彦,时日流逝,便会彻底湮灭在历史长河中。
确实如此,江见月在兰台观史册,最近的一回记载他的名字,还是在十数年前,景泰十五年的时候。
【景泰十五年冬,罪臣苏彦被女帝召回,却已遇刺身死。 】
这是景泰三十年泰山封禅礼上,江见月隔十二冕旒看领着群臣站在在自己面前的男人,想起史书中久远的记载。
泰山封禅是苏彦提出的。
他说,我大魏女帝少承天命,征东齐,伐南燕,天下十三州大一统;平世家,清佞臣,辟新政,继往圣之绝学,开万世之太平。不世之功,理当封禅。
江见月行礼毕,双目灼灼看着他,口谕下召。
是一封更改年号的诏书。
景泰三十年,封禅礼上,女帝改年号为“沉璧”,同年即为沉璧元年。
他年论政时,朕要史书工笔,但凡论起朕之天下,必有你“沉璧”二字。
落笔的青史不能改,定下的罪行不得翻,且让后世去猜,去论,去捕捉我们隐秘的传说。
而如今,共留史书之一册,便是你我之婚书。
作者有话要说:
正文到这就结束啦,休息两天,周五开始更番外,不长,四五章的样子,一点日常和细节的补充。本章有红包哈!